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滑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滑利

滑利為中醫病名,首見於《局方發揮》,指痢疾患者因久痢不癒,導致大腸氣虛不固,出現滑脫不禁之症,甚則可致脫肛。此病多因久痢傷及氣血,使腸道失於固攝所致,臨床須辨明氣虛、血虛之別,治法各異。

病因病機

滑利之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

  1. 久痢傷正:痢疾日久,耗傷氣血,中氣下陷,腸道失於固攝。
  2. 氣虛不固:脾氣虛弱,升舉無力,導致大腸滑脫。
  3. 血虛失養:陰血虧損,腸絡失濡,固攝無權。

辨證分型

1. 氣虛滑利

  • 證候:痢下滑脫不禁,肛門墜脹,甚則脫肛,神疲乏力,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脈弱。
  • 治法:益氣固脫,澀腸止痢。
  • 方藥
    • 真人養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補脾益氣,澀腸固脫,適用於中氣下陷之滑痢。
    • 大斷下丸(《醫學入門》):溫澀固脫,主治虛寒滑痢。
    • 靈砂蒼榆湯(《醫學入門》):健脾澀腸,適用於氣虛兼濕滯者。

2. 血虛滑利

  • 證候:痢下赤白,滑脫不禁,面色萎黃,心悸眩暈,唇甲淡白,舌淡,脈細弱。
  • 治法:養血固脫,調營止痢。
  • 方藥
    • 四物湯加味(《醫學入門》):以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補血調血,加人參、白朮益氣健脾,地榆、樗白皮澀腸止血。

相關病證

滑利與下列病證相關,臨床需鑑別:

  • 痢疾:泛指以腹痛、裡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為主症的疾病,滑利多由其遷延不癒演變而來。
  • 虛痢:泛指體虛所致痢疾,包括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類型。
  • 虛滑痢:特指虛證所致滑脫不禁之痢,與滑利概念相近。

滑利之治療,重在辨明虛實,氣血兼顧,並配合固澀之法,以恢復腸道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