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大便秘結」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大便秘結,簡稱便秘。指糞便在腸道內滯留過久,排便時間延長,通常在四至七天以上排便一次,稱為便秘。本症在古典醫籍中名稱繁多。《傷寒論》中稱“大便難”、“脾約”、“不大便”、“不更衣”、“陽結”、“陰結”;宋《活人書》稱“大便秘”;金元時代又有“虛秘”、“風秘”、“氣秘”、“熱秘”、“寒秘”、“濕秘”、“熱燥”、“風燥”之分。本症與大便艱難雖同以便下艱難為主,但二者概念不同。大便艱難係大便時艱澀不暢,雖亦可出現大便間日一次,然多大便周期正常;本症則係大便閉塞數日不通。《傷寒論》中“大便難”係指前者;而《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的“大便難”,以及金元時代所云“濕秘”,則屬後者,應予區分。
【常見證候】
胃腸實熱便秘:相當於“熱秘”,屬“陽結”範疇。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大便乾結,數日不通,腹中脹滿,疼痛拒按,面赤身熱,日晡熱甚,多汗,尿赤,時欲飲冷,口舌生瘡,口臭,語聲重濁,呼吸氣粗,舌乾,苔黃厚膩,或焦黃起芒刺,脈沉實或滑實。
肝脾氣滯便秘:相當於“氣秘”。常表現有大便多日不通、後重窘迫、欲便不得、精神抑鬱,噫氣頻作,胸脘痞悶,脇肋脹,或經期乳脹,或嘔吐上逆,咳嗽氣喘,舌苔白膩、脈沉或弦。
脾肺氣虛便秘:屬“虛秘”範疇。大便燥結或軟,但數日不通,有時雖有便意,但解下困難,努責不出,努則汗出氣短,甚則喘促,便後虛疲至極,倦怠懶言,語聲低怯,腹不脹痛,或有肛門脫垂,形寒面白,唇甲少華,舌淡嫩,苔薄白,脈虛弱。
脾腎陽虛便秘:相當於“冷秘”,屬“陰結”範疇。大便秘結,兼見面色青黑,肢冷身涼,喜熱畏寒,口中和,小便清長,夜間多尿,尿後餘瀝,舌質淡白,苔白潤,六脈沉遲,或反微澀。
血虛陰虧便秘:屬“虛秘”範疇。可見於熱病恢復期,納少大便秘結難下,或產後,或患癰疽之後,或高年血虛之人,或胃中素多蘊熱之人,大便長期乾燥秘結,排便非常困難,往往數周一次,形體消瘦,咽乾少津,面色不澤,心慌頭暈,唇甲淡白,舌質淡或舌紅少津,脈細或細數無力。
【鑒別分析】
胃腸實熱便秘:即陽明腑實,燥屎內結。臨床當分三種情形,或傷於寒邪而化熱,邪入陽明之腑;或溫病傳入氣分,熱結腸胃,或嗜食辛辣,腸胃積熱,皆可致熱勢彌漫陽明胃腑,津耗液傷,胃腸燥熱成實,出現大便秘結不下。傷寒與溫病之燥屎形成,多發生於高熱性疾病中,臨床較易辨認。辨燥屎形成與否,須抓住以下幾點:1陽明熱型,日晡潮熱(日晡即傍晚,陽明經主令之時);2腹部症狀,脹滿疼痛拒按(呈持續性脹滿疼痛拒按,燥屎不攻除,腹痛即不解);3汗出不斷(汗多使津液耗傷,胃腸不潤,大便必鞕,所以汗多是腸中燥屎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4或伴譫語(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