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嗣紀要》~ 李之用《廣嗣紀要》序

回本書目錄

李之用《廣嗣紀要》序

1. 李之用《廣嗣紀要》序

頃刻《保命歌括》,推極人臣之忠,載閱《廣嗣紀要》,並有感於人子之孝。夫孝莫大乎事親。能養,事之文也;能嗣,事之本也。水源木實,肇諸作者身重視;源衍枝疏,引之勿替親重後。古稱三不孝,惟後為大。生生玄化之倪,人稟玄化以生,生又人道之極,不然,將與天地不相似,奚哉其為善事親?故寄晨昏於樓護,悼緩急於傳西,投車絕愛,別鶴噓憂,往乘所重惜。語云:天與善人乃其變者。

邁種之賢,弓裘不續;敦仁之士,桂玉罔聞,令為善者不能必之已信之天道,而至疑於漢安世之榮,若是乎嗣之不可不廣也。跡古所譚,履巨降玄,遐乎藐矣。空桑之志幻,徵蘭之兆幽。甫生自岳,喜生自蓮,麟見而曲阜懸弧,龍感而芒碭隆準,是皆非常之希覯。天道之未定者,在彼不能必已信之天道,而此欲以未定求之,難矣。

白話文:

我最近讀了《保命歌括》和《廣嗣紀要》,深受感動。其中,最讓我感觸良多的是孝道。孝道中,最大的莫過於侍奉雙親。能養育父母,是孝道的表面;能延續香火,才是孝道的根本。就像水源滋養樹木,果實豐盛,都源於樹木本身的重要性。而源頭延綿、枝繁葉茂,也需要後代的努力才能延續下去。古人說「三不孝,無後為大」。生命繁衍是自然法則,我們生於天地之間,也應當遵循天地法則,繁衍後代,才能真正做到孝敬父母。所以古人將晨昏的侍奉視為珍貴,將生死存亡的傳承視為重要,甚至不惜犧牲自我,也要延續家族血脈。俗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而,有些人卻認為繼承香火只是個人的選擇,並不重要。他們認為,只要自己活得快樂,就算沒有後代也無妨。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後代就意味着家族血脈的斷絕,也意味着自己對父母的孝道無法完整地傳承下去。古往今來,那些賢能之士,那些仁義之人,他們都重視傳承,努力延續家族血脈。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道德和精神得以延續,才能讓家族的輝煌歷史得以傳承。而那些不重視傳承的人,他們最終只會留下空虛的遺憾。

所以,我認為,傳承家族血脈,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道。我們應該像古人一樣,努力繁衍後代,讓家族的香火永遠傳承下去。

《紀要》者,近取諸身,因人之理,順諸玄化者五,輔以人事者七,間有出自然之外而實範圍自然之中,為愚夫愚婦之知能,又能為賢智者之巧取。詳哉乎其言之矣,若乃修德、寡欲諸篇,冠諸卷首。常觀德之不修,孔聖猶憂。寡欲養心七篇攸載,其義正,其說嚴,其際實,其感疾,蓋不徒以方術誘人而使之趨。

醫案診視之已定,參以湯劑,湯劑之不宜,運以心思,默有探乎指下之微、方外之意。為人子者,倘得是說而持之,以此嗣親,庶幾其有永乎。將生生之說長已,是不可以不傳也。

賜進士中順大夫黃岡李之用撰

白話文:

這本書《紀要》,內容緊扣人體本身,遵循人體運作的原理,並將五個與天地玄妙變化相應的原則,以及七個輔助的養生方法融合在一起。有些內容雖然看似超脫自然法則,但實際上卻包含於自然法則之中,是普羅大眾都能理解的道理,也是智者精妙運用之處。這本書中關於修德、寡欲的章節放在最前面,是因為孔子都曾憂慮人們不修德行,而寡欲養心的七個篇章則闡述了其重要性,其道理正確、論述嚴謹、切合實際、感人至深,並非單純以醫術引誘人們追求健康。

醫案診斷已確定後,便可參考藥方進行治療。若藥方不適合,就要用心思考,在指尖和醫術之外,尋求更深層次的醫理。作為子女,若能理解這些道理並加以實踐,用這些方法孝敬父母,便能延年益壽,這道理不能不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