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0)

1. 溫病

服訖即睡,六時許方寤,則身涼嗽止,喘定痰消。繼以生金滋水飲一劑,養榮湯四劑全瘳。又其母孀居,臥病不起二載矣。或作溫,或作痿,治之不效,並乞診之。脈大而無力,面色萎黃,舌胖而滑。詢其飲食不思,略食即飽,夢中常見鬼神,醒則胸中戰跳。此命門火衰,元神虛憊,脾土不生,以致四肢無力不能運動也。

亦用養榮湯煎送八味丸,不一月而瘳。

沈某病感症,身熱自汗,或乍寒,倦臥懶言,手足心熱,日輕夜重。或與發散愈熾,口渴譫語,煩躁便秘。又雜進寒涼解毒等劑,勢垂危。脈之洪大而數,按之不鼓,面色淺紅,遊移不定,舌黑而潤,手足厥冷。此假熱也,與八味飲加人參。諸醫以火症悉具,力爭參、桂、附不可食。

曰:外雖似實熱,內甚虛寒。初誤發散,令精液傷而口渴便秘,煩躁譫妄。復用寒涼,重陰下逼,致龍雷之火不安其宅。非人參、附、桂何以挽回?公等不信,但以附子作餅,熱貼臍上時許便覺稍安矣。(外試法妙。)試之果然,乃進藥,不及一時,面紅立退,譫妄煩躁悉除。

次用生金滋水,補中益氣,調理而愈。未半月,其父亦病感症危甚。楊驗其舌黑而枯,滿舌遍裂人字紋,曰:脈不必診也。驚問故。曰:此腎氣湊心,亦八味症也,誤用芩、連無救矣。蓋昨一日夜,果服芩、連兩許。問何以知之?曰:舌上明明現出耳。姑求一診,以冀萬一。

曰:脈隱而難憑,不若舌之顯而可據也,何必診?逾日果歿。

諸某,年五十四,冬杪勞力致感冒,頭痛發熱,時作微寒。緣混表太過,只口乾便秘,壯熱不退,復用苦寒瀉火,頭汗如油,下頷脫落,口角流涎,鼾聲如鋸,語言錯亂,甚至循衣摸床撮空,諸惡畢備。脈之洪大躁疾,重按全無,舌糙刺如沙皮,焦黃如烘糕,並舌底俱乾燥,斂束如荔枝肉,而滿舌卻甚胖壯,日進稀糊碗許,大便半月未行。

乃曰:若論外象,百無一治,幸脾氣不瀉,胃氣不絕,尚有生理,第服藥後神得收斂而睡,脈得靜細而沉乃佳。遂以大劑養榮湯,重加附子與之,服訖果睡,脈亦和。四劑舌轉紅潤,惡症悉退,頻進稀粥。惟交陰分,尚有微熱,咸疑陽藥助火,欲去耆、朮、桂、附。曰:勞傷脾肺,氣虛發熱,非甘溫不能除,方嫌火力不及,不能蒸土回陽推出邪氣耳。

俟其力到,地氣升而為云,則天氣降而為雨,頃刻為清涼世界矣。守方十二劑,始戰汗,汗後身冷如冰,問之不應,推之不理,或問其故。曰:此病既到今日,斷然不死,不過汗後虧其外衛之陽,故身倦懶言,無氣以動,子刻自平復。已而果然。次日欲便,扶至圊,虛坐努責。

數日,忽小水癃閉,點滴不能出,小腹脹痛不可言。此因大便彌月不行,腸胃所積已多,今頻加努責,將宿物推迸大腸,致壅塞膀胱,所以癃閉不出也。須以輕清之劑升降之,則小水自利。立煎補中益氣與飲,頃刻即通,大便亦潤。繼以養榮作丸,用補中益氣湯煎送之,兩月而健。

白話文:

溫病

病人服藥後即睡,六個小時後才醒來,此時身體涼爽,咳嗽和喘息都停止了,痰也消了。接著再服用一劑生金滋水飲和四劑養榮湯,病就好了。又有一位病人是他的母親,寡居在家,臥病不起兩年了。病情時而發熱,時而痿弱,治療無效,於是求診。脈象洪大而無力,面色萎黃,舌頭腫大而滑潤。詢問得知她飲食不振,稍微吃一點就飽了,夢中常常看見鬼神,醒來後胸中就怦怦亂跳。這是因為命門火衰,元神虛憊,脾土不生,導致四肢無力,不能活動。

於是也用養榮湯煎服八味丸,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

沈某患病,症狀是身熱自汗,有時又突然感覺寒冷,倦臥懶言,手心腳心發熱,白天症狀輕,晚上症狀重。曾服用發散風寒的藥物,結果病情反而加重,口渴,神志不清,煩躁便秘。又服用過寒涼解毒的藥物,病情危在旦夕。脈象洪大而數,按之不堅實,面色淺紅,變化不定,舌頭黑而濕潤,手腳厥冷。這是假熱,於是用八味飲加人參。其他醫生認為是實熱症,極力反對服用人參、桂枝、附子。

我說:表面看起來像是實熱,但內裡卻是虛寒。一開始誤用發散風寒的藥物,導致精液受損,出現口渴便秘、煩躁神志不清等症狀。又服用寒涼藥物,寒邪下注,導致陽氣不能溫煦臟腑。不用人參、附子、桂枝怎麼挽回?你們不信,就用附子作成餅,熱敷在肚臍上,過一會兒就會感覺舒服些。(這是外治法,很妙)。試驗果然有效,於是繼續用藥,不到一個小時,面色紅潤恢復正常,神志不清、煩躁等症狀都消失了。

接下來用生金滋水飲、補中益氣湯調理,病就好了。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也患病,病情危重。我觀察他的舌頭,發現舌頭黑而乾枯,滿舌遍佈裂紋,像人字一樣。我說:脈象不用診了。他驚訝地問為什麼。我說:這是腎氣上擾心臟,也是八味症,誤用黃芩、黃連就沒救了。原來他前一天一夜確實服用過黃芩、黃連。問我怎麼知道的?我說:舌頭上清清楚楚地顯示出來了。雖然還是診脈一次,希望能有一線生機。

我說:脈象隱晦難以判斷,不如舌象明顯可靠,為什麼一定要診脈?第二天果然去世了。

諸某,五十四歲,冬天末尾因勞累感冒,頭痛發熱,間或感覺輕微寒冷。由於治療方法混亂,導致表裡都受損,僅僅口乾便秘,壯熱不退,又服用苦寒瀉火的藥物,結果頭汗如油,下頜鬆弛下垂,嘴角流涎,鼾聲如鋸,語言錯亂,甚至胡亂摸索,各種惡症齊全。脈象洪大而快速,重按則全無,舌頭粗糙刺痛,像砂紙一樣,焦黃如同烤糕,舌底也乾燥,收縮如同荔枝肉,但舌體卻很腫大,每天只能喝稀粥一碗,大便半個月未解。

我說:如果只看外在症狀,百治無一效,幸好脾胃之氣沒有受損,尚有生機,只要服藥後能安靜入睡,脈象能變得細緩而沉穩就好。於是用大劑量的養榮湯,加重附子給他服用,服藥後果然能睡著,脈象也平和了。四劑藥後,舌頭轉為紅潤,惡症都消失了,能經常喝稀粥了。只有陰部仍然微熱,都懷疑溫陽藥助長了火氣,想去除黃耆、白朮、桂枝、附子。我說:勞累傷及脾肺,氣虛發熱,非甘溫藥不能除,現在藥力還不夠,不能溫補脾土,回陽驅邪。

等到藥力達到,地氣上升如雲,則天氣下降如雨,頃刻之間就變成清涼的世界了。繼續服用此方十二劑,開始出汗,汗後身體冰冷如冰,詢問不應,觸摸無反應。有人問原因,我說:病情到今天這個地步,肯定不會死了,只是汗後損傷了體表陽氣,所以身體倦怠懶言,沒有力氣活動,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就會自行恢復。果然如此。第二天想大便,扶他到廁所,虛弱地坐著用力排便。

幾天後,突然小便閉塞,點滴都不能排出,小腹脹痛難忍。這是因為大便一個月沒有通暢,腸胃積累的東西太多,現在又頻頻用力排便,把宿便推向大腸,導致阻塞膀胱,所以小便不通。需要用輕清的藥物升降調節,小便就會通暢。立即煎煮補中益氣湯給他服用,很快小便就通了,大便也通暢了。接著用養榮湯製成丸劑,用補中益氣湯煎服,兩個月後就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