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溫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溫下法

溫下法是中醫學術語之一,屬於下法的一種。它適用於治療臟腑間寒冷積滯的疾病。這些疾病的症狀包括腹滿且堅實、大便祕結,或胸脅疼痛、手足逆冷、口噤暴厥、舌苔白膩,脈搏沉弦或沉遲等。

治療時可以選擇使用溫性的瀉下藥物,例如巴豆霜。也可以使用溫熱藥物與寒下藥物配合使用,例如附子、細辛與大黃一起使用。常用的方劑有三物備急丸、大黃附子湯等。

《醫宗金鑒·溫下門》中提到:“溫下法是指使用溫熱的藥物促使病邪向下排出,以逐寒冷之邪。這種方法是將溫熱的藥物與寒涼的藥物配合使用,使溫熱和寒涼相互融合,發揮溫下的功效。例如,大黃附子湯中,大黃是主藥,屬於寒涼性質,能夠瀉熱通便;附子是輔助藥,具有溫熱性質,能夠散寒逐冷。兩種藥物相互配合使用,寒熱相合,達到溫下的效果。另一個例子是三物備急丸,其中巴豆是主藥,具有溫熱性質,能夠瀉下通便;細辛是輔助藥,具有溫散性質,能夠散寒逐冷。兩種藥物相互配合使用,寒熱相合,達到溫下的效果。”

溫下法主要用於治療寒實內結、氣機不通、滯阻腸胃等疾病。常用的中藥有巴豆、大黃、附子和細辛等。常用的方劑有三物備急丸和大黃附子湯等。

在使用溫下法治療時,需要謹慎使用,不能過度使用,以免損傷陽氣。

總結來說,溫下法是一種有效的治療寒實內結、氣機不通、滯阻腸胃等疾病的方法。在使用時,需要根據辨證施治,謹慎使用,以免傷及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