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帶下」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中醫證候是指人體在疾病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症狀和體徵。它們是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和氣血陰陽失衡的表現,是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

古代疾病帶下的中醫證候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 外感證候:是指由於外邪侵襲人體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熱、惡寒、頭痛、咳嗽、流鼻涕等。
  • 內傷證候:是指由於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勞倦過度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狀包括胸悶、腹脹、便溏、乏力等。
  • 虛證:是指由於臟腑功能虛弱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狀包括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
  • 實證:是指由於臟腑功能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狀包括面色紅赤、口乾舌燥、煩躁易怒、大便乾結等。

中醫證候的辨證論治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徵,結合患者的個人體質和生活習慣,來確定疾病的類型和病因,並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

中醫證候是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也是中醫臨床治療的基礎。通過對中醫證候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醫學的理論和方法,並更好地應用中醫學來防治疾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柴胡湯

  • 1.《皇漢醫學》:「《濟陰綱目》曰:「小柴胡湯治婦人風邪,帶下五色。」
  • 2.《資生集》:「小柴胡湯,治風邪帶下五色。

生薑瀉心湯

  • 1.《皇漢醫學》:「帶下,因脈下流,故名帶下。凡帶下者,水與血凝結也。初起水飲下衝脈,傳帶脈,而下入於臟,與血相結,而成帶下也(求真按:「此亦揣測之言」),故以生薑瀉心湯去其水飲,兼用坐藥以去帶下。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 1.《皇漢醫學》:「《方輿輗》本方條曰:「內有久寒者,男子為疝瘕,婦人為帶下之類是也。此病痛引臍腹腰胯者,此湯甚良。戴氏《證治要訣》曰:『治陰㿗大如斗,諸藥不能效者。』余以為可療一般之疝瘕。陰㿗已至大者,猶蚍蜉之撼大樹,是此方等不能敵也。」

四物湯

  • 1.《奇效良方》:「若赤白帶下,宜香桂六合湯。
  • 2.《濟陰綱目》:「_元戎四物湯_,治婦人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痛。
  • 3.《資生集》:「元戎四物湯,治婦人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痛。
  • 4.《景岳全書》:「《良方》,丹參散,《良方》云:丹參一味,其治頗類四物湯,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下產後惡血,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煩疼。
  • 5.《醫通祖方》:「治婦人崩傷淋漓,帶下赤白,小腹㽲痛。
▼ 展開更多

溫經湯

  • 1.《成方切用》:「(金匱),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金匱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 2.《金匱方歌括》:「治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此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此湯主之。
  • 3.《女科要旨》:「_溫經湯_,治經閉或經行過多,或崩漏不止,或久不受胎,統名帶下。

當歸芍藥散

  • 1.《金匱方歌括》:「犀按。婦人腹中諸疾痛者。不外氣鬱血凝帶下等症。用當歸芍藥散者。以肝為血海。遂其性而暢達之也。方中歸、藭入肝解鬱以伸木。芍、澤散瘀而行水。白朮倍土養木。妙在作散以散之。酒服以調之。協諸藥通氣血。調營衛。以順其曲直之性。使氣血和。鬱滯散。何患乎腹中諸疾痛不除。

桂枝茯苓丸

  • 1.《經方例釋》:「〔案〕此麥門冬湯去米、棗,合吳茱萸湯去棗,又合膠艾湯去地、艾,加桂、丹二味也。而桂、丹並用,又為桂枝茯苓丸下癥之法,殆婦人方中之大劑歟,故為調經,崩中漏下,帶下之總方。《本經》麥冬,主心腹結氣。近徐大椿說:此結氣為燥結之氣。泉謂:唇口者,胃之部,唇口乾燥,則燥結之氣在胃。

逍遙散

  • 1.《醫學入門》:「癥瘕得冷則發,腹痛支滿,胸脅腰背相引,四肢疼痛,月事不調,如懷胎之狀。邪氣甚盛,令人恍惚,夜多異夢,寒熱往來,四肢不舉,陰中生瘡,甚者小便淋瀝,或兼帶下,小腹重痛,面色黃黑,入於子臟則絕產,入於胞絡則經閉,宜人參荊芥散、小溫經湯、逍遙散、通經丸、古斑玄丸選用。

黃耆建中湯

  • 1.《女科經綸》:「李氏曰:帶下有虛寒,帶腥臭者,因小水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後去血過多,以致陰虧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下焦,蘊積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耆建中湯去桂,加當歸。

豬苓湯

  • 1.《羊毛瘟證論》:「婦女患羊毛溫邪毒火擾動精府帶下如水腰痛束脹寒熱煩躁舌有紫點胸悶口渴治法外除羊毛內服加減雙解散方內石膏用二兩增人羌活一錢雄黃三分次服豬苓湯加蟬衣殭蠶石膏澤蘭葉倘本質素虧溫邪解退宜培補陰陽如大造丸固本丸皆可通用

歸脾湯

  • 1.《刪補頤生微論》:「_歸脾湯_,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大便不調,或肢體重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症。

甘草湯


加味逍遙散

  • 1.《濟陰綱目》:「_薛氏_,曰:前證若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虧損,六君子加升麻柴胡;脾經鬱結,歸脾加黃柏、山梔;肝經怒火,龍膽瀉肝湯;虛則用加味逍遙散(怒火有虛實,實者瀉之,故用龍膽,虛者補之,故用逍遙,以逍遙有歸、芍養血也),宜與帶下參看主治。
  • 2.《女科折衷纂要》:「按立齋云:前症若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虧損,用六君子湯加升、柴。脾氣鬱結,用歸脾湯加丹皮、山梔。肝經怒火(怒火有虛實。實者瀉之,故用龍膽。虛者補之,故用逍遙,以逍遙有歸、芍養血也)用龍膽瀉肝湯。肝虛用加味逍遙散,宜與帶下參看。

導赤散


十棗湯

  • 1.《女科經綸》:「婁全善曰:潔古治帶下,少腹冤結而痛者,先以十棗湯下之,次服苦楝丸、大延胡散,是先攻後補法也。丹溪治結痰白帶,先於半飢時,津下小胃丹十餘粒,至鬱積行,用白朮、四物諸藥補之,亦先攻後補法也。

大造丸

  • 1.《羊毛瘟證論》:「婦女患羊毛溫邪毒火擾動精府帶下如水腰痛束脹寒熱煩躁舌有紫點胸悶口渴治法外除羊毛內服加減雙解散方內石膏用二兩增人羌活一錢雄黃三分次服豬苓湯加蟬衣殭蠶石膏澤蘭葉倘本質素虧溫邪解退宜培補陰陽如大造丸固本丸皆可通用

萆薢分清飲

  • 1.《雜病心法要訣》:「【注】赤濁帶下屬熱者,宜用清心蓮子飲,方在淋門。白濁帶下屬寒者,宜用萆薢分清飲,即萆薢、菖蒲、烏藥、益智、甘草、茯苓也。赤白濁帶下屬濕熱者,宜用珍珠粉丸,即炒黑薑、炒黃柏、滑石,青黛、炒神麯、炒椿皮、蛤粉也。

清心蓮子飲

  • 1.《景岳全書》:「一、心旌搖,心火不靜而帶下者,先當清火,宜硃砂安神丸、清心蓮子飲、《直指》固精丸之類主之。若無邪火而但見心虛帶下者,宜秘丸煎、人參丸、心虛白濁歌、茯兔丸之類。
  • 2.《婦人規》:「心旌搖,心火不靜而帶下者,先當清火,宜硃砂安神丸、清心蓮子飲、直指固精丸之類主之。若無邪火而但見心虛帶下者,宜秘元煎、人參丸、心虛白濁歌、茯菟丸之類。
  • 3.《雜病心法要訣》:「【注】赤濁帶下屬熱者,宜用清心蓮子飲,方在淋門。白濁帶下屬寒者,宜用萆薢分清飲,即萆薢、菖蒲、烏藥、益智、甘草、茯苓也。赤白濁帶下屬濕熱者,宜用珍珠粉丸,即炒黑薑、炒黃柏、滑石,青黛、炒神麯、炒椿皮、蛤粉也。

生化湯

  • 1.《發背對口治訣論》:「婦人產後不可脫去生化湯,胎前、帶下,黃芩、白朮、苧麻根,不可擅用甲片;有白淋者用石羔腐炒黑為引,赤淋用鹽滷腐炒黑、或用龜板、或用烏羔,潰後用川斷、臺朮、大熟地。男婦兼血證,引加童便一大杯。或男人遺精加蓮鬚、芡實,潰後用連皮、建蓮為引。

白朮散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米湯任調下。腹痛,加白芍藥;心下毒痛,加川芎;心煩嘔吐,加細辛一兩,半夏二十粒,湯洗入。若渴者,以大麥汁調服,病雖愈,盡服勿置。味惡多阻人,宜作丸服。亦治室女帶下諸疾。

三黃湯

  • 1.《千金翼方》:「硝石大丸,主男子女人驚厥口乾,心下堅,羸瘦不能食,喜臥,墜墮血瘀,久咳上氣胸痛,足脛不仁而冷,少腹滿而痛,身重目眩,百節疼痛,上虛下實,又主女人乳余疾帶下,五臟散癖伏熱大如碗,堅腫在心下,胸中津液內結,浮腫膝寒,蠱毒淫躍,苦渴大虛等方:

保和丸

  • 1.《三家醫案合刻》:「頻因小產,奇脈不固,經來甚多,經過帶下,早震大便溏滑,納穀日少,時覺心悸震動,始養血滋膩,即脘悶不思納穀,此皆自下焦損傷,漸及中焦,致脾胃不能轉運。近日擬用王荊公妙香散,宣通補中,仍兼顧下,雖似相投,然於調和經帶,其力未專,再議兩去分治,中宮宣通,下焦固攝。

胃風湯

  • 1.《濟陰綱目》:「_胃風湯_,治風邪入於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帶下五色。(此方與十全大補湯,少甘、耆、熟地,為以其甘緩滯胃生濕,故勿用也。然無風藥,而云治風邪入胞歟,名胃風,何也)

四七湯

  • 1.《明醫雜著》:「若婦人患此,而兼帶下,皆由鬱結傷損肝脾,當佐以四七湯,送青州白丸子。此等症候,屬脾胃氣虛為本,而氣滯痰結為末也。古方用十棗湯、控涎丹、神佑丸、滾痰丸,異香枳實、利膈滌痰、透羅破飲、降氣化痰等湯,蘇合香丸之類,皆形病充實之藥也,西北人用之,多有效驗。其屬虛弱者,皆致肚腹脹滿而歿。
  • 2.《景岳全書》:「若婦人患此而兼帶下,皆由鬱結傷損肝脾,當佐以四七湯,送青州白丸子。此等證候,屬脾胃氣虛為本,而氣滯痰結為末也。古方用十棗湯、控涎丹、神佑丸、滾痰丸、木香、枳實利膈滌痰,透羅破飲、降氣化痰等湯,蘇合丸之類,皆形氣充實之藥也。西北人用之,或有效驗。
  • 3.《續名醫類案》:「一婦人吐痰頭暈,帶下青黃,用四七湯送白丸子,小柴胡加白朮、茯苓,治之而安。

甘露飲

  • 1.《王氏醫案繹注》:「一婦患帶下腰痛.足心如烙.不能移步.孟英投大劑甘露飲而瘳.(大生地一兩.大熟地八錢.天冬切六錢.花麥冬四錢.石斛先煎一兩.酒炒西茵陳一錢.酒炒知母三錢.血龜板杵炭先煨六句鐘四兩.淡蓯蓉一錢半.川烏梅肉炭一錢.清阿膠二錢燉和.)
  • 2.《王孟英醫案》:「一婦患帶下腰疼,足心如烙,不能移步,孟英投大劑甘露飲而瘳。
  • 3.《王氏醫案續編》:「一婦患帶下腰疼,足心如烙,不能移步,孟英投大劑甘露飲而瘳。

艾附暖宮丸

  • 1.《廣嗣紀要》:「_仁齋艾附暖宮丸_,兼治帶下白淫。
  • 2.《濟陰綱目》:「_艾附暖宮丸_,治婦人子宮虛冷,帶下白淫,面色萎黃,四肢疼痛,倦怠無力,飲食減少,經脈不調,血無顏色,肚腹時痛,久無子息,服藥更能戒惱怒、生冷,累用經驗。
  • 3.《仁齋直指方論》:「艾附暖宮丸,治婦人子宮虛冷,帶下白淫面色痿黃,四肢痠痛,倦怠無力,飲食減少,經脈不調,血無顏色,肚腹時痛,久無子息。服藥更宜戒惱怒生冷,累用經驗。

梔子湯

  • 1.《傷寒總病論》:「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帶下,伏氣腹痛,諸熱毒悉主之,,薤白梔子湯,。

異功散

  • 1.《續名醫類案》:「張路玉曾治沈雲步媳,常有腰痛帶下之疾,或時勞動,則日晡便有微熱。診其兩尺皆弦,而右寸關虛,虛濡少力,此手足太陰氣衰,敷化之令不及也。合用異功散加當歸、丹皮,調補胃中榮氣,兼杜仲以壯關節,澤瀉以利州都,則腰痛帶下受其益矣。

牡蠣散

  • 1.《奇效良方》:「治帶下,兼經水過多,或暴下片血,不限年月遠近。

固經丸

  • 1.《仁齋直指方論》:「血崩帶下,膠艾湯,以海螵蛸炙黃刮碎,和入同煎,吞產寶固經丸,並局方澤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