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言》~ 卷一 (7)
卷一 (7)
1. 瘧論
葉案治瘧,不用柴胡,徐評非之。解之者曰:治傷寒少陽正瘧用柴胡,治秋間寒熱類瘧不用柴胡。泉應之曰:否,不然。《素·瘧論》以夏傷於暑為端,而余瘧附焉,是秋間寒熱之為正瘧,經有明文。《病源》、《千金》皆本經說。《外臺》既列《病源》之論,而所集方不下千首,鮮用柴胡者。
可見謂秋間之寒熱,不用柴胡則是,而指為類瘧則非。仲景於少陽篇明言往來寒熱,形如瘧狀。「如瘧」二字,正類瘧之謂。少陽症之為類瘧,出於仲景親口,今反指為正瘧何耶?但諸醫猶止誤於論症,徐氏則並論治亦誤。
何以言之?傷寒邪從表入,其里無根,以柴胡提之則出;夏秋之病,新涼在外,而蘊暑在中,其里有根,若以柴胡提之,則外邪雖解,而內熱即升,橫流沖決,不可複製,往往有耳聾、目赤、譫語神昏、汗漏體枯,延成不治者,不得不以徐說為淫辭之助也。噫!亦究古訓而已矣。
白話文:
葉醫生的瘧疾病例,治療時不用柴胡,徐姓醫家批評他不對。有人解釋說:治療傷寒引起的少陽瘧疾才用柴胡,治療秋天發作的寒熱性瘧疾則不用柴胡。泉姓醫家反駁說:不是這樣的。《黃帝內經·瘧論》以夏天感受暑邪為起因,而其他瘧疾依附於此,這說明秋天的寒熱性瘧疾才是正統的瘧疾,經典文獻有明確記載。《病源論》、《千金方》都根據《內經》的說法。《外臺秘要》雖然列出《病源論》的說法,但它所收集的上千個處方中,很少使用柴胡。
可見,說秋天的寒熱性瘧疾不用柴胡是對的,但把它說成是類瘧就錯了。張仲景在《傷寒論》少陽篇中明明說過往來寒熱,症狀像瘧疾一樣。「像瘧」這兩個字,正是類瘧的意思。少陽病是類瘧,這是張仲景親口說的,現在反而把它說成是正瘧,這是為什麼呢?但許多醫生只是在診斷上搞錯,徐姓醫家連治療方法都搞錯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傷寒的病邪從體表進入,它在體內沒有根,用柴胡發散就可以把它趕出去。而夏秋的疾病,是新涼的氣候在體表,而體內還蘊藏著暑熱,病邪在體內有根,如果用柴胡發散,體表的外邪雖然解除了,體內的熱邪就會上升,橫衝直撞,無法控制,常常會出現耳聾、眼睛紅腫、說胡話、神志不清、汗液外洩導致身體枯竭,最終變成不治之症,不得不說徐姓醫家的說法是助長歪風邪氣的幫兇啊!唉!這也只是研究古籍的訓示而已。
2. 屍疰疳蒸四大症論
五屍、五疰、五疳、五蒸,雜病中之四大症也。仲景《傷寒》始言蒸蒸,《金匱》狐惑實開疳症,而走馬湯治飛屍,獺肝散治冷疰,已略具大綱矣。至《巢源》、《肘後》、《千金》、《外臺》諸書,始暢厥論,以為內科專家最重之任也。近世書中鮮有之,非近世無此四症也。
醫者遇屍疰,詭以肝氣目之;遇疳蒸,詭以勞病目之。相沿既久,遂不措意,因不列名耳!然「屍疰」二字,涉於不祥,「疳蒸」二字,僅見兒科。今若稱此以告諸病家,及加諸年壯,不幾駭人聽聞乎!古名誠難復也,但須於肝氣一門,知有屍、疰二症混其中;於勞病一門,知有疳、蒸二症混其中。隱其名而存其實,則臨症瞭然矣。
至古人治此四症之效方,亦欲為大醫者,所不可不備也。
白話文:
所謂的五屍、五疰、五疳、五蒸,是各種雜病中最重要的四大類疾病。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最早提到「蒸蒸」的症狀,而《金匱要略》則明確指出狐惑病其實是疳症,並提出用走馬湯治療飛屍,獺肝散治療冷疰,已經大致奠定了這些疾病的治療基礎。《巢氏病源》、《肘後備急方》、《千金要方》、《外臺秘要》等醫書,開始詳細論述這些疾病,認為是內科醫生最重要的責任。但近代的醫書中卻很少提到這些,並不是說現在沒有這四種病,而是因為:
醫生遇到屍疰,常常會把它當成肝氣不順來處理;遇到疳蒸,則會把它當成勞病來處理。由於長久以來都這樣,大家就不再特別注意,所以才沒有特別列出這些病名。然而,「屍疰」兩個字聽起來不吉利,「疳蒸」兩個字只在兒科比較常見,如果直接這樣告訴病人,或是用在成年人身上,豈不是會讓人覺得很驚恐!所以古老的名稱實在很難恢復,但我們必須知道,在肝氣不順的疾病中,其實混雜著屍、疰這兩種病;而在勞病中,也混雜著疳、蒸這兩種病。隱藏這些病名,但保留其真實的病理,那麼在看病時就會更加清楚明白了。
古人治療這四種疾病的有效方劑,也是想成為好醫生的醫師們,所不能不學習準備的知識。
3. 虛勞論
今之所謂虛勞,古之所謂蒸也;古之所謂虛勞,今之所謂脫力也。《金匱》必列虛勞者,以見傷寒自有因脫力得者也,俗稱脫力傷寒本此,知此而《金匱》虛勞諸方能用之矣。(俗稱脫力,不專指疲勞言,凡五勞皆在其中。)脫力有成痼疾者,有在一時者,有著一處者,苟因勞傷氣血不復,皆得稱為虛勞。
人但泥於弱症損症之不起者為虛勞,而不知彼特其一端也。若一時一處之虛勞,則或待治而後愈,或不治而自愈,無甚足異。第既有虛勞之因,風寒隨而入之,《金匱》本為風寒盡其變,故渾言之曰虛勞,不復分別其為何勞。推而准之,傷寒勞復,乃虛勞之在一時者,亦不分別其若者為操作之勞,若者為房室之勞也。
依義本當列此篇末,編《傷寒論》者,欲其便覽,移置如此耳!他如《脈經》云:病人一臂不隨,時復轉移在一臂者,此為微勞,營衛氣不周故也,久久自愈。乃虛勞之著一處者,亦不分別有為何勞,亦以有本病可列故也。此經又有勞瘧,《千金》、《外臺》有勞嗽、勞聾,凡在一時及著一處者皆仿此。
讀古人書,須辨其名,以究其指,醫亦如之。誠能知此,何至以建中湯等方,誤投之蒸病也哉?
白話文:
現在所說的虛勞,古代叫做蒸病;古代所說的虛勞,現在叫做脫力。《金匱要略》之所以列出虛勞這個病症,是因為要說明傷寒也有因為脫力而引起的,民間俗稱的脫力傷寒就是這個意思。了解這個道理,才能正確使用《金匱要略》中治療虛勞的各種方劑。(這裡說的脫力,不只是指疲勞,各種勞損都在其中。)脫力有的會變成慢性疾病,有的只是一時的,有的則會集中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只要是因為勞累傷損,導致氣血不能恢復,都可以稱為虛勞。
人們只是認為身體虛弱、損傷引起的疾病才是虛勞,卻不知道這只是虛勞的一種情況。如果是一時的、只發生在某個部位的虛勞,可能治療後會痊癒,也可能不治療自己就好了,這沒什麼特別的。但是,既然有了虛勞的病因,風寒就會跟著侵入。《金匱要略》原本就是要講述風寒引起的各種變化,所以才將所有勞損都統稱為虛勞,不再細分是哪種勞損。由此推論,傷寒後的勞復,就是虛勞發生在一時的情況,也不再去區分是工作勞累造成的,還是房事過度造成的。
從道理上講,本來應該把虛勞這篇放在最後面,但是編寫《傷寒論》的人,為了方便閱讀,才把它放在這裡。另外,《脈經》說:「病人一隻手臂不能活動,有時又換到另一隻手臂,這是因為輕微的勞累,導致營衛之氣運行不暢,時間久了就會自己痊癒。」這就是虛勞集中在某個部位的情況,也不用去區分是哪種勞累造成的,也是因為有相關的病症可以列出來。這部醫書中還有提到勞瘧,《千金方》、《外台秘要》則有提到勞嗽、勞聾,凡是發生在一時或集中在某個部位的,都可以仿照這種思路來理解。
讀古人的書,必須辨別清楚這些名詞,才能了解它們真正的含義,學醫也是如此。如果能明白這些道理,怎麼會把建中湯這類的方子,誤用在治療蒸病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