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腹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腹脹,中醫名詞,即腹部脹大或脹滿不適。出自《靈樞.玉版》、《靈樞.水脹》等篇。
《諸病源候論.腹脹候》中說:「腹脹者,由陽氣外虛、陰氣內積故也。陽氣外虛受風冷邪氣,風冷,陰氣也。冷積於府臟之間不散,與脾氣相壅,虛則脹,故腹滿而氣微喘。」
《張氏醫通.脹滿》中說:「腹脹諸證,雖屬寒者多,屬熱者少,然世治脹,喜用辛溫散氣之藥。……有氣虛不能裹血,血散作脹,必其人大便不緊,或時結時溏,溏則稍減,結則漸加;小便清利,甚則渾白如泔,其脈緩大而滯,氣口益甚,慎不可用辛溫耗氣之藥,宜四君子去白術加木香、澤瀉、當歸、芍藥以固其氣中之血。有血虛不能斂氣,氣散作脹,必其人煩熱便燥,小便黃數,其脈浮數而弦,人迎尤甚,慎不可用苦寒傷胃之藥,宜四物湯去地黃加黃芪、肉桂、甘草、煨薑,以和其血中之氣。外因六氣成脹,藿香正氣散;內因七情成脹,沉香降氣散。憂思過度,致傷脾胃,心腹臌脹,喘促煩悶,腸鳴氣走,漉漉有聲,大小便不利,脈虛而澀,局方七氣湯。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生薑瀉心湯加木香、厚樸。(《簡明醫彀》主張用木香順氣湯)。脾胃不溫,不能腐熟水谷而脹,附子理中湯。腎臟虛寒,不能生化脾土而脹,濟生腎氣丸。」
對於憂思傷及心脾,腹脹兼有喘促、嘔逆、腸鳴、二便不利者。可用蘇子湯。它如食積、蟲積等亦可致腹脹。參見有關各條。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