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口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口苦是中醫學中稱為「膽癉」的症狀之一。《素問.奇病論》中提到,口苦的病名為膽癉。膽癉是指膽虛氣上溢而引起口苦的病症。嚴格來說,口苦只是一個症狀,而膽癉則是病名,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根據臨床觀察,口苦有兩種常見的證候:

  1. 邪在少陽口苦:主要表現為口苦咽乾、頭痛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食納減少、小便黃,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弦有力。
  2. 肝膽鬱熱口苦:主要表現為口苦心煩、口乾欲飲、太息易怒、頭暈頭痛、目赤目眩、兩脇脹痛、小便黃、大便偏乾、舌邊尖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

這兩種證候的區別在於:邪在少陽口苦是由外感邪氣侵犯少陽經所致,而肝膽鬱熱口苦則是由情志鬱結或五志過極化火,導致肝膽鬱火內蘊所致。

針對治療,對於邪在少陽者,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減來和解少陽;對於肝膽鬱熱者,宜清解肝膽之鬱熱,一般可使用龍膽瀉肝湯;對於痰熱內擾者,可以使用黃連溫膽湯來治療口苦。

此外,在《聖濟總錄.膽門》中提到了兩個治療口苦的方子:天雄丸和沉香湯。天雄丸主要用於治療膽虛生寒所致的口苦,沉香湯則主要用於治療足少陽經不足所致的口苦。

參考資料:

  1. 《素問.奇病論》
  2. 《靈樞.四時氣篇》
  3.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
  4. 《素問.痿論》
  5. 《聖濟總錄.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