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50)

回本書目錄

別論 (250)

1. 旋覆花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旋覆花

【氣味】…權曰:「甘,無毒。」大明曰:「無毒。」

【主治】主水腫,逐大腹,開胃,止嘔逆,不下食。(甄權)

行痰水,去頭目風。(宗奭)

消堅,軟痞,治噫氣。(好古)

【發明】

時珍曰:「旋覆,…其功只在行水、降氣、理血脈耳。」

由上文觀之,則本藥為健胃利尿藥,而兼有治噯氣之特能。

白話文:

旋覆花的藥效

《本草綱目》記載:

旋覆花

【氣味】…甄權說:「味甘,沒有毒。」大明說:「沒有毒。」

【主要功效】主要治療水腫,消除腹部脹大,能開胃,止住嘔吐和想吐卻吐不出來的症狀。(甄權的說法)

能化解痰和體內多餘的水分,去除頭部和眼睛的風邪。(宗奭的說法)

能消散硬塊,軟化痞塊,治療打嗝。(李杲的說法)

【功效闡述】

李時珍說:「旋覆花,…它的功效只在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降逆氣、疏通血脈罷了。」

從上面的記載來看,這種藥是一種可以健胃利尿的藥物,同時還具有治療打嗝的特殊功效。

2. 代赭石之醫治效用

本藥不外於酸化鐵,故有收斂、補血、止血作用也,明矣。

白話文:

代赭石這味藥,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所以它具有收斂、補血、止血的功效,這是很明顯的。

3.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之注釋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傷寒論》)

【註】

本條文義不明,自來醫家以為脫簡,余亦同感,故此注釋暫置之。試就其方劑觀察,本方可作瀉心湯去大黃,半夏瀉心湯去半夏、甘草、大棗,人參湯去朮、甘草之合方,因是亦得其證。

如瀉心湯證之心中煩悸上熱,無大黃,故無實狀,而有虛狀;無便秘,有下痢,又似半夏瀉心湯證;有嘔吐、下痢,因缺半夏、甘草、大棗,故無雷鳴腹痛;又類人參湯證,有陰虛狀之心下痞硬,下痢下寒;無朮、甘草,故無胃內停水、小便不利、腹痛證。東洞翁謂此方(求真按:「此即本方也」)主心中煩悸,及心下痞硬而吐下者,此與鄙見之臆測略同。非示上熱下寒之病情者,以不備之故,而載仲景之本方於厥陰篇,失卻真意矣。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方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9克。

煎法用法同前。

《方機》本方主治曰:「治下利,心下痞硬,乾嘔者。」

《成績錄》曰:「一小孩年甫七歲,恍惚不知人事,煩悶不語。急請先生往診之。直視胸滿,心下痞硬,身熱殊甚。先生曰:『此俗所謂蟲熱,由血氣聚於心胸也。』乃作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及黃連解毒散,一日夜迭進六帖,兒能服之。二日病愈。」

一小兒十餘歲,夏月不大便十餘日,終煩悶不語。一醫以為暍病,與白虎湯;一醫以為外邪,與發表劑。皆無效。因請先生診之,胸滿頗甚,腹中虛軟,但胸腹熱如烙,他處無熱,舌上微黃無苔。問曰:「胸滿幾日乎?」家人曰:「不過三日。」先生曰:「此病非外襲也,血氣自內上迫也。

凡自內發者,初多吐下。」家人曰:「實然。」乃與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兼用解毒散服之。二日,大便一行,煩悶止。更與紫圓少許,復與前方如前,遂痊愈。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胃反,心胸鬱熱,心下痞硬,或嘈雜者,兼用消塊丸。」

骨蒸勞熱,心胸煩悶,咳嗽乾嘔,或下利者,宜此方。

求真按:「余亦用本方治此證矣。」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治膈有熱,而吐逆不受食。與生薑、半夏之諸嘔吐之藥,無寸效者,有特效。又治噤口痢。」

白話文:

這個條文說的是,本來是身體虛寒導致的下利,醫生反而用了會讓人更虛寒的藥來瀉下,或是用催吐的方法,結果導致寒氣阻隔,反而更嚴重地吐和拉肚子。如果食物一入口就吐出來,就適合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來治療。

【註解】 這個條文的含義不明確,歷代醫家都認為是遺漏了部分內容,我也這麼認為,所以暫時不做詳細解釋。試著從這個方劑來觀察,這個方子可以看作是:把瀉心湯去掉大黃,把半夏瀉心湯去掉半夏、甘草、大棗,以及把人參湯去掉白朮、甘草,然後把這些剩下的藥組合成的方子。因此,這個方子所對應的病症,也和上述幾個方子相似。

比如說,這個方子對應的病症,像是瀉心湯證那樣,有心中煩躁、心悸、上半身發熱的症狀,但是因為沒有大黃,所以不會有大便堵塞的實證,而是虛證。會有下痢,又有點像半夏瀉心湯證。有嘔吐、下痢,但因為缺少半夏、甘草、大棗,所以沒有肚子像打雷一樣叫的腹痛。又有點像人參湯證,有陰虛導致的心下痞硬、下痢、下寒。由於沒有白朮、甘草,所以沒有胃裡面積水、小便不順暢、腹痛等症狀。東洞翁認為這個方子(這裡指的就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要治療心中煩躁心悸,以及心下痞硬卻又吐又拉肚子的症狀,這個看法和我自己推測的差不多。這個方子並不是用來治療上熱下寒的病症,因為方子本身藥物不全,卻被仲景收錄在厥陰篇中,這就失去了原來的含義了。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的組成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9克。

煎煮和服用方法和之前提到的一樣。

《方機》這本書說,這個方子主要治療下利、心下痞硬、乾嘔的症狀。

《成績錄》記載:有一個七歲的小孩,突然精神恍惚、不省人事、煩悶不說話。趕緊請醫生來看,發現他眼睛直視、胸部脹滿、心下痞硬、身體發熱很嚴重。醫生說:「這是俗稱的蟲熱,是氣血積聚在心胸所引起的。」於是開了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和黃連解毒散,一天之內輪流吃了六帖,小孩就開始能吃藥了。兩天後病就痊癒了。

另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夏天十幾天不大便,一直煩悶不說話。一個醫生認為他是中暑,給他開了白虎湯;另一個醫生認為他是外感,給他開了發散的藥,都沒有效果。後來請先生來看,發現他胸部脹滿很嚴重,肚子卻是虛軟的,只有胸腹部發熱像烙鐵一樣,其他地方都不熱,舌苔微微發黃。問他:「胸部脹滿幾天了?」家人說:「不過三天。」醫生說:「這個病不是外感引起的,而是氣血從體內往上衝的結果。通常從內部發病的,一開始都會有吐或拉肚子的現象。」家人說:「確實是這樣。」於是開了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搭配解毒散一起服用。兩天後,大便順利排出來,煩悶的症狀也止住了。又給他吃了一些紫圓,然後繼續吃之前的藥,病就完全好了。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說,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胃反,心胸鬱悶發熱,心下痞硬,或是胃裡嘈雜不安的症狀,可以搭配消塊丸一起服用。

骨蒸勞熱、心胸煩悶、咳嗽乾嘔,或是下痢的患者,都適合用這個方子。

求真按:「我也曾經用這個方子治療過類似的症狀。」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這本書說,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胸膈有熱,導致吐逆、吃不下東西的狀況。用生薑、半夏等治療嘔吐的藥都沒有效果的時候,用這個方子就會有特效。另外,這個方子也可以治療噤口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