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泉

《研經言》~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原易

病之得於歲氣者,一自正氣來,一自時氣來。正氣為病,以傷寒、傷暑為最著;時氣為病,以冬溫、寒疫為最著:皆以其極偏也。正氣,太一方之王氣,本不病人,而人自觸之,謂之以人干天;時氣,對衝方之戾氣,本能病人,而人適中之,謂之以天令人。以人干天,則觸之者病,而不觸者無與焉;以天令人,則中之者固病,而不中者即染之。

人氣處於獨,天氣統於同,所以正氣病無易,時氣病有易也。正氣雖過中而非厲,時氣即稍弱而已毒。所以正氣病,縱如傷寒、傷暑之重而不易;時氣病,縱非冬溫、寒疫之重而亦易也。今傷風咳嗽有相易者,以此咳嗽亦自時氣來。

白話文:

疾病的發生如果跟隨四季的氣候變化,一種是來自於人體自身的正氣失調,另一種是來自於當令的季節之氣。正氣失調引起的疾病,以傷寒、中暑最為明顯;當令季節之氣引起的疾病,則以冬天溫病、寒疫最為明顯:這些都是因為氣候過於極端偏頗所導致的。

所謂的「正氣」,是屬於太一星所掌管的王道之氣,原本不會使人生病,而是人自己去觸犯它,這就是所謂的「以人干天」。所謂的「時氣」,則是與太一星對立衝撞的乖戾之氣,它本身就能夠使人生病,如果人剛好碰上它,這就是所謂的「以天令人」。因為「以人干天」,所以只有觸犯到它的人才會生病,沒有觸犯到的人就不會有事;而因為「以天令人」,所以中到這種氣的人固然會生病,沒中到的人也會被傳染。

人體的氣息是獨立的,而天地的氣息則是普遍相同的,所以正氣失調的疾病不容易傳染,而時氣造成的疾病則容易傳染。正氣雖然有過強的時候,但並不會很嚴重,而時氣即使稍微減弱了也會帶有毒性。因此正氣引起的疾病,即使像傷寒、中暑這種嚴重的疾病也不容易傳染;而時氣引起的疾病,即使不像冬天溫病、寒疫那麼嚴重,也還是容易傳染。現在看到有些感冒咳嗽會互相傳染,這是因為這種咳嗽也是來自於當令的季節之氣。

2. 傷寒溫熱診治論

所以謂傷寒、熱病有別者,別於診不別於症,別於法不別於藥。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診之別也。然而傷寒傳變,則亦身熱;傷暑發狂,則亦氣盛。非症之無別者乎?淺人誤認,職是故耳!傷寒皆先汗後下;溫熱或先下後汗:法之別也。然而汗則麻、葛,下則硝、黃;傷寒之汗、下以是,溫熱之汗、下亦以是。

非藥之無別者乎?由是推之,傷寒雖因於寒,一經化熱,舍黃連、石膏,更用何藥以涼之?溫熱雖已為熱,倘或過治,舍乾薑、附子,更用何藥以溫之?人生之患,縱有萬端,本草之數,止此一定,藥可通用,方何獨不可通用?近之解《傷寒論》者,執其中之白虎、黃芩等湯,以證此書之兼出溫熱治法。彼將謂傷寒病始終不宜寒藥,溫熱病始終不宜溫藥乎?噫!醫可若是之固哉?

白話文:

之所以說傷寒和溫熱病有所區別,是因為它們的診斷方法不同,並非症狀不同;治療原則不同,並非用藥不同。體內陽氣旺盛、身體發冷,這是得了傷寒;體內陽氣虛弱、身體發熱,這是得了中暑,這是診斷上的區別。然而,傷寒病情傳變後也會發熱,中暑病情嚴重發狂時也會出現陽氣盛的症狀,難道症狀上沒有區別嗎?那是因為膚淺的人誤解了,才會這樣認為!傷寒一般是先發汗後用瀉藥,溫熱病有時是先用瀉藥後發汗,這是治療原則上的區別。然而,發汗時都用麻黃、葛根,用瀉藥時都用硝石、大黃;傷寒用這些藥發汗、用這些藥瀉下,溫熱病也同樣用這些藥發汗、用這些藥瀉下,難道用藥沒有區別嗎?

由此推論,傷寒雖然是由於受寒引起的,但一旦轉化為熱症,不用黃連、石膏這些清熱藥,還能用什麼藥來清熱呢?溫熱病雖然已經是熱症,但如果治療過度,不用乾薑、附子這些溫熱藥,還能用什麼藥來溫陽呢?人一生所患的疾病縱然有千千萬萬種,但本草的藥物種類也就那麼些,藥物可以通用,藥方為什麼就不能通用呢?近來研究《傷寒論》的人,抓住其中白虎湯、黃芩湯等方劑,來證明這本書也包括溫熱病的治療方法。難道他們會認為傷寒病始終不應該用寒涼藥,溫熱病始終不應該用溫熱藥嗎?唉!醫學難道可以如此固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