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紅(紅舌)

舌紅為中醫診斷學名詞,指舌質顏色較正常淡紅舌更為深紅,多主熱證。其形成機理主要與體內熱邪熾盛、陰液耗傷,或陰虛內熱等因素相關,導致舌部絡脈充血所致。

病因病機

  1. 實熱證:外感熱邪或內生火熱,燔灼氣血,上蒸於舌,可見舌色深紅,苔黃燥。
    • 如《傷寒舌鑒》所言:「夫紅舌者,伏熱內蓄於心胃,自里而達於表也。」
  2. 虛熱證:陰虛內熱,虛火上炎,舌體失於濡養,故呈鮮嫩紅色,苔少或無苔。
  3. 營分熱盛:溫病熱入營血,舌絡受灼,可見舌紅絳而起芒刺。

臨床分類與辨證

  1. 深紅苔黃:多屬實熱證,見於外感熱病或臟腑陽熱亢盛,如陽明經證、肺胃熱熾等。
  2. 鮮嫩紅舌:主虛熱證,常見於陰虛火旺,如腎陰不足、心陰虧虛等。
  3. 紅絳芒刺:為熱入營血之象,多伴見高熱、神昏,如溫病營分證。
  4. 舌尖紅:提示心火上炎,可兼見口舌生瘡、煩躁失眠。
  5. 舌邊紅:多屬肝膽鬱熱,常見於脅痛、目赤等症。

相關理論延伸

  • 舌色與臟腑關係:舌面不同區域對應五臟,舌尖屬心,舌邊屬肝膽,舌中屬脾胃,故局部色紅可反映相應臟腑熱證。
  • 舌質與津液:紅舌若兼乾燥少津,多為熱盛傷陰;若紅而潤澤,則可能為虛火浮越。

此為中醫望診重要指標,需結合其他四診信息綜合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