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熱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熱積,中醫名詞,是指邪熱滯積於里出現的癥候,如吐瀉、頭暈、腹痛、煩躁等。
《證治準繩.雜病》中記載:「熱積,寒取之。千金硝石丸、醋煮三棱丸、神功助化散、聖散子。」
《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症瘕痃癖痞源流》中記載:「熱積,傷熱成積,或吐或瀉,頭暈,腹痛,心中煩躁也。宜黃芩、黃連、黃柏、石膏,方用清心湯、地骨皮散。」
熱積常見於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等疾病。
熱積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常,水濕停聚,化熱成積。
2、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水谷不化,化熱成積。
3、外感熱邪,入里化熱,耗傷津液,津液虧虛,生熱成積。
4、久病不愈,正氣虛弱,邪毒內侵,化熱成積。
熱積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吐瀉:吐瀉是熱積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多為反覆發作,吐瀉物多為黃色或黃綠色,量多而臭,伴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
2、頭暈:熱積可導致頭暈,多為虛熱上擾所致,頭暈時伴有心煩、口渴、舌紅少津等。
3、腹痛:熱積可導致腹痛,多為急性腹痛,疼痛劇烈,可伴有腹脹、便秘或腹瀉等。
4、煩躁:熱積可導致煩躁,多為陰虛火旺所致,煩躁時伴有口乾、舌紅少津、心煩易怒等。
熱積的治療,以清熱解毒、利濕消積為主。常用方藥有:
1、清心湯:由黃芩、黃連、黃柏、石膏、知母、生地黃、麥冬、甘草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積的功效,適用於熱積證。
2、地骨皮散:由地骨皮、知母、黃柏、黃連、甘草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積的功效,適用於熱積證。
熱積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
1、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2、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3、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熱積是中醫名詞,是指邪熱滯積於里出現的癥候,如吐瀉、頭暈、腹痛、煩躁等。熱積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外感熱邪、久病不愈。熱積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吐瀉、頭暈、腹痛、煩躁。熱積的治療,以清熱解毒、利濕消積為主。熱積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飲食清淡、保持良好的心情、適當運動、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