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黑山梔、人參、麥冬、烏梅。
肺火病:一婦人患渾身倦怠,呵欠,口乾飲冷,一月不食,強之食數粒而已。諸治不效。次年更甚,肌消骨露。診之三焦,脈洪大侵上,脾肺二脈微沈,余部皆和平。以梔子湯飲之,進二服,即知飢喜食,旬日氣體充實如常。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湯, 出處:《千金》卷十。 組成:梔子14個,恆山3兩,車前葉2-7個(炙乾),秫米14粒。 主治:瘧,經數年不癒者。
梔子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二。 組成:芍藥4兩,牡丹3兩,虻蟲3兩,梔子14個。 主治:産後月水不調,及腹內脹不除,身強痛。
梔子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梔子30個,當歸2兩,芍藥2兩,蜜5合,生薑5兩,羊脂1兩。 主治:産後兒生處空,流血不盡,小腹絞痛。
梔子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四引《聖惠》。 組成:梔子仁20枚,升麻2分,黃芩2分,大青2分,茯神(去木)2分,甘草(炙,銼)5錢。 主治:腹熱氣逆,口苦煩渴。
梔子湯,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組成:甘草、柴胡1兩,漏蘆2錢,連翹2錢,山梔2錢,黃芩2錢,防風2錢,人參2錢,茯苓、黃耆2錢2分。 主治:瘡瘍,久發熱不已。
梔子湯, 出處:《古今醫徹》卷二。 組成:梔子1錢(炒黑),山楂2錢,橘核1錢,荔枝核1錢,澤瀉1錢,枳實1錢,歸尾1錢,茯苓1錢,小茴香1錢(鹽水焙),柴胡7分。 主治:疝氣或左或右,疼痛腫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