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泉

《研經言》~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原因

百病之因有八:一邪氣,二水濕,三鬼神,四蟲獸,五器物,六飲食,七藥石,八人事。前五者在身外,後三者在身內。而八綱之中,各有數目。邪氣之屬,有風日霧瘴,有寒暑。水濕之屬,有露雨,有水。鬼神之屬,有衝擊,有喪屍,有精魅,有禍祟。蟲獸之屬,有咬螫,有影射,有遺毒,有觸氣。

白話文:

疾病的成因有八種:

  1. **邪氣:**來自身外的病邪,包括風、日照、霧氣、瘴氣、寒氣、暑氣。

  2. **水濕:**來自身外的水氣濕氣,包括露水、雨水、河水。

  3. **鬼神:**來自身外的超自然力量,包括沖撞、喪屍、精靈、禍患。

  4. **蟲獸:**來自身外的動物,包括咬傷、螫傷、傳染疾病、接觸氣息。

  5. **器物:**來自身外的物品,例如利器刺傷、火灼傷。

  6. **飲食:**來自身內的飲食不當,例如過食、中毒。

  7. **藥石:**來自身內的藥物和礦物,例如服藥不當、礦物中毒。

  8. **人事:**來自身內的精神情緒因素,例如憂鬱、憤怒。

前五種成因來自身外,後三種成因來自身內。而八種成因之中,每種類型又可細分為不同的項目。

器物之屬,有金鏃,有打壓,有觸傷,有湯火。飲食之屬,有禁忌,有過多,有五味所傷,有中毒。藥石之屬,有服藥過劑,有藥誤石毒鴉片。人事之屬,有喜憂欲恚恐,有行立坐臥,舉重閃挫,墮墜跌僕。總計其目,二十有餘。擬引古論,衍成一卷,而未遑也,略序於此。

白話文:

各種外傷有金屬兵器刺傷,敲打壓傷,接觸擦傷,沸水或火灼傷。飲食方面有禁忌,過量飲食,五味(酸、甜、苦、辣、鹹)不適當攝取,中毒。服用藥物方面有服藥過量,誤用有毒藥物(如砒霜、鴉片)。人為因素方面有喜、怒、悲、憂、恐懼等情緒,還有行走、站立、坐臥、舉重、閃傷、跌倒、摔傷等。總共列出二十多種。原本想引用古代醫論,把它們擴充成一卷書,但一直沒有空,先簡單地在此說明一下。

2. 原賊邪

賊邪者,太一沖方之氣,因太一之氣不能自旺而來也。自太一言之曰虛風,自沖方言曰之賊風,自受於人言之曰虛邪,亦曰賊邪。經云「邪氣者,虛邪之賊傷人也」是也。《病源》云:冬至之日,有風從南方來曰賊風。以此推之,則春分西風、夏至北風、秋分東風、季春西北風、季夏東北風、季秋東南風、季冬西南風,皆賊風也。其法不取五行生剋,而用八方對衝。

白話文:

「賊邪」是一種邪氣,它是由於「太一」之氣衰弱而形成的。「太一」之氣是指元氣,元氣衰弱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就會出現賊邪。

從「太一」的角度來說,賊邪叫做「虛風」;從「沖方」的角度來說,賊邪叫做「賊風」;從人體的角度來說,賊邪叫做「虛邪」或「賊邪」。《黃帝內經》中說:「邪氣,就是虛邪之賊,會傷害人體」,就是這個道理。

《病源》這本書記載說:冬至這一天,從南方吹來的風叫做賊風。以此類推,春分時西邊的風、夏至時北邊的風、秋分時東邊的風、季春時西北邊的風、季夏時東北邊的風、季秋時東南邊的風、季冬時西南邊的風,這些都是賊風。

判斷賊邪的方法不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而是根據八方相對的原理。

一九相對,故子午沖而寒熱可以互勝,凡熱極反寒、寒極反熱之病准此。三七相對,故卯酉沖而溫涼可以互勝。二八、四六相對,二坤熱土,八艮寒土,四巽溫土,六乾涼土,坤、巽得溫熱之氣則皆濕土,艮、乾得寒涼之氣則皆燥土。濕土漸於辰、旺於未,燥土漸於戌、旺於醜,故辰戌丑未沖而燥濕可以互勝。

白話文:

一和九相對應,所以子時和午時相沖,寒證和熱證可以互相轉化,凡是熱極反寒、寒極反熱的病症都遵循這個原理。

三和七相對應,所以卯時和酉時相沖,溫證和涼證可以互相轉化。

二和八、四和六相對應,二和八屬坤卦,坤卦是熱土,八屬艮卦,艮卦是寒土,四屬巽卦,巽卦是溫土,六屬乾卦,乾卦是涼土。坤卦和巽卦得到溫熱之氣就會變成濕土,艮卦和乾卦得到寒涼之氣就會變成燥土。濕土在辰時逐漸增強,在未時達到鼎盛,燥土在戌時逐漸增強,在醜時達到鼎盛,所以辰戌醜未相沖,燥證和濕證可以互相轉化。

《靈》九宮八風篇文及《素》委和之紀眚於三五段,及乙丑乙未歲災七宮十五段,文義蓋如此。其原出於九疇、八卦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靈樞》的「九宮八風篇」、《素問》的「委和之紀眚於三五」篇第十五段,以及「乙丑乙未歲災七宮」篇第十五段,其文意大概如此。這些內容的根源都來自於九疇和八卦。

3. 原風濕

漢鄭康成注《書·洪範》曰:風,中央土氣。此言最的。土旺四時,故春溫、夏熱、長夏濕、秋燥、冬寒之氣,皆於風見之。以五行言,曰五氣;以六元言,曰六氣;以四時言,曰四氣;以五方言,曰五風;以八方言,曰八風;自其偏勝者言,曰五邪;自六氣之偏勝者言,曰六淫。皆此一風,乃天地所以生萬物、長萬物、茂萬物、收萬物、藏萬物者也。

白話文:

漢朝鄭康成在《尚書·洪範》中註釋道:風,是中央的土氣。這種說法非常準確。一年四季,土氣旺盛,因此春天的溫暖、夏天的炎熱、長夏的潮濕、秋天的乾燥、冬天的寒冷,這些氣候變化都可以在風中找到。從五行的角度來看,叫做五氣;從六個方位來看,叫做六氣;從四季的角度來看,叫做四氣;從五個方位來看,叫做五風;從八個方位來看,叫做八風;從偏勝的一方來說,叫做五邪;從六氣中偏勝的一方來說,叫做六淫。這些都是同一種風,是天地用來生養萬物、滋長萬物、繁茂萬物、收穫萬物、儲藏萬物的。

此氣失和,則病萬物,而又徹乎四時,故經曰:風者百病之長也。以其氣散發,故經又以風為木氣,而屬之春,猶濕亦為土氣,而經或屬之秋也。夫濕有數種,第古人於水土之蒸氣,正謂之濕,而五行之濕統於風,水穀之濕直雲水若飲,分別綦嚴。近世概以濕目之。然古人治濕之方,不可以治今之所謂濕也。

白話文:

當人體中的氣失去平衡時,就會引發各種疾病,而且這種影響貫穿四季。因此《黃帝內經》中記載:風為百病之源。由於風的氣質具有散發的特徵,所以《黃帝內經》又將風視為木氣,並歸屬於春季。而濕氣因具有滋潤的特徵,也被視為土氣,不過《黃帝內經》也有將其歸屬於秋季的記載。

濕氣也有幾種不同的種類。古代醫家將地水所產生的蒸氣直接稱為濕,而五行中的濕氣則由風統攝,由飲食中攝入的水分直接稱為水或者飲。古人對於這些濕氣的區分非常嚴謹。近世醫家大多將這些濕氣統稱為濕。然而,古人治療濕氣的方法不能用來治療現代所說的濕氣。

4. 原榮衛

人有三氣。衛氣出於上焦(據《素問》注),榮氣出於中焦,二者皆氣也;二氣合行於心肺之間,則積而為宗氣,本無形質,必有所附麗以行。故榮行脈中,附麗於血;衛行脈外,附麗於津。惟血隨榮氣而行,故榮氣傷則血瘀;津隨衛氣而行,故衛氣衰則津停。治血以運化榮氣為主;治津以溫通衛氣為主。

白話文:

人體有氣,分為三種:

  1. 衛氣:來自上半身,運行於脈絡之外,依附於津液而運轉。

  2. 榮氣:來自中半身,運行於脈絡之中,依附於血液而運轉。

  3. 宗氣:榮氣和衛氣在心肺之間相合形成,沒有具體形狀,但需要依附於其他物質而運行。

衛氣衰弱,津液就會停滯;榮氣損傷,血液就會瘀滯。因此,治療血液問題,主要通過疏通榮氣;治療津液問題,主要通過溫通衛氣。

知乎此,而榮血、衛氣之說可以息矣。且也,血所以濡脈,津所以濡筋。(傷寒汗後,四肢拘急,此津不濡筋之故),而榮之行,自手太陰始,故《靈》經脈篇序十二經以手太陰為端;衛之行,自足太陽始,故《靈》經筋篇序十二經以足太陽為端。知乎此,而心榮、肺衛之說可以息矣。

(衛出上焦,據王《素問》注。今《靈樞》「上」作「下」,誤。)

白話文:

瞭解了這些,關於「榮血」和「衛氣」的說法就可以停止了。此外,血是用來濡養經脈的,津液是用來濡養筋腱的。(傷寒出汗後,四肢攣急,這是因為津液不能濡養筋腱造成的),而「榮」脈的運行,從手太陰肺經開始,所以《靈樞經》的經脈篇以手太陰肺經為十二經的開端;「衛」脈的運行,從足太陽膀胱經開始,所以《靈樞經》的筋脈篇以足太陽膀胱經為十二經的開端。瞭解了這些,關於「心榮」和「肺衛」的說法就可以停止了。

5. 原易

病之得於歲氣者,一自正氣來,一自時氣來。正氣為病,以傷寒、傷暑為最著;時氣為病,以冬溫、寒疫為最著:皆以其極偏也。正氣,太一方之王氣,本不病人,而人自觸之,謂之以人干天;時氣,對衝方之戾氣,本能病人,而人適中之,謂之以天令人。以人干天,則觸之者病,而不觸者無與焉;以天令人,則中之者固病,而不中者即染之。

白話文:

疾病的來源,一部分來自人體本身的正氣,一部分來自外界的時氣。正氣引起的疾病,以傷寒和傷暑最為明顯;時氣引起的疾病,以冬溫病(溫病發於冬季)和寒性疫病最為明顯。這些疾病都是因為正氣或時氣過於偏頗所致。

正氣,是天地間最正大的元氣,它本身不會使人生病,但如果人自己觸犯了它,就稱之為「人幹天」。時氣,是相對於正氣而言的邪戾之氣,它本身就有致病性,如果人恰好遇到它,就稱之為「天令人」。人幹天,只有觸犯的人才會得病,而沒有觸犯的人不會受到影響。天令人,被時氣感染的人會得病,而沒有被感染的人也會受到影響。

人氣處於獨,天氣統於同,所以正氣病無易,時氣病有易也。正氣雖過中而非厲,時氣即稍弱而已毒。所以正氣病,縱如傷寒、傷暑之重而不易;時氣病,縱非冬溫、寒疫之重而亦易也。今傷風咳嗽有相易者,以此咳嗽亦自時氣來。

白話文:

人的體質獨特,而天氣變化一致,所以由個人體質引起的疾病不易轉變,而由天氣變化引起的疾病則容易轉變。人體正氣即使過於旺盛也不會造成疾病,而天氣變化引起的病邪稍弱也會導致疾病。因此,由人體正氣引起的疾病,即使像傷寒、中暑那樣嚴重也不易轉變;由天氣變化引起的疾病,即使不是像冬溫、寒疫那樣嚴重也容易轉變。現在患上傷風咳嗽這種容易相互轉變的疾病,就是因為咳嗽也是由天氣變化引起的。

6. 傷寒溫熱診治論

所以謂傷寒、熱病有別者,別於診不別於症,別於法不別於藥。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診之別也。然而傷寒傳變,則亦身熱;傷暑發狂,則亦氣盛。非症之無別者乎?淺人誤認,職是故耳!傷寒皆先汗後下;溫熱或先下後汗:法之別也。然而汗則麻、葛,下則硝、黃;傷寒之汗、下以是,溫熱之汗、下亦以是。

白話文:

因此,所謂傷寒和熱病的不同,是區別在診斷方法上,而不是在病情症狀上;區別在治療方法上,而不是在所用藥物上。氣候炎熱時,身體感到寒冷,得的是傷寒;天氣寒冷時,身體感到發熱,得的是傷暑。這是從診斷上進行區別。然而,傷寒病情的發展變化中,也會出現身體發熱的症狀;傷暑病情的發作中,也會出現氣勢較強的症狀。難道不是症狀沒有區別嗎?只是淺薄的人誤認為如此!傷寒的治療方法都是先發汗,然後再瀉下;溫熱病的治療方法有先瀉下,再發汗的:這是從治療方法上進行區別。然而,發汗就用麻黃、葛根,瀉下就用硝石、黃連;傷寒發汗、瀉下的藥物是這些,溫熱病發汗、瀉下的藥物也是這些。

非藥之無別者乎?由是推之,傷寒雖因於寒,一經化熱,舍黃連、石膏,更用何藥以涼之?溫熱雖已為熱,倘或過治,舍乾薑、附子,更用何藥以溫之?人生之患,縱有萬端,本草之數,止此一定,藥可通用,方何獨不可通用?近之解《傷寒論》者,執其中之白虎、黃芩等湯,以證此書之兼出溫熱治法。彼將謂傷寒病始終不宜寒藥,溫熱病始終不宜溫藥乎?噫!醫可若是之固哉?

白話文:

中醫難道沒有通用的藥物嗎?以此類推,傷寒雖然是由於寒氣所致,一旦化熱,除了黃連和石膏之外,還能用什麼藥來清涼降熱?溫熱病雖然已經呈現出熱象,倘若過度治療,除了乾薑和附子之外,還能用什麼藥來溫熱?人生的疾病雖然千奇百怪,但本草的數量是固定的,藥物可以通用,為什麼方劑不能通用呢?近來有的人解讀《傷寒論》,執著於其中的白虎湯、黃芩湯等,以此證明《傷寒論》也兼顧了溫熱病的治療方法。難道他們認為傷寒病始終不適合用寒藥,溫熱病始終不適合用溫藥嗎?唉!醫學怎麼能如此僵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