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三 (8)
卷第三 (8)
1. 發汗吐下後雜病證
㕮咀,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溫溫作三四服。始得病便如前證,亦可服。治夏月傷暑毒,殊驗。
傷寒發汗後,或未發汗,頭痛如破,宜,蔥白湯,。
連須蔥白(寸切,半斤),生薑(二兩),
水二升,煮一升,去滓,溫溫作二三服。
服前湯,頭痛未解,宜,葛根蔥白湯,。
葛根(一兩),芍藥,芎藭,知母(各半兩),蔥白(一握,寸切),生薑(一兩),
㕮咀,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去滓,溫溫分減服。
傷寒頭痛立效,,荊芥散,。
天南星,草烏頭(肉白者,生用),荊芥穗(各半兩),石膏(一兩),
細末,每服二錢半,陳茶一錢,薑汁半呷,薄荷三葉,水兩盞,煎至八分,溫溫相次三服。
傷寒嘔吐不止,惡寒,脈細或浮遲,宜,理中丸,,兼治霍亂吐利,及傷寒後發熱,水停喜唾者。
人參,乾薑,甘草,白朮(各一兩),
細末,蜜丸雞子黃大,每服一丸,百沸湯一盞,化令細,煎三五沸,溫服之。
霍亂臍上築者,不宜術,可作湯去朮,加桂一兩半,水三升,煎取八合,稍熱服之。吐甚,去朮加生薑一兩半,作湯煎,如前法,飲熱粥一碗,微溫覆之,勿發揭衣被。有寒腹滿痛,或四肢拘急,或下利轉筋,加生附子二枚,作湯服之。
治傷寒嘔吐欲死,,生薑半夏湯,。
半夏(一兩半),生薑(三兩),
水三升半,煮一升,去滓,溫溫分四服。
治嘔吐發熱,脈滑數或洪者,,茅根湯,。
茅根(半升),麥門冬(二合半),半夏(一兩),人參(半兩),茯苓(半兩),生薑(二兩),
㕮咀,水五升,煎一升半,去滓,溫溫分減服。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多飲水者,宜五苓散。(方在水證中。)
傷寒發熱自利,脈浮大數,及鼻衄或嘔者,宜,黃芩芍藥湯,。
黃芩(一兩半),芍藥,甘草(各一兩),
㕮咀,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四服。嘔者,加半夏一兩一分,生薑一兩半,煎服。
治傷寒熱痢,或兼腹痛,,黃連當歸丸,。
黃連,當歸(各三兩),乾薑,赤石脂(各一兩),
細末,蜜丸梧桐子大,米飲吞下二三十丸,日三夜二服。
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帶下,伏氣腹痛,諸熱毒悉主之,,薤白梔子湯,。
豉(半升,綿裹),薤白(一握),肥梔子(大者七個),
水三升半,先煮梔子十沸,下薤白,煎至二升,去滓,下豉煮一升半,溫溫分減服,必解下惡積。
傷寒汗解,因飲酒復劇,苦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此藥解熱毒,除酷熱。不必飲酒劇者,療五日中神效,,黃連黃柏湯,。
黃連(一兩半),黃芩,黃柏(各一兩),肥梔子(十二個),
㕮咀,水三升,煎一升二合,去滓,溫溫分減服,未瘥更作。
傷寒四日而大下,熱利時作,白通諸藥多不得止,四順湯熱,白通湯苦溫,除熱止利,莫若,黃連熟艾湯,。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加水四升煮到剩下一升半,溫熱分三到四次服用。剛開始生病時,如果症狀和前面描述的相同,也可以服用。這個方子對於治療夏天中暑引起的毒症,效果特別好。
傷寒發汗後,或者還沒發汗,頭痛像要裂開一樣,適合用蔥白湯。
帶鬚的蔥白(切成一寸長,半斤)、生薑(二兩),
加水兩升煮到剩下一升,去除藥渣,溫熱分兩三次服用。
如果喝了前面的湯,頭痛還沒好,就適合用葛根蔥白湯。
葛根(一兩)、芍藥、川芎、知母(各半兩)、蔥白(一把,切成一寸長)、生薑(一兩),
將藥材搗碎,加水兩升半煮到剩下一升,去除藥渣,溫熱分次少量服用。
傷寒頭痛效果快速的,可以用荊芥散。
天南星、草烏頭(肉白色的,生用)、荊芥穗(各半兩)、石膏(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半,用隔夜的茶水一錢,加入少許薑汁,再加三片薄荷葉,用水兩小杯煎到剩八分,溫熱分三次連續服用。
傷寒引起的嘔吐不止、怕冷、脈搏微弱或浮動且緩慢,適合用理中丸。這個藥丸也可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以及傷寒後發熱、體內停水而喜歡吐口水的情況。
人參、乾薑、甘草、白朮(各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雞蛋黃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顆,用滾開的熱水一杯化開,稍微煎煮三到五次,溫熱服用。
如果霍亂時肚臍上方有搏動感,就不適合使用白朮,可以做成湯劑,去掉白朮,加入桂枝一兩半,加水三升煎到剩八合,稍微熱一點服用。如果嘔吐嚴重,就去掉白朮,加入生薑一兩半,做成湯劑煎煮,方法和前面一樣,喝一碗熱粥,稍微溫熱蓋上被子,不要掀開。如果有怕冷、肚子脹痛、四肢僵硬、或腹瀉導致腿部抽筋的情況,就加入生附子兩枚,做成湯劑服用。
治療傷寒引起的嘔吐,嚴重到快要死掉的,可以用生薑半夏湯。
半夏(一兩半)、生薑(三兩),
加水三升半煮到剩下一升,去除藥渣,溫熱分四次服用。
治療嘔吐發燒,脈搏滑數或洪大的,可以用茅根湯。
茅根(半升)、麥門冬(二合半)、半夏(一兩)、人參(半兩)、茯苓(半兩)、生薑(二兩),
將藥材搗碎,加水五升煮到剩下一升半,去除藥渣,溫熱分次少量服用。
霍亂、頭痛發熱、身體疼痛、口渴想喝很多水,適合用五苓散。(藥方在治療水腫的章節裡。)
傷寒引起發熱和腹瀉,脈象浮大且快,以及流鼻血或嘔吐的情況,適合用黃芩芍藥湯。
黃芩(一兩半)、芍藥、甘草(各一兩),
將藥材搗碎,加水五升煮到剩下一升半,去除藥渣,分四次服用。如果嘔吐,加入半夏一兩一分、生薑一兩半,煎煮後服用。
治療傷寒引起的熱性痢疾,或伴隨腹痛的,可以用黃連當歸丸。
黃連、當歸(各三兩)、乾薑、赤石脂(各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米湯吞下二三十顆,每天白天三次,晚上兩次服用。
傷寒導致腹瀉像爛肉汁一樣,夾雜紅色分泌物,體內潛伏熱邪導致腹痛,各種熱毒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即薤白梔子湯。
豆豉(半升,用棉布包好)、薤白(一把)、肥梔子(大的七個),
加水三升半,先煮梔子十次沸騰,再加入薤白,煎煮到剩二升,去除藥渣,加入豆豉煮到剩一升半,溫熱分次少量服用,一定能排出體內的毒素和積滯。
傷寒發汗痊癒後,因為喝酒又復發,感到煩躁、口乾、想吐、呻吟、胡言亂語、無法入睡。這個藥方可以解熱毒、消除酷熱。即使不是因為喝酒復發的,服用這個藥方五天,效果也非常好,即黃連黃柏湯。
黃連(一兩半)、黃芩、黃柏(各一兩)、肥梔子(十二個),
將藥材搗碎,加水三升煎煮到剩一升二合,去除藥渣,溫熱分次少量服用,如果沒好,可以再服用。
傷寒四天後出現嚴重腹瀉,時常發熱拉肚子,用白通湯等藥都無法止瀉,四順湯藥性溫熱,白通湯苦溫,想要退熱止瀉,最好用黃連熟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