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泉

《研經言》~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十三科考

十三科有兩說:大方家說寒一、內二、喉三、目四、瘍五、傷六、金鏃七、女八、兒九、痘疹十、針灸十一、祝由十二、符禁十三。明王肯堂《證治準繩》、近王晉三《古方選注》皆如此。祝由家說並符禁於祝由,另立風科以足其數。考祝由無不用符禁者,符禁安得別為一科?中風之病千頭萬緒,自應另立,不可與內科混。

且內科者,主飲食、起居、房室、情志之病,而中風之邪自外致,不自內生,不得屬之內科。《史·扁鵲傳》扁鵲至洛陽,貴小兒,即為小兒醫;至邯鄲,貴婦,即為帶下醫;至周,貴老人,即為耳目痹醫。夫耳目痹醫,即風科也。則風科之自為一科也,由來舊矣。

白話文:

中醫的十三個科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方家」的說法,分為寒病、內科、喉科、眼科、瘡瘍科、傷科、金屬外傷科、婦科、兒科、痘疹科、針灸科、祝由科和符禁科。明朝的王肯堂所著的《證治準繩》和近代的王晉三所著的《古方選注》都是這樣分類的。另一種是「祝由家」的說法,他們把符禁歸入祝由科,另外設立風科來補足十三科的數量。

但仔細考究,祝由術本來就離不開符咒禁制,符禁怎麼能單獨算一科呢?而中風這種病症,成因非常複雜,應該單獨設立為一科,不能混在內科裡面。

而且內科主要處理的是飲食、作息、性生活和情緒等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中風的病邪是從外侵入人體,不是自身產生的,不應該歸類到內科。《史記·扁鵲傳》記載,扁鵲到了洛陽,那裡的人重視小兒疾病,他就當小兒科醫生;到了邯鄲,那裡的人重視婦女疾病,他就當婦科醫生;到了周,那裡的人重視老年疾病,他就當耳目痹(類似現在神經系統疾病)科醫生。所謂的耳目痹科,就是現在說的風科。由此可見,風科自成一科,由來已久。

2. 《金匱》馬刀考

注家皆謂馬刀為瘡,形長如馬刀蛤。然經文與俠纓對舉,俠纓以部位名,而馬刀以形似名,儷語不類。馬刀當亦部位之名,與俠纓相近。大約是頸側䐃肉,在耳之下,而略近於後,下當肩井之上,揣之曲肖馬刀者。頸側䐃肉之名馬刀,猶掌側白肉之名魚乎!取於物為假,亦古命名之例。

夫生於俠纓之處曰俠纓,則生於馬刀之處曰馬刀。經之對舉,義當如此。《千金》九瘻篇以馬刀瘻、馬刀肩腫二症,與掖下腫、吻傷、四肢不舉、喉痹、天牖中腫等,作一例文法。掖下、吻、肢等既是部位,則馬刀可推。其尤著者,「馬刀肩腫」四字,謂馬刀與肩俱腫也。以《千金》證《金匱》,決然已。

若瘡形之長者,則與圓者何別,而必提出言之?且俠纓之瘡未必無長,頸掖之瘡未必盡長,又何以別之?詳經意不問長否,苟生於頸側䐃肉間,總謂之馬刀而已矣。

此篇專明《金匱》之馬刀,若執是以概近世方書則否。願用近世書者,勿引《金匱》也。自記。

白話文:

註解的人都說馬刀是一種瘡,形狀長得像馬刀蛤。然而《金匱要略》經文將馬刀與俠纓並列,俠纓是以部位來命名,馬刀卻以形狀相似來命名,這樣對仗並不恰當。我認為馬刀應該也是部位的名稱,跟俠纓相近。大概是指頸部側面的肌肉,在耳朵下面,稍微靠近後方,下方對應肩井穴的上方,摸起來彎曲的樣子像馬刀。把頸部側面的肌肉稱為馬刀,就像把手掌側面的白色肌肉稱為魚一樣!這是借用其他東西來命名的,也是古代命名的慣例。

如果說生長在俠纓部位的叫做俠纓,那麼生長在馬刀部位的就叫做馬刀。經文這樣對舉,道理應該是這樣。《千金要方》的九瘻篇中,把馬刀瘻、馬刀肩腫這兩種病症,與腋下腫、嘴唇受傷、四肢不能活動、喉嚨麻痺、天牖穴腫等並列,作為一個例子來說明。既然腋下、嘴唇、四肢等都是部位名稱,那麼馬刀也應該是部位名稱。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馬刀肩腫」這四個字,意思是馬刀部位和肩膀都腫起來了。用《千金要方》來佐證《金匱要略》,就可以確定我的說法。

如果說瘡的形狀長,那跟圓的瘡有什麼區別,又何必特別提出來說呢?況且俠纓部位的瘡未必沒有長的,頸部或腋下的瘡也未必都長,那又如何區分呢?仔細推敲經文的意思,重點不在於瘡長不長,只要是生長在頸部側面肌肉間的,就都叫做馬刀而已。

這篇文章專門解釋《金匱要略》中的馬刀,如果拿來跟現代的醫書做比較則不適用。希望使用現代醫書的人,不要引用《金匱要略》的說法。以上是我個人的記錄。

3. 命門考

《難經》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精神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案《銅人》任脈有石門穴,一名精路,一名命門,一名丹田,在臍下二寸,三焦募也。其旁有足少陰四滿二穴,一名髓府,去腹中行一寸,足少陰、衝脈之會,是男子之精藏於臍下二寸也。又關元在臍下三寸,左為胞門,右為子戶,去腹中行二寸五分,為足少陰、衝脈之會。

《病源》三十八,胞門、子戶主子精,神氣所出入合於中,黃門、玉門、四邊主持關元,禁閉子精。關元主藏魂魄,婦人之胞,三焦之府,常所從止,是婦人之胞系於臍下三寸也。以此推之,精宮高於胞宮一寸,非同一穴,且命門在十四椎下,去二穴遠,當是《難經》混稱之故耳!其稱命門者,名同實異也。男子精自石門離宮,至橫骨約四寸而出於玉莖,能射者為有力,不能射者為無力。

其與女子交,則莖頭當女子中極之下,龍門之次,其瀉精正當關元,旁當胞門、子戶。故《病源》有胞門、子戶不受男精之論。《千金》云:進火之時,當至陰節間而止。《外臺》云:下精時入玉門半寸許為佳。此莖頭當龍門之證。

白話文:

《難經》說,左邊是腎,右邊是命門。命門是精神所寄託的地方,也是人體元氣所繫的關鍵。對男子而言,命門是用來儲藏精液的地方;對女子而言,則是聯繫子宮的地方。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任脈上有一個石門穴,又叫做精路、命門或丹田,位於肚臍下方兩寸處,也是三焦的募穴。石門穴的旁邊有足少陰經的四滿穴,又叫做髓府,距離腹部中線一寸,是足少陰經與衝脈的交會處。這說明男子的精液是儲藏在肚臍下方兩寸的地方。另外,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三寸,左邊叫做胞門,右邊叫做子戶,距離腹部中線兩寸五分,也是足少陰經與衝脈的交會處。

《病源》中第三十八篇說,胞門和子戶主管子精,神氣由此出入,與身體中部的黃門、玉門、四邊穴一起掌管關元,負責關閉子精。關元穴主宰魂魄的儲藏,也是婦女子宮和三焦的府邸,是它們經常停留的地方。這說明婦女子宮是聯繫在肚臍下方三寸的地方。由此推論,儲藏精液的地方比子宮高一寸,並不是同一個穴位。而且命門穴位於第十四椎骨下方,距離這兩個穴位很遠,應該是《難經》混淆了稱呼。所謂的命門,只是名字相同,實質不同。男子的精液從石門穴離開精宮,到達橫骨大約四寸後從陰莖排出,能射精表示精力充足,不能射精表示精力不足。

當男子與女子交合時,陰莖頭應該位於女子中極穴之下、龍門穴的旁邊。射精時精液正好射在關元穴的位置,旁邊則是胞門和子戶。所以《病源》中才會有胞門和子戶不接受男子精液的說法。《千金方》說,性交時陰莖應該進入到陰道末端陰節處即停止。《外臺秘要》說,射精時精液進入玉門(陰道)半寸左右是最好的。這些都證明陰莖頭的位置應該在龍門穴的附近。

4. 胞門龍門玉門考

《脈經》帶下有三門:已產屬胞門,未產屬龍門,未嫁屬玉門。案已產之帶,由胎育來,其屬胞門易曉;若未產即已嫁,其帶應由房室來,而屬龍門;未嫁之帶,應由邪思來,而屬玉門何故?考胞門在關元旁,去臍三寸,再下一寸為中極,一名玉泉,其下有龍門穴,內當交骨孔中。《千金》云:龍門在玉泉下,女子入陰內外際。

《翼》云:龍門是陰中上外際是也。女子傷於丈夫之病,多在龍門。何以言之?《千金》云:進火之時,當至陰節間而止。蓋謂陰內交骨節間也。《外臺》云:下精時入玉門半寸許為佳。蓋玉門內半寸許,正當交骨孔間,與男子交時,龍門以屢開而傷,故已嫁之帶屬此。玉門即陰門,在交骨間,無穴。

若未嫁,龍門尚未經開,其因邪思而致營熱者,止為病在經絡,玉門亦經絡外候,故未嫁之帶屬此。《脈經》分別絕精。又案《病源》云:胞門、子戶主子精,神氣所出入合於中,黃門、玉門、四邊主持關元,禁閉子精。彼論三門淺深同此,則黃門當即龍門。以穴言稱龍門,以門言稱黃門,各有當也。

妊娠為夫所動,則龍門傷,不能持關元,即致胎墮,故《千金》、《外臺》諸書治胎落,有灸龍門者。

白話文:

《脈經》說的白帶有三種區分:已經生產過的屬於胞門,還沒生產過的屬於龍門,還沒結婚的屬於玉門。我認為,已經生產過的白帶,因為是從懷孕生產而來,所以歸屬於胞門,這很容易理解;如果還沒生產就已經結婚,那白帶應該是因為性行為而來,就歸屬於龍門;還沒結婚的白帶,應該是因為不好的想法而來,歸屬於玉門,這是為什麼呢?

考證後發現,胞門在關元穴旁邊,距離肚臍三寸,再往下的一寸是中極穴,又叫做玉泉,它的下面有龍門穴,在骨盆交接處的孔洞裡面。《千金方》說:龍門在玉泉穴的下面,也就是女子陰道內外交界的地方。《醫學入門》說:龍門是陰道中上外側的交界處。女子因為丈夫的疾病而受到傷害,大多是在龍門這個地方。為什麼這麼說呢?《千金方》說:性交時,應該到陰道深處的骨節之間就停止。說的就是陰道內骨盆交接處。《外臺秘要》說:男性射精時,進入玉門約半寸的地方最好。玉門裡面半寸的地方,正好在骨盆交接處的孔洞之間,跟男子性交時,龍門因為經常被開啟而受到損傷,所以已婚婦女的白帶歸屬於此。玉門就是陰道口,在骨盆交接處,沒有穴位。

如果還沒結婚,龍門還沒被開啟過,因為不好的想法而導致身體發熱,這只是因為病在經絡,玉門也只是經絡在外的表現,所以未婚女子的白帶歸屬於此。《脈經》將精液的洩出區分得很清楚。另外,《病源論》說:胞門、子戶主管精子,是神氣出入的地方,和身體中部的黃門、玉門等四個地方控制著關元,防止精子洩出。他們說的三門深淺是相同的,那麼黃門應該就是龍門。從穴位來說叫做龍門,從門來說叫做黃門,各有各的道理。

懷孕時如果因為丈夫的性行為而受到傷害,就會傷到龍門,龍門不能控制關元,就會導致流產,所以《千金方》、《外臺秘要》等書治療流產,有使用艾灸龍門穴的方法。

5. 白虎病考

唐宋人論白虎病,證治不一,猝不易曉。以泉考之,其別有三。一為年神。《病源》卷四十八云:太歲在卯,即白虎在寅。准此推之,知其神所在,小兒有居處觸犯此神者,便能為病,其狀身微熱,有時啼喚,有時身小冷,屈指如數,似風癇,但手足不瘛瘲耳!又《外臺》卷十三,蘇孝澄云白虎病,婦人因產犯白虎,丈夫因眠臥犯白虎,其病口噤,手拳,氣不出是也。一為糞神。

《證類本草》云:白虎鬼古人言如貓,在糞堆中,亦云是糞神。今時掃糞,莫置門下,令人病此。陳藏器云治法,以雞子揩病者痛處,咒愿送著糞堆頭上,勿反顧,不過三次瘥。白虎是糞神,愛吃雞子也是也。今湖俗名此曰送客人。但古為白虎設,今則沿用而忘所自耳!一為歷節風。

以其百節皆痛,晝差夜劇,如虎之齧,故名。亦見《外臺》。近世謂之白虎歷節,治屬風家。白虎病須別此三者,斯知古論有條不紊。

白話文:

唐宋時期的人討論白虎病,對於病症和治療方法眾說紛紜,讓人難以理解。我仔細研究後,發現白虎病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年神(太歲神)。《病源》這本書的第四十八卷說:「太歲在卯年時,白虎神就在寅的方位。」依照這個說法來推斷,就能知道白虎神的位置。小孩子如果住的地方冒犯了這個神,就會生病,症狀是身體微微發熱,有時啼哭,有時身體又有點發冷,手指會屈曲,像數東西一樣,看起來像風癇(癲癇),但手腳不會抽搐。另外《外臺》這本書的第十三卷,蘇孝澄說白虎病,婦人是因為生產時冒犯了白虎神,丈夫是因為睡覺時冒犯了白虎神,症狀是嘴巴緊閉、手握拳頭、呼吸困難。

第二種是糞神。《證類本草》這本書說:「古人說白虎鬼像貓一樣,在糞堆中,也說是糞神。」現在掃完糞,不要把糞堆放在門口,會讓人得這個病。陳藏器說治療方法,是用雞蛋在病人疼痛的地方擦拭,然後念咒語,把雞蛋送到糞堆上,不要回頭看,做個三次左右就會好。白虎是糞神,喜歡吃雞蛋也是這個原因。現在湖州一帶的習俗稱這個做法為「送客人」。不過古代是為了送白虎,現在只是沿用下來,忘記了它的由來。

第三種是歷節風。這種病是因為全身關節都疼痛,白天比較好一點,晚上會更加嚴重,像被老虎咬一樣,所以叫做白虎。這種病在《外臺》這本書中也有記載。近代稱這種病為白虎歷節,治療方法屬於治療風病的範疇。

我們必須區分這三種白虎病,這樣才能知道古代的論述是有條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