《中醫詞典》解釋「積滯」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積滯,是指小兒因乳食不節,停聚胃脘,積久不化,以致氣滯不行所致的病證。本症又有傷食、傷乳之分。

傷乳積滯:嘔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吮乳,腹部脹滿。

傷食積滯:嘔吐食物,腹痛拒按,噯腐吞酸,不思飲食,夜臥不安,手足心熱,或大便祕結,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膩,脈滑數,指紋紫滯。

過食生冷積滯:面色蒼白,四肢逆冷,嘔吐食物,噯腐吞酸,不思飲食,脘脹腹痛,痛則欲瀉,瀉後痛止,便稀似水,腥臭異常,舌苔白膩,脈象沉遲,指紋紅滯。

脾胃虛弱積滯:面色蒼黃,體倦無力,惡心嘔吐,食則脹飽,腹滿喜按,大便不化,舌苔白膩,脈象沉滑,指紋青淡。

積滯一症,緣由小兒乳食無節,恣食肥甘生冷和一切難於消化的食物所引致。其病機乃是食積中脘損傷脾胃。因此,臨床見症往往是虛中夾實或實中有虛。故必須結合病兒的體質和病情,分別採用取先消後補或先補後消,或消補兼施等法,方為全策。

【文獻別錄】

《小兒藥證直訣.腹中有癖》:"小兒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涼乍熱,飲水或喘嗽,與潮熱相類,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則令兒不食,致脾胃虛而熱發,故引飲水過多,即蕩滌腸胃,亡失津液,脾胃不能傳化水榖,其脈沉細,益不食,脾胃虛衰,四肢不舉,諸邪遂生,鮮不瘦而成疳矣。"

《嬰童百問.積滯》:"小兒有積滯,面目黃腫,肚熱脹痛,復睡多困,酷啼不食,或大腸閉澀,小便如油,或便利無禁,糞白酸臭,此皆積滯也。然有乳積、食積,須當明辨之。吐乳、瀉乳,其氣酸臭,此由啼叫未己,使用乳兒,停滯不化而得之,是為乳積。肚硬帶熱,渴瀉或嘔,此由飲食無度,多餐過飽,飽後即睡得之,是為食積。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由觸忤其氣,榮衛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為氣積。合用木香丸主之,檳榔丸亦可用,大小便閉者、神芎丸妙甚,更用推氣丸佳,冷症下積丸,五珍丸亦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