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言
《研經言》是清代醫家莫枚士(在所提供的資訊中,基本介紹雖列莫文泉為作者,但書中序言及自序均稱莫枚士,且成書年代與莫枚士生平相符,故應以莫枚士為準)所著的一部重要醫學著作。本書於咸豐末年(約1856年左右)開始輯錄作者平生研究中醫經典的心得,並於其後持續增補與流傳,最終於清末民初被收錄於醫學叢書中廣為流布。全書共四卷,內容博大精深,涵蓋了中醫學的四大基石:《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和《神農本草經》。
本書的成書背景具有時代特色。莫枚士經歷了清朝末年的動盪,特別是洪楊之亂期間,疫病流行,民不聊生,這促使他深感醫學救人的迫切性(見自序)。他在避難海上時,開始有系統地整理自己的醫學研究成果,輯錄成書。這也解釋了為何書稿在成書後經過了一段時間才得以廣泛刊刻流傳,陸續有不同時期的序言(同治十年、光緒五年、丙辰年等)為證,顯示其內容經過持續修訂與增補,並在醫學界引起關注。
莫枚士為人謙沖(自稱苕川迂叟),且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特別是對「小學」(文字學、訓詁學)有深入研究(見陸序)。這份功底塑造了他獨特的治學方法:他強調以「小學」為本來研讀《靈樞》、《素問》等古代經典,致力於「審聲音,詳訓詁」(考究字音字義),通過「以經解經」(用一部經典的內容來解釋另一部或同一部經典)的方式,力圖闡發古籍的真正義理,糾正因輾轉傳抄或後人誤解所產生的錯誤。他「祧宋元而禰漢唐」(超越宋元時期的注釋,直接尊崇漢唐時期的原意),避免泥古不化,也不隨波逐流於時下醫說,而是努力「求當乎古人之書之義理」,力求「切近平實」,避免「故為高深,獨標新異」(見自序)。這種嚴謹的考證和樸實的治學態度,是《研經言》的核心價值所在。
全書的結構清晰,圍繞四部經典展開:
第一卷主要論述《內經》的學術思想。涵蓋了中醫學最基本的理論框架,如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理論、氣血津液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以及基於這些理論的診斷和治療原則。莫枚士在這一卷中,運用其考證功力,對《內經》中的一些晦澀難懂或存在爭議的概念進行闡釋和辨析。例如,書中對病因的分類(八病之因)進行了概述,並嘗試從更深層的結構(如九宮八風、八方對衝)來解釋「賊邪」的來源及其與五行生剋的不同角度。又如,他對「風」與「濕」的本質及其在經典中的不同用法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風」的本質是「中央土氣」,這與傳統將風歸於木的認識有所不同,他認為這種區分有助於理解經典中關於風濕病的不同描述和治療方法,並批評了近世醫家對濕證的籠統認識。再如,他對「榮衛」的論述,釐清了榮衛的本質(皆為氣)及其附麗之物(榮附於血行脈中,衛附於津行脈外),並通過經脈循行的起點(榮起於手太陰,衛起於足太陽)來糾正「心榮肺衛」的說法,展現了他對經典細節的精確把握和獨到見解。
第二卷聚焦於《傷寒論》。這部經典是外感病辨證論治的基礎,莫枚士對其學術思想進行了闡述,包括六經辨證的體系、病機病因的分析,以及相應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他校注《傷寒論》,顯然對其中條文的原文、注釋以及衍變有深入研究,力圖恢復仲景原意。陸心源在序中稱其為「仲景之功臣」,也印證了莫枚士在傷寒學領域的貢獻在當時即受到高度肯定。他對《傷寒論》的研究,不僅是條文的解釋,更包含對其辨證思路和用藥規律的體悟。
第三卷則探討《金匱要略》。這是《傷寒論》的姊妹篇,主要論述雜病。莫枚士對《金匱要略》的學術思想進行分析,包括八綱辨證在雜病中的應用,各種病機病因的探討,以及對應的診斷治療原則和方藥。他對《金匱方論》進行校注,並著有《金匱論略》,顯示他不僅研究經典原文,也對其中的方劑有深入的研究。這兩部著作(傷寒與金匱)是臨床醫學的基石,《研經言》對它們的分析為後學者提供了理解和應用經典的指南。
第四卷轉向《神農本草經》。這部書是中藥學的源頭,莫枚士對其學術思想的闡述,涵蓋了藥物的性味、功效、主治以及應用等方面。他校注《神農本草經》,說明他對藥物的原始記載和應用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理解藥性是精準用藥的基礎,莫枚士對本草經典的整理和闡發,對於臨證處方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除了對經典原文的考證和義理的闡釋,《研經言》還著重於臨證實用。他解釋脈診和症狀的含義,辨析古今病名的異同(如陸序中提到的疝㿗、癲癇、邪哭/風癡、酸削/酸消等),對疑似病證進行鑒別診斷,並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法。他還糾正了前人注釋中的一些錯誤,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這對於學習者避免誤區、深入理解經典非常有益。自序中提到他繼而著有《證原》(釋名狀、立義例)、《脈法》、《釋例》(闡發經方)等,這些內容雖然可能獨立成書,但也反映了《研經言》所包含的研究範疇和目標:將經典理論與臨床實際緊密結合。
《研經言》問世後,對後世中醫學產生了積極影響。書中對經典的精闢論述和考證方法,為後來的醫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清末民初的著名醫家如張錫純、程門雪等都曾受到其影響,這得益於本書後來被收入《中國醫學大成》等叢書,得以廣為傳播(見袁序和基本介紹)。其影響不僅體現在具體的學術觀點上,更在於其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返本溯源的研究方法,鼓勵醫者深入經典,獨立思考,不盲從前人。
總結來說,《研經言》是莫枚士融匯其深厚國學功底與豐富臨床經驗所著的一部醫學經典研究著作。它以回歸經典本源、嚴謹考證為特色,對《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等核心經典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闡釋和辨析,糾正前人謬誤,提出獨到見解。全書理論結合臨床,探討病因、病機、脈症、辨證及治法,為後世醫家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資源和研究範式。儘管成書過程經歷了時代的波折,但其學術價值最終得以廣泛認可,對中醫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一部承前啟後的醫學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