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蒿大黃湯

YIN CHEN HAO DA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0%
大腸經 9%
脾經 8%
心經 8%
肺經 8%
三焦經 8%
心包經 5%
膀胱經 5%
小腸經 3%
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蒿大黃湯中包含茵陳蒿,是基於其清熱利濕、退黃解毒的功效。

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解毒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揮髮油、黃酮類化合物等,能夠促進膽汁分泌,利於膽汁排泄,有效治療黃疸病症。茵陳蒿與大黃配伍,一清熱利濕,一瀉熱通便,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利濕、退黃解毒的功效,是治療濕熱黃疸的常用方劑。

茵陳蒿大黃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茵陳蒿大黃湯主治濕熱黃疸,梔子能清泄肝膽濕熱,並可緩解黃疸所致的發熱、口苦、目黃等症狀。
  2. 緩解肝膽濕熱所致的疼痛: 梔子具有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濕熱蘊結於肝膽,可引起肝膽疼痛。梔子可疏肝理氣,緩解疼痛,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茵陳蒿大黃湯為治療濕熱黃疸之常用方劑,主要由茵陳蒿、大黃等藥物組成。然而,在傳統記載中,此方並無柴胡成分。若某處方出現了柴胡,可能是基於臨床需要所作的加減變化。在中醫理論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鬱、調和肝脾的功效,適用於肝膽氣滯或肝脾不和的情況。對於黃疸患者來說,若伴有肝氣鬱結或膽道不通等症狀時,加入柴胡可以增強疏利肝膽、解鬱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黃疸病情。此外,柴胡還能協調其他藥物之間的作用,使整個方劑的作用更加協調。總體而言,在茵陳蒿大黃湯中加入柴胡,是為了更好地針對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個性化治療,通過疏肝利膽以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臨床效果。

茵陳蒿大黃湯為清熱利濕、退黃之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本方由茵陳蒿、大黃及黃芩三味藥物組成。茵陳蒿性寒味苦,能清熱利濕、退黃;大黃則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而黃芩在此方中的應用,是因其本身具備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對於濕熱內蘊導致的黃疸有著良好的輔助療效。

黃芩之所以被選入此方,是因為它能夠加強整體方劑清熱利濕的能力,並對肝膽濕熱有著明確的針對性。黃芩善於清泄上焦之熱,與茵陳蒿和大黃相配伍,不僅能增強清熱效果,還能協同茵陳蒿退黃、大黃瀉下,共同達到清利濕熱、退黃疸的目的。此外,黃芩還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減輕因濕熱引起的炎症反應,從而促進病情的好轉。總體來說,黃芩在茵陳蒿大黃湯中的加入,使得該方劑在治療濕熱黃疸時更加全面有效。

茵陳蒿大黃湯組成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升陽解表: 升麻性味辛涼,善於疏散風熱,升陽解表。茵陳蒿大黃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升麻的加入可輔助茵陳蒿、大黃清熱利濕,同時升散表邪,避免濕熱鬱遏肌表。
  2. 升舉陽氣,利水消腫: 升麻具有升舉陽氣、利水消腫的作用。濕熱內蘊,常會導致氣機下陷,脾陽不振,升麻的加入可升舉脾陽,促進水濕代謝,利水消腫,助益茵陳蒿、大黃清熱利濕之效。

茵陳蒿大黃湯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利濕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利濕之功效。茵陳蒿大黃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腹痛、便祕等症狀,大黃可有效地清泄濕熱,促進排泄,緩解便祕,達到通利二便的目的。
  2. 促進茵陳蒿的藥效發揮: 茵陳蒿性微寒,味苦,善於清熱利濕,但單用茵陳蒿有時效果不足。大黃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清熱利濕之效,還能通過瀉下作用,促進茵陳蒿的藥效發揮,更好地達到治療濕熱黃疸的效果。

茵陳蒿大黃湯是一種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等症。其基本組成為茵陳蒿、大黃兩味主藥,茵陳蒿能清利濕熱、退黃,而大黃則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之效。然而,在一些變型或加減方中可能會加入龍膽草,這主要是因為龍膽草性寒味苦,歸肝、膽經,功能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在濕熱黃疸的情況下,若患者同時伴有肝膽火旺的表現,如煩躁易怒、口苦咽乾等,加入龍膽草可以增強整個方劑對肝膽系統的調節作用,更全面地處理病機。龍膽草與茵陳蒿、大黃相配伍,能夠更好地清利濕熱、疏肝利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但需注意的是,由於龍膽草藥性較強,使用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和患者體質來決定是否加入以及用量多少,最好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茵陳蒿大黃湯」

中藥方劑「茵陳蒿大黃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由茵陳蒿、梔子、柴胡、黃芩、升麻、大黃、龍膽草等七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茵陳蒿

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小便黃赤、口苦、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梔子

梔子性味苦、寒,歸心、肺、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尿通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黃疸、吐血、衄血、便血、痢疾、瘡瘍腫毒等症狀。

柴胡

柴胡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疏風散熱、解痙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滿、發熱惡寒、頭痛眩暈等症狀。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

升麻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等症狀。

大黃

大黃性味苦、寒,歸大腸、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水通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黃疸、痢疾、便祕、瘡瘍腫毒等症狀。

龍膽草

龍膽草性味苦、寒,歸肝、膽經。具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熱痢、瘡瘍腫毒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茵陳蒿大黃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小便黃赤、口苦、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茵陳蒿半兩,梔子仁半兩,柴胡(去苗)半兩,柏皮(蜜炙)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升麻1兩,大黃(銼,炒)1兩,龍膽半兩。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早、晚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蒿大黃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組成:茵陳蒿半兩,梔子仁半兩,柴胡(去苗)半兩,柏皮(蜜炙)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升麻1兩,大黃(銼,炒)1兩,龍膽半兩。 主治:傷寒發黃,面目悉黃,小便赤。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