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嗣紀要》~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卷之四
2. 調元篇第四
丹溪云:無子之因,多起於父氣之不足,豈可歸罪於母血之虛寒?況母血之病,奚止虛與寒而已哉?然古人治婦人無子,惟秦桂丸一方,其性熱,其辭確,今之欲得子者,率皆服之無疑。夫求子於陰血,何至輕用熱劑耶?
劉宗厚云:婦人無子,多因經血不調,或陰虛血少,積聚痰氣嗜欲等致種種不同,奚止虛與寒而已哉?然經寒者亦有之,但不可例為常法耳。是以先生論此,戒後人不得病機之的者,斯藥勿妄行也。
況無子之因,亦豈止於婦室者?如東垣云:李叔和問中年以來生一子,至一歲之後,身生紅絲瘤不救,後三四子,三歲皆病瘤而死,何緣至此疾?翼日思之,謂曰汝乃腎中伏火,精氣中多有紅絲,以氣相傳,生子故有此病,俗名胎瘤是也,汝試視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腎丸數服,以瀉腎中火邪,補真陰不足,忌酒辛熱之物。
其妻與六味地黃丸以養其陰血,受胎五月之後,以條芩、白朮二味作散,啖五七服。後生子至三歲,前症不復作,今已年壯。
密齋著《痘疹心要》論胎毒云:人之生也,受氣於父,成形於母。胎毒之貽,父亦有之,未可專歸於母也。觀東垣論李叔和之子紅絲瘤之病,丹溪論鄭憲史之子得淋病,皆其父之貽毒也。故一治其父,一治其子,悉用瀉火解毒之藥以獲元吉。今之求嗣者,不知滋養真陰之旨,喜服辛燥之藥,以致陽火蘊隆,陰水乾涸,禍及其身,豈止胎毒貽於子也哉。(鄭憲史子淋病見前調經論。
)
東垣滋腎丸,治下焦伏火,陰虛腳痛無力,陰痿無子。
黃柏(酒洗,焙),知母(酒洗,焙,各一兩),肉桂(二錢)
上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八十丸至百丸,食前百沸湯下。
褚氏云: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嘗於父母之身,無所不歷也。是以父一肢之廢,則子一肢亦肖其父,母一目虧,則子一目亦肖其母。
愚按男精女血,混合成胎,子形之肖於父母者,其原固有所自矣。然則求子者,男當益其精而節其欲,使陽道之常健,女當養其血而平其氣,使月事之時下,交相培養,有子之道也。
又云:父少母老,產女必羸;母壯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補羸女則養血壯脾,補弱男則養脾絕色。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宜待壯而婚。
愚按此言弱男羸女補養之法,誠求子之所當講求者也。蓋男強女壯,精溢血盛,自然有子,何須補益?惟男之弱者,精常不足,當補腎以益其精;女之羸者,血常不足,當補脾以益其血。補腎六味地黃湯,精寒加五味子、熟附子。補脾參苓白朮散,血少加歸、芎。又著箴曰:男精充盈,陰血時行。
陽變陰合,旺胎妙凝。男益其精,女調其經。乃能有子,螽斯振振。羸男虧陽,弱女虧陰。雖交不孕,雖孕不成。調養之法,上工所明。不遇其良,反成其疹。
白話文:
調元篇第四
丹溪認為,不孕的原因大多源於父親精氣不足,怎麼能完全歸咎於母親血虛寒呢?況且,母親血氣的毛病,又豈止是虛和寒這麼簡單?然而,古人治療婦女不孕,只用秦桂丸一種藥方,藥性溫熱,說明確切,如今想要生育的人,幾乎都毫不猶豫地服用它。可是,求子要靠陰血滋養,為何要輕易使用溫熱的藥物呢?
劉宗厚認為:婦女不孕,大多是因為經血不調,或是陰虛血少、痰濕積聚、嗜慾無度等等各種不同的原因,又豈止是虛和寒這麼簡單?雖然也有經血寒冷的情況,但不能一概而論,作為通用的方法。因此,先生論述此事,告誡後人,若不能準確把握病因,就不要隨便使用這種藥物。
況且,不孕的原因,又豈止在於婦女一方?正如東垣所說:李叔和中年得子,孩子一歲後,身上長紅絲狀腫瘤而夭折,之後又生了三四個孩子,也都三歲時因同樣的腫瘤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第二天東垣思考後說:你的問題在於腎中伏火,精氣中有很多紅絲,由於氣息相傳,所以生下的孩子會有這種病,俗稱胎瘤。你試試看。果真如此,於是用滋腎丸服用幾次,瀉去腎中火邪,補益真陰不足,忌酒及辛辣溫熱之食物。
他的妻子服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陰血,懷孕五個月後,用白朮、黃芩二味藥做成散劑服用,吃了五到七次。後來生的孩子活到三歲,之前的症狀不再復發,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
密齋在《痘疹心要》中論述胎毒說:人一生下來,就接受了父親的氣,在母親體內成形。胎毒的遺傳,父親也有責任,不能完全歸咎於母親。觀察東垣論述李叔和之子紅絲瘤的疾病,丹溪論述鄭憲史之子患淋病,都是父親遺毒的例子。所以,一個治療父親,一個治療兒子,都用瀉火解毒的藥物,最後都獲得了良好的結果。如今那些求嗣的人,不懂得滋養真陰的道理,喜歡服用辛燥的藥物,導致陽火旺盛,陰精枯竭,禍及自身,又豈止是胎毒遺傳給孩子呢?(鄭憲史之子淋病,見前文《調經論》)。
東垣滋腎丸,治療下焦伏火、陰虛、腳痛無力、陽痿、不育。
藥物組成:黃柏(酒洗,烘乾),知母(酒洗,烘乾),各一兩;肉桂二錢。
製法:研磨成粉,製成水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至一百丸,飯前用開水送服。
褚氏說:孩子形貌像父母,是因為父母的精血早已遍佈全身。所以,父親肢體有殘疾,孩子也可能遺傳;母親眼睛有缺陷,孩子眼睛也可能遺傳。
我的看法是:男精女血混合成胎兒,孩子形貌肖似父母,其原因確實如此。因此,想要生育的人,男人應該增強精氣、節制慾望,使陽道常保健康;女人應該滋養血液、調和氣血,使月經按時來潮,互相滋養,才能有生育的可能。
又說:父親年輕母親年老,生女兒必定體弱;母親強壯父親衰老,生兒子必定體弱。古時的良醫首先觀察這個情況,體弱的女兒就滋養血液、健脾;體弱的兒子就滋養脾胃、去除病色。體弱的女子應該及時結婚,體弱的男子應該等到強壯了再結婚。
我的看法是:這些關於體弱男女的調理方法,的確是求子者應該重視的。一般來說,男女都強壯,精氣充盈、血氣旺盛,自然就能生育,何須再補益?只有體弱的男子,精氣常不足,應該補腎以增強精氣;體弱的女子,血液常不足,應該健脾以增強血液。補腎用六味地黃湯,腎陽虛寒者加五味子、附子;健脾用參苓白朮散,血虛者加當歸、川芎。又寫下箴言:男精充盈,陰血正常運行。陰陽交合,胎兒才能健康發育。男人增強精氣,女人調和經血。才能生育,子孫滿堂。體弱的男子陽氣不足,體弱的女子陰氣不足。即使交合也不孕,即使懷孕也保不住。調養的方法,是高明的醫生才能做到的。如果沒有遇到好的醫生,反而會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