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丸

SHENG M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肝經 14%
心經 11%
肺經 11%
脾經 8%
膽經 8%
大腸經 8%
三焦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胃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升麻丸」

  • 升麻
    • 性味辛、苦、甘,微寒
    • 歸肝、膽、脾、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龍膽草
    • 性大苦大寒
    • 功效: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
  • 梔子
    • 功效: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黃芩
    • 性味苦、寒
    • 歸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大黃
    • 功效: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秦艽
    • 功效: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
  •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小兒因熱毒侵犯脾胃,全身發黃,小便赤紅且澀痛,大便困難,心神煩躁,面色赤黃。

總結 升麻丸是由升麻、龍膽草、梔子、黃芩、大黃、秦艽、甘草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利膽退黃的功效,可治療小兒因熱毒侵犯脾胃所致的黃疸、小便赤紅、大便困難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川升麻1兩,羚羊角屑1兩,茯神1兩,柴胡1兩(去苗),梔子仁1兩,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1兩(去心,焙),牛黃1分(細研如粉),龍腦1錢(細研如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
上為細末,入牛黃等同研合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食後煎竹葉湯送下。
忌豬肉、羊血。

方劑組成解釋


升麻、龍膽草、梔子、黃芩均為清熱解毒之品,其中升麻善於升散,龍膽草善於清肝膽之熱,梔子善於清三焦之熱,黃芩善於清肺熱。大黃、秦艽均為通便利尿之品,其中大黃善於通大腸,秦艽善於利小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尿通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結膜炎肺結核扁桃腺炎大便秘結糖尿病排尿困難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咽喉痛腹瀉口乾口渴眼睛紅痛心情煩燥舌苔乾燥(舌乾)鼻子乾燥

相同名稱方劑


升麻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五。 組成:川升麻半兩,馬藺子1分,白礬1分,馬牙消1分,玄參1分。 主治:咽喉閉塞,津液不通。

升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人衛本)卷三十。 組成:升麻3兩,甘草(生用)2兩,射乾2兩。 主治:傷寒臟腑虛熱,毒氣攻衝,咽喉腫塞急痛。

升麻丸, 出處:《聖惠》卷十五。 組成:川升麻1分,玄參1分,射乾1分,百合1分,馬藺根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馬牙消半兩。 主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疼痛閉塞。

升麻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川升麻半兩,龍膽半兩(去蘆頭),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秦艽半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熱毒攻脾胃,遍身俱黃,小便赤澀,大便難,心神躁熱,面目赤黃。

升麻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川升麻3分,黃連3分(去須),赤芍藥3分,龍膽3分(去蘆頭),知母3分,柴胡1兩半(去苗),犀角屑3分,葳蕤3分,子芩3分,前胡1兩(去蘆頭),鱉甲1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川芒消1兩。 主治:骨蒸煩熱,四肢痠疼,日晚頰赤,口舌乾燥。

升麻丸, 出處:《聖惠》卷三。 組成:川升麻1兩,羚羊角屑1兩,茯神1兩,柴胡1兩(去苗),梔子仁1兩,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1兩(去心,焙),牛黃1分(細研如粉),龍腦1錢(細研如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 主治:肝臟壅熱,心腸煩躁,恍惚,頭目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