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口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口苦在中醫裡稱為「膽癉[1]」,是指口中發苦的一種症狀。《素問.奇病論》中提到:「有病口苦,病名日膽癉。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2]氣上溢而口為之[3]苦。」但嚴格來說,口苦只是一個症狀,而「膽癉」是一種病名,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口苦有兩種常見的證候:

  1. 邪在少陽口苦:主要表現為口苦咽乾[4]頭痛目眩[5]寒熱往來、胸脅苦滿[6]心煩喜嘔、食納減少、小便黃,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弦有力。
  2. 肝膽鬱熱口苦:主要表現為口苦心煩、口乾欲飲、太息易怒、頭暈頭痛、目赤目眩、兩脇脹痛、小便黃、大便偏乾、舌邊尖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

這兩種證候的區別在於:邪在少陽口苦是由外感邪氣侵犯少陽經所致,而肝膽鬱熱口苦則是由情志鬱結或五志過極化火,導致肝膽鬱火內蘊所致。治療原則上,邪在少陽者,擬和解少陽,用小柴胡湯加減;肝膽鬱熱者,宜清解肝膽之鬱熱,一般可用龍膽瀉肝湯;若痰熱內擾者,可用黃連溫膽湯

另外,在《聖濟總錄.膽門》中提到了兩個治療口苦的方子:天雄丸沉香湯天雄丸主要用於治療膽虛生寒所致的口苦,沉香湯則主要用於治療足少陽經不足所致的口苦。

【參考資料】

  1. 《素問.奇病論》
  2. 靈樞四時氣篇》
  3.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
  4. 《素問.痿論》
  5. 《聖濟總錄.膽門》

參考資訊


  1. 膽癉:膽癉病名。出《素問·奇病論》。《聖濟總錄》卷四十二:"《內經》謂有 -百科知識中文網

  2. 膽虛 - A+醫學百科

  3. 鄭為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4. 咽乾_百度百科

  5. 目眩_百度百科

  6. 胸脅苦滿 -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