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51)

回本書目錄

別論 (251)

1. 黃連湯之注釋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傷寒論》)

【註】

胸中有熱者,熱煩在胸中,即心中有煩悸也。胃中有邪氣者,胃內有熱毒及水毒也。腹中痛者,此二毒刺激胃腸黏膜之結果。欲嘔吐者,被水毒、熱毒激動而上迫也。

本方之原方為桂枝去芍藥湯(少生薑),腹狀亦相類似而不已,故用半夏瀉心湯代黃芩以桂枝,增量黃連之本方,是以方意亦頗近似。不僅治欲嘔吐者,且有治療下痢處可知。

黃連湯方

黃連、甘草、乾薑、桂枝、大棗各5.5克,人參3.5克,半夏11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或冷服。

《保赤全書》曰:「黃連湯,治痘瘡,熱毒在胃中,而致腹痛,甚時欲嘔吐者。」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心煩,心下痞硬,腹痛,嘔吐上衝者。」

求真按:「心煩,由有黃連。上衝,由有桂枝。故云爾。」

《方機》本方主治曰:「心煩嘔逆者。」

《方輿輗》本方條曰:「此方治腹痛有嘔氣者。蓋此腹痛,自心下至臍上部分痛也。臨證時,宜明察痛處而處劑。」

《傷寒論述義》曰:「此方(求真按:『即本方』)治霍亂之吐瀉腹痛,應效如神。」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霍亂、疝瘕,攻心腹痛,發熱上逆,心悸而欲嘔吐,以及婦人血氣痛,嘔而心煩,發熱頭痛者。」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本文雖云:『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然從喻嘉言『濕家下之,舌上如苔者,丹田有熱,胸中有寒也,仲景亦用此湯治之』之說。『舌上如苔』四字,可為一徵。此證苔形,舌奧處以苔厚之關係,少帶黃色,舌上有潤滑之苔。假令雖無腹痛,但有雜證乾嘔,諸治無效者,決有效。

若有腹痛,則更效也(求真按:『此舌苔說可信。見於津田玄仙著《疔治茶談》,非淺田氏之創見』)。又此方雖為半夏瀉心湯去黃芩代以桂枝之方,但其效用大異(求真按:『不大異,頗相類似也』)。其組合甘草、乾薑、桂枝、人參之意,近於桂枝人參湯。但彼用於協熱利,此則用於上熱下寒,所以用黃連為主藥也(求真按:『二方俱有上熱下寒證。但桂枝人參湯,惟桂枝耳,故上熱輕;本方以桂枝、黃連俱存,故上熱強也。

然本方之下寒,比於桂枝人參湯及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證,則甚弱』)。又按此桂枝主腹痛,即與《外臺》生地黃湯之桂枝同旨(求真按:『桂枝非必主腹痛』)。」

《橘窗書影》曰:「一婦人年四十餘,感暑邪,嘔吐腹痛,心下煩悶,與黃連湯加茯苓,病大安。」

白話文:

黃連湯的解釋

這個方子是治療傷寒,病人胸口有熱,胃裡有不好的氣,肚子痛,想吐的情況。(出自《傷寒論》)

【解釋】

胸口有熱,是指熱悶在胸中,也就是心裡覺得煩躁不安。胃裡有不好的氣,是指胃裡有熱毒和水毒。肚子痛,是因為這兩種毒刺激胃腸黏膜的結果。想吐,是因為水毒和熱毒向上衝擊的緣故。

這個方子的原始處方是桂枝湯去掉芍藥(少加生薑),如果腹部的狀況相似但沒有改善,所以用半夏瀉心湯取代黃芩,並加入桂枝,增加黃連的劑量,因此這個方子的用意和半夏瀉心湯很接近。這個方子不只可以治療想吐的症狀,也可以治療拉肚子。

黃連湯的組成

黃連、甘草、乾薑、桂枝、大棗各5.5克,人參3.5克,半夏11克。

把這些藥材切碎,用水兩合(古代容量單位)煎成一合,去掉藥渣,一天分三次,溫熱或冷服。

《保赤全書》說:「黃連湯,可以用來治療長痘痘,熱毒跑到胃裡,引起肚子痛,嚴重時想吐的情況。」

東洞翁對這個方子的定義是:「用來治療心煩、心下感覺堵塞、肚子痛、想吐,氣往上衝的狀況。」

求真說:「心煩,是因為有黃連的關係。氣往上衝,是因為有桂枝的關係。所以這樣說。」

《方機》對這個方子的主治說明是:「治療心煩想吐的狀況。」

《方輿輗》對這個方子的說明是:「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肚子痛又想吐的情況。這裡說的肚子痛,是指從心下到肚臍上方的疼痛。臨床使用時,要清楚分辨疼痛的部位,再決定用藥。」

《傷寒論述義》說:「這個方子(也就是黃連湯)治療霍亂引起的吐、瀉、肚子痛,效果非常好。」

《類聚方廣義》對這個方子的說明是:「用來治療霍亂、疝氣,腹部絞痛,發燒、氣往上衝、心悸想吐,以及婦女血氣痛、想吐心煩、發燒頭痛等情況。」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對這個方子的說明是:「這個方子雖然說『胸中有熱,胃中有不好的氣』,但是喻嘉言說過『體內有濕氣的人,如果用了瀉下的藥,舌苔會像一層苔,是因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氣,張仲景也用這個方子治療這種情況』。『舌上如苔』這四個字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這種情況的舌苔,舌頭深處會比較厚,帶點黃色,舌頭上有潤滑的苔。如果沒有肚子痛,但是有其他原因引起的乾嘔,用其他方法都沒效,用這個方子就會有效。如果有肚子痛,效果會更好。(求真說:『這個舌苔的說法可以相信,津田玄仙的《疔治茶談》也有提到,不是淺田氏先提出的。』)另外,這個方子雖然是半夏瀉心湯去掉黃芩,用桂枝代替,但是它的效果卻差很多。(求真說:『沒有差很多,其實很類似。』)它加入甘草、乾薑、桂枝、人參,用意和桂枝人參湯很接近。但桂枝人參湯是用來治療協熱利,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上熱下寒,所以用黃連作為主要藥材。(求真說:『這兩個方子都有上熱下寒的狀況。但是桂枝人參湯,只有桂枝,所以上熱比較輕;這個方子桂枝和黃連都有,所以上熱比較明顯。這個方子的下寒,比起桂枝人參湯和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來說,就比較弱了。』)另外,這個方子裡的桂枝可以止肚子痛,和《外臺》的生地黃湯裡的桂枝用意相同。(求真說:『桂枝不一定專門用來止肚子痛。』)」

《橘窗書影》說:「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因為暑熱而生病,想吐肚子痛,心裡煩悶,給她用黃連湯加茯苓,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