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安石

《傷寒總病論》~ 卷第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7)

1. 發汗吐下後雜病證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屬梔子香豉湯主之。(用前方。)

下後,腹煩滿,起臥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梔子(八個,大者),厚朴(二兩),枳實(二枚),

㕮咀,水二升,煮一升,去滓,溫飲一盞。

傷寒,醫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梔子乾薑湯,主之。

肥梔子(八個),乾薑(一兩),

以水一升七合,煮取八合,去滓,分溫三服。

凡用梔子湯得效,即止後服,病人舊有微溏,不可與之。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塞者,梔子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表未解,,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桂枝,黃芩(各一兩半),柴胡(四兩),栝蔞根(二兩),乾薑,甘草,牡蠣(各一兩),

㕮咀,水六升,煎至三升,去滓,再煎一升半,溫溫時飲一盞,食頃再服。

傷寒發汗,若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花代赭湯,主之。

旋覆花,甘草(各一兩半),人參(一兩),生薑(二兩半),代赭(末,半兩),棗(三枚),半夏(一兩半),

㕮咀,水五升,煎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溫分四服。

傷寒,若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飲水至數升者,白虎加人參主之。(方在厥陰證中。)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身重,不可轉側者,,柴胡龍骨牡蠣湯,主之。

柴胡(二兩),龍骨,黃芩,生薑,鉛丹,人參,桂枝,茯苓,牡蠣(各三分),半夏(一合),大黃(一兩),棗(六個)

㕮咀,水六升,煎取三升,下大黃,切如棋子塊,更煎取二升,去滓,溫飲一盞。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以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復不止,當以五苓散利小便。(五苓散方在可水證中。)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各八兩),

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溫飲一盞。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甘草(各二兩),白朮,人參,乾薑(各一兩半),

㕮咀,水五升,先煮四味,取三升,內桂,更煮取一升,去滓,溫分三服。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人參湯,主之。

厚朴(四兩),甘草(一兩),生薑(四兩),半夏(一兩一分),人參(半兩),

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三服。

治頭痛壯熱,心中煩,,黃芩梔子湯,。

黃芩,梔子(各一兩半),石膏,乾葛(各二兩),豉(半兩),蔥白(寸切,半斤),

白話文:

傷寒病發病五六天,使用瀉藥後,身體發熱的狀況沒有消失,而且感到胸口疼痛,這表示病還沒好,應該使用梔子香豉湯來治療。

使用瀉藥後,感覺腹部煩躁脹滿,躺臥不安,應該使用梔子厚朴湯來治療。

梔子厚朴湯的藥材組成:大顆梔子八個、厚朴二兩、枳實二枚。

將這些藥材搗碎,加入二升水煮成一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一小杯。

傷寒病,醫生用丸藥來瀉下,但身體發熱的狀況沒有消失,只是稍微感到煩躁,應該使用梔子乾薑湯來治療。

梔子乾薑湯的藥材組成:肥大的梔子八個、乾薑一兩。

將這些藥材加入一升七合的水煮成八合,去除藥渣,分三次溫服。

凡是使用梔子湯治療有效,就應該停止後續的服藥。如果病人原本就有輕微腹瀉,就不適合使用梔子湯。

發汗或是使用瀉藥後,如果感到煩熱、胸口悶塞,應該使用梔子湯來治療。

傷寒病發病五六天,已經發汗又使用瀉藥,出現胸脅脹滿、輕微結塊、小便不順暢、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時冷時熱、心中煩躁的症狀,這表示表證還沒有解除,應該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治療。

柴胡桂枝乾薑湯的藥材組成:桂枝、黃芩各一兩半、柴胡四兩、栝蔞根二兩、乾薑、甘草、牡蠣各一兩。

將這些藥材搗碎,加入六升水煎煮成三升,去除藥渣,再煎煮成一升半,溫熱分次服用,每次服用一小杯,稍後再服用一次。

傷寒病發汗或是使用瀉藥後,病癒後,如果心下痞硬、打嗝不止,應該使用旋覆花代赭湯來治療。

旋覆花代赭湯的藥材組成:旋覆花、甘草各一兩半、人參一兩、生薑二兩半、代赭末半兩、棗三枚、半夏一兩半。

將這些藥材搗碎,加入五升水煎煮成三升,去除藥渣,再煎煮成一升半,溫熱分四次服用。

傷寒病,如果使用吐法或瀉法後,七八天還沒痊癒,熱邪結聚在體內,出現表裡都發熱、時常怕風、口渴難耐、舌頭乾燥且煩躁、喝水可以喝到好幾升的狀況,應該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傷寒病發病八九天,使用瀉藥後,出現胸滿煩躁驚慌、小便不順暢、胡言亂語、身體沉重、無法轉側的狀況,應該使用柴胡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柴胡龍骨牡蠣湯的藥材組成:柴胡二兩、龍骨、黃芩、生薑、鉛丹、人參、桂枝、茯苓、牡蠣各三分、半夏一合、大黃一兩、棗六個。

將這些藥材搗碎,加入六升水煎煮成三升,加入切成棋子狀的大黃,再煎煮成二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一小杯。

傷寒病,服用湯藥後,腹瀉不止,心下痞硬。服用瀉心湯後,又使用其他藥物來瀉下,腹瀉仍然不止。醫生使用理中湯治療,效果很好。理中湯是治療中焦的疾病,而現在的腹瀉是在下焦,應該使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治療。如果腹瀉仍然不止,就應該使用五苓散來利小便。

赤石脂禹餘糧湯的藥材組成:赤石脂、禹餘糧各八兩。

將這些藥材加入四升水煮成二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一小杯。

太陽病,外證還沒解除,卻多次使用瀉藥,導致熱邪與腸道中的水分結合而引起腹瀉,腹瀉不止,心下痞硬,表裡都沒有解除,應該使用桂枝人參湯來治療。

桂枝人參湯的藥材組成:桂枝、甘草各二兩、白朮、人參、乾薑各一兩半。

將白朮、人參、乾薑、甘草四味藥材加入五升水先煮成三升,加入桂枝,再煮成一升,去除藥渣,溫熱分三次服用。

發汗後,腹部脹滿,應該使用厚朴人參湯來治療。

厚朴人參湯的藥材組成:厚朴四兩、甘草一兩、生薑四兩、半夏一兩一分、人參半兩。

將這些藥材加入五升水煮成一升半,去除藥渣,溫熱分三次服用。

治療頭痛、高燒、心中煩躁,應該使用黃芩梔子湯。

黃芩梔子湯的藥材組成:黃芩、梔子各一兩半、石膏、乾葛各二兩、豆豉半兩、蔥白切成寸段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