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安石

《傷寒總病論》~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3)

回本書目錄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3)

1. 卷第四

一葉,八行:為暑病其熱(此五字原本破去,系描寫出者。)九行(此行內除「傷」字、「而」字、「三陽傳」三字,余皆描寫者。)十行:如見(按「如」字原本破去,描作「如」字。薛本「如」作「而」。)

白話文:

一葉,八行:是暑熱病(原本破損的五個字,由描寫者描繪。)九行(除了「傷」、「而」、「三陽傳」三個字之外,其餘全部由描寫者描繪。)十行:如見(「如」字原本破損,描繪成「如」字。薛本的「如」字作「而」。)

二葉,十行:豉(半此二字原本破去,今依薛本、張本補。)後五行:見形(薛本「形」下有「證」字。)後六行:豆壞一如(薛本「如」下有「候」字,張本在「壞」字下。)

白話文:

兩片葉子,十條紋路:豉(這兩個字原本破損,現在根據薛本和張本補回。)第五行:出現症狀(薛本「形」後面有「證」字。)第四行:豆子發黴的症狀(薛本「如」後面有「候」字,張本在「壞」字下面。)

三葉,三行:腎熱病者(按《內經》下有「頤先赤」三字。)後五行:洗淅(薛本同,張本、顧本俱作「先淅」。按此亦《內經·刺熱》文本作「先淅」,似當從「先」為是。)後六行:頭痛不任(各本皆同。按《內經》作「頭痛不堪」。)後九行:胻酸(薛本「胻」作「腳」,非。按《內經》作「䯒酸」。)

白話文:

三葉:三行經絡:腎熱病患者(根據《內經》,此行經絡後有「頤先赤」三字。)後五行經絡:先洗滌(薛本中與此相同,張本和顧本均作「先淅」。根據《內經·刺熱》文中的原始文本,此處應為「先淅」,因此將其改為「先」字。)後六行經絡:頭痛難以忍受(各個版本中均相同。根據《內經》,此處應為「頭痛不堪」。)後九行經絡:屁股痠痛(薛本中的「胻」字誤作「腳」,應為「䯒」。根據《內經》,此處應為「䯒酸」。)

四葉,二行:亡逆(薛本、顧本「亡」俱作「無」。)後四行:苽蒂(薛本、顧本「苽」俱作「瓜」。按當作「瓜」為是。)

白話文:

四葉,兩行:沒有逆(薛本、顧本的「亡」都寫作「無」)。後四行:瓜蒂(薛本、顧本的「苽」都寫作「瓜」。按作「瓜」纔是正確的。)

五葉,五行注:焉(薛本、張本俱作「云」,顧本作「也」。)八行:走疰(薛本「疰」作「注」。)後一行:五拾粒(薛本、張本下皆有「去皮」二字。)

七葉,五行:甘草(薛本無此味。)

白話文:

  • 五葉,五行主治:
  • 八行:走注(治療濕疹的方劑)
  • 後一行:五拾粒(去皮)

八葉,五行:謫居(薛本「謫」作「調」,非。)十行:肉豆⿱艹𭁿(薛本同前。)後五行:七銖(薛本作「三錢」,又注於上方曰:「二十四銖為一兩,合今之三錢,是古之七銖也。」)

白話文:

八葉,五行:十克。

十行:十克肉豆蔻。

後五行:七銖(相當於現代的三錢)。

十葉,二行:每(各本皆作「毒」。按「毒」字是。)七行:何由衰散,大腑久秘(薛本「大」作「六」,顧本「衰」作「表」。按當作「衰」為是。)

十一葉,三行:隱𤺋(薛本「𤺋」作「疹」。)

白話文:

十片葉子,兩行書寫:每行寫七個字:為什麼衰竭分散,(人的)大腸已經閉塞很久了。

十二葉,四行:杏仁(麩炒原本「炒」字破去,今依薛本、顧本補。)後八行:一盞(薛本「盞」下有「小」字。)後九行:永不發(薛本「發」下尚有一「發」字。)後十行:或下後(薛本同。顧本「下」字下有「利」字。)

白話文:

十二葉,四行: 杏仁(麩炒)

後八行: 一盞(小)

後九行: 永不發(發)

後十行: 或下(利)後

十三葉,四行:憎寒(原本作「增」誤。今依各本改。)後十行:白濃(薛本同,顧本作「膿」。按當作「膿」為是。)

白話文:

十三張紙,四行:畏寒

之後十行:白色膿液(薛氏版本相同,顧氏版本作「膿」。認為「膿」纔是正確的說法。)

十四葉,後十行:自汗(薛本、張本同,顧本作「自安」。)又:黑厭(薛本「厭」作「靨」。)

十五葉,四行:嗽或喉痛(薛本「或」作「而」。)

白話文:

第十四頁,最後十行:自己出汗(薛本和張本相同,顧本寫作「自安」。)另外:黑痣(薛本「厭」寫作「靨」。)

第十五頁,第四行:咳嗽或者喉嚨痛(薛本「或」寫作「而」。)

2. 卷第五

二葉,八行:手太陰水(薛本、顧本「水」俱作「金」。按當從「金」為是。)後二行:相形(薛本「形」作「刑」。)後九行注:庵園(薛本「園」作「圓」。)

白話文:

二葉,八行:手太陰肺金 後二行:相剋相刑 後九行注:庵園(注釋文字已佚失)

三葉,後四行:鼻竅中(薛本「竅」下有「內兩陷」三字,「中」下有「旁」字。)後七行:以紙筋探鼻中,嚏之(薛本作「以紙筋紉鼻中,嚏出之。)

白話文:

三葉 後四行:位於鼻孔內(薛本「竅」下有「內兩陷」三字,「中」下有「旁」字)。 後七行:用紙條深入鼻孔,引發打噴嚏(薛本作「用紙條穿過鼻孔,打噴嚏時取出紙條」)。

四葉,七行:柏實(薛本此下尚有「射干、枳實」二味。)十行:三日服之(薛本、張本同。顧本「之」作「遇」,疑誤。)後四行:蝟(按原本作「螺」,誤。以後修治藥法內所引證之當作「蝟」,今改正。薛本亦作「蝟」。顧本作「騾」,亦誤。)

白話文:

四片葉子,七行:柏子仁。(薛氏的版本在這之後還有「射干、枳實」這兩味藥。)十行:每隔三天服用。(薛氏和張氏的版本相同。顧氏的版本「之」寫作「遇」,可能是錯誤的。)後四行:蝟(原本寫作「螺」,是錯誤的。之後提到的藥物炮製方法中引用時應該寫作「蝟」,現在更正。薛氏的版本也寫作「蝟」。顧氏的版本寫作「騾」,也是錯誤的。)

五葉,二行:五兵白刃,盜賊凶害(薛本此八字接連上行「諸毒」下,而「者冠軍」云云另提行起。「者」又作「昔」。)後三行:住丸(薛本「住」作「五」。)又:左闢(各本俱作「臂」。)後八行:地深三尺,與深同(張本「地深」之「深」作「闊」。薛本「尺」下有「廣」字,顧本「與」作「余」。)

白話文:

五個葉子,兩行文字:

  • 左行:五種兵器和鋒利的刀刃,代表強盜和兇徒的危害。
  • 右行:停止服用丸藥(薛本將「住」字誤寫為「五」)。

後三行:左邊開闢道路。

後八行:

  • 地面深度三尺,與深水相同(張本將「地深」的「深」字寫為「闊」。薛本在「尺」字下加了「廣」字,顧本將「與」字寫為「餘」。)

六葉,四行:反(張本、顧本俱作「及」。)又,其病(薛本「病」下有「相反」二字。)七行:府(薛本作「胻」。)後五行:合自(薛本「自」作「身」。)

白話文:

六條葉脈,四行葉紋:反覆出現。再者,其症狀(七行:府)後五行:合於(身體)。

七葉,四行:所侵(薛本「侵」下有「內熱」二字。)又:咽塞(薛本「塞」下有「聲嘶」二字。)後三行:閞格(薛本「閞」作「開」。顧本作「闗」,是。)後五行:毒氣(薛本「氣」字逕接「其病相反」四字,而下又多「若腑虛則陰邪所加」八字,方接「頭重頸直,皮肉強痹」八字。「頸」字原本作「項」,「痹」字原本所無。

)後六行:頸下(薛本「下」作「側」。)

白話文:

七葉條文

  • 四條:可侵犯內部,引起內熱。
  • 咽喉阻塞(加上聲音嘶啞)。
  • 後三條:可導致閉塞格阻。
  • 後五行:含有毒氣(後文所述症狀與此相反)。如果腑臟虛弱,則會被陰邪侵犯,導致頭重、頸項僵直、皮肉強硬拘急。

八葉,三行:腧(原本作「踰」,誤。今依各本改。)七行:狀(薛本作「秋」。)後五行:生班(張本、顧本皆作「斑」。)

白話文:

八顆種子,三行:七個穴位,外形像秋天。五個穴位長出斑點。

九葉,五行:陽毒(薛本「陽」字上有「則為」二字。)六行:彭(薛本、顧本皆作「膨」。)

十葉,後六行:煎去(薛本「去」作「取」。)

十一葉,八行:汗(原本誤作「汁」,今依薛本、張本改。)後一行:洞(薛本、張本同,顧本作「□」。)

白話文:

九葉,五行屬陽毒,六行屬膨。十葉,後六行煎去。十一葉,八行屬汗,後一行屬洞。

十三葉,後五行:素傷於寒,因復傷於寒(薛本上「寒」字作「風」。張本下「寒」字作「熱」。)後十行:米中病(薛本「米」作「未」,「未」字下又多「來」字,疑衍。張本、顧本皆作「未」。)

白話文:

十三葉

後面的五行:原本就受了寒氣的傷害,而後又再次受了寒氣的傷害。

十行

「米」的疾病(可能是指食物中毒):原本身體受傷,後來又再次受了傷。

十四葉,九行:病苦(薛本「苦」作「若」。)十行:又(顧本作「及」。)後十行:素傷於熱(薛本「熱」作「寒」。)

白話文:

十四枚樹葉,畫上九行字:疾病和痛苦。

後十行字:又後。

最後十行字:先前受熱所傷。

十五葉(按此葉宋本原缺,張本、顧本亦皆無,今照薛本補全。又以顧抱沖所抄王宇泰活字本校其異同,亦載於此。)二行:本太云云(顧抄本連上。)四行:寸口云云(顧抄本亦連上。)又:數滑(顧抄本作「滑數」。)五行:陽盛怫鬱(顧抄本「陽」作「熱」,「怫」作「沸」。

白話文:

十五葉(此葉在宋代版本中原本缺失,張氏版本和顧氏版本也均未收錄。現根據薛氏版本補充完整。同時,以顧抱沖抄錄的王宇泰活字本校對其異同,並載錄於此。)

第二行: 原書內容。(顧氏抄本將其與上一行連在一起。)

第四行: 《寸口》的相關內容。(顧氏抄本亦將其與上一行連在一起。)

另: 脈搏跳動流利。(顧氏抄本寫作「滑數」。)

第五行: (脈象)陽氣過盛導致胸中鬱悶。(顧氏抄本將「陽」寫作「熱」,「怫」寫作「沸」。)

)七行:如搏(顧抄本「如」作「相」。)八行注:亦(薛本原作「六」,疑誤。今照顧抄本改。)十行:湯字下(顧抄本有「不可作煮散」五字。)又:治如前證(顧抄本此四字在前一行下。)後一行:麻黃(顧抄本此下有「去節」二字。)後二行:㕮咀(此二字顧抄本缺。

白話文:

七行:如同戰鬥。

八行注:也是。

十行:湯字下方。(不可做成散劑煮服。)

又:治療方法與前文所述相同。

後一行:麻黃(去節)。

後二行:碾碎。

)後三行:深師方曰(此四字顧抄本無。)後四行:呻吟(顧抄本此下有「而已」二字。)後五行:未解(此下顧抄本有「今且用解毒湯則拘索不瘥」十一字。)又:古方「古」字(顧抄本作「而」。)又:思「思」字上(顧抄本有「意」字。)後六行:解字(顧抄本作「救」。

白話文:

(後三行:深師方曰(這四字顧氏抄本中沒有)。) (後四行:呻吟。(顧氏抄本在此下有「而已」二字)。) (後五行:未解。(在此下顧氏抄本有「今且用解毒湯則拘索不瘥」十一字)。) (又:古方「古」字(顧氏抄本作「而」。) (又:思「思」字上(顧氏抄本有「意」字)。) (後六行:解字(顧氏抄本作「救」。

)又:故用三黃石膏湯(顧抄本「故」字上有「是」字。「三黃」兩字無,「湯」字下空一格,有「前用三黃石膏湯」一句。)後七行:論曰(顧抄本作「龐曰」。)後八行:身目(顧抄本作「身眼」。)後九行:湯字下(顧抄本空一格有「前方」二字。)

十六葉,六行:異語(薛本「異」作「譫」。)後三行:蜘蟵(薛本、顧本俱作「踟躕」。)

白話文:

此外:因此使用三黃石膏湯。(顧氏抄本「故」字上有「是」字。「三黃」兩字無,「湯」字下空一格,有「前用三黃石膏湯」一句。)後七行:討論說(顧氏抄本作「龐曰」。)後八行:身體和眼睛(顧氏抄本作「身體和眼」。)後九行:湯字下(顧氏抄本空一格有「前方」二字。)

十七葉,九行:荒言(薛本「荒」作「譫」。)後四行:加附子嚾下(薛本「嚾」作「灌」。)

白話文:

十七片葉子,九行針刺:剩下的言論(薛本「荒」作「譫」)後四行:加上附子灌腸

十八葉,六行:畜搦(薛本「畜」作「搐」。)後一行:芫花(薛本下有「米醋浸搦,干瓦上炒」八字。)

白話文:

十八片葉子,排成六行,緊緊抓住(或抽搐)後一行:芫荽(薛本中有一句「用米醋浸泡搓揉,在乾瓦上炒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