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積滯」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積滯指的是小孩因為飲食不節制,食物停留在胃部堆積久而不化,造成氣滯不能順暢的病症。這種情況又可以細分為傷乳積滯和傷食積滯兩種。

傷乳積滯:這種情況下,小孩會嘔吐乳痰,口中有乳酸味,不想吸乳,腹部脹滿。

傷食積滯:這種情況下,小孩會嘔吐食物,腹痛且不喜歡按摩腹部,打嗝時會吞噯腐爛的味道,食慾不振,晚上睡覺不安寧,手腳心熱,有時可能會便祕或大便酸臭,舌苔厚膩,脈搏滑且數,指紋呈紫色。

過食生冷積滯:這種情況下,小孩的臉色蒼白,四肢冷,嘔吐食物,吞噯腐爛味道,食慾不振,腹部脹滿且疼痛,疼痛時會想要排便,排便後疼痛緩解,大便呈水狀且有腥臭味,舌苔白膩,脈搏沉緩,指紋呈紅色。

脾胃虛弱積滯:這種情況下,小孩的臉色蒼黃,疲倦無力,想要嘔吐,進食後腹部脹飽,喜歡按摩腹部以緩解脹滿感,大便難以消化,舌苔白膩,脈搏沉滑,指紋呈淡青色。

積滯這種病症通常是由於小孩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高脂肪和難消化的食物所致。其病理機制是食物在肚子中滯留導致脾胃受損。因此,臨床上可以看到症狀往往是虛與實混合,或者實中帶虛。因此,必須根據小孩的體質和病情,選擇先消除滯積後補元的治療方法,或者先補元後消除滯積,或者同時使用消除和補元的方法,才能進行全面的治療。

【參考文獻】

  • 《小兒藥證直訣.腹中有癖》:「小孩子得了積滯,是由於乳食消化不良,停滯在腹中,時冷時熱,喝水或咳嗽時,類似潮熱的症狀。如果不及早治療,就可能會發展成疳症。因為有積滯症狀,孩子就不想進食,導致脾胃虛弱且發熱,所以孩子會喝很多水,結果津液流失,脾胃無法消化水和穀物,脈搏沉細,食慾更差,脾胃虛弱,四肢無力,各種邪氣得以滋生,孩子反而不瘦反而變成疳症。」

  • 《嬰童百問.積滯》:「小孩子得了積滯,臉色黃腫,腹部發熱且脹痛,睡覺時容易睏倦,哭鬧但不進食,有時會便祕或小便像油一樣,或者腸子有黏液味道,這些都是積滯症狀。不過,要明確區分乳積和食積。吐乳或拉肚子時有酸臭味,這是因為孩子哭鬧後使用乳房而造成停滯不化的現象,這就是乳積。腹部硬而熱,口渴,拉稀或嘔吐,這是由於飲食過度,過度進食之後就睡覺而引起的,這就是食積。腹部疼痛和哭鬧,排便像螃蟹渤,這是因為榮衛失調和停滯不通導致的,這就是氣積。可以使用木香丸治療,也可以使用檳榔丸,對於大便閉塞的情況,神芎丸非常有效,同時推脹丸也是不錯的選擇。對於寒性的積滯,也可以使用下積丸和五珍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