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咯血」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咯血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是指肺部出血,痰中帶血或咯血,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咯血在中醫屬於「咳血」範疇,是肺系疾病的一種主要表現。咯血的病因多與肺熱、肺燥、肺虛有關。肺熱咯血多見於外感熱病,肺燥咯血多見於陰虛內熱,肺虛咯血多見於氣虛血虧。

咯血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咯血,痰中帶血或咯血,血色鮮紅或暗紅,量多少不等,可伴有咳嗽、胸痛、氣喘、咯痰等症狀。咯血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相關檢查,如胸部X線檢查、CT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等,可以明確診斷。

咯血的治療以清肺止血、涼血化痰為主。常用中藥有桑葉、地丁、鮮竹葉、白茅根、天冬、麥冬、沙參、百合、川貝母、冰糖等。咯血急性發作時,可用鮮竹葉、桑葉、地丁等煎水服用,有助於止血。咯血久治不愈者,可用沙參、麥冬、天冬等滋陰潤肺、止血的中藥,以改善肺陰虛的體質。

咯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咯血患者還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以免加重病情。

咯血是中醫古代疾病,但至今仍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咯血患者應積極治療,以免病情加重。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炙甘草湯

  • 1.《成方切用》:「千金翼用治虛勞,外臺用治肺痿。究竟本方所治,亦何止二病哉。外臺所取,在於益肺氣之虛,潤肺金之燥。至於桂枝辛熱,似有不宜。不知桂枝能通營衛,致津液,則肺氣能轉輸涎沫,以漸而下,尤為要緊,所以云治心中溫溫液液也。玉機微義曰:肺痿,如咳久聲啞聲嘶咯血,此屬陰虛火熱甚也。

麥門冬湯

  • 1.《皇漢醫學》:「求真按:「是本方加地黃、黃連、石膏治咯血,無可否。」
  • 2.《運氣證治歌訣》:「凡遇六戊年,赫曦之紀,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痎瘧,上氣咳喘,咯血痰壅,嗌乾耳聾,肩背熱甚,胸中痛,脅支滿,背髀並兩臂痛,身熱骨疼,而為浸淫。為水所復,則反譫妄狂越。太淵絕者死。
  • 3.《運氣易覽》:「_麥門冬湯_,治肺經受熱,上氣咳喘,咯血痰壅,嗌乾,耳聾,泄瀉,胸脅滿痛,連肩背兩臂膊痛,息高。
  • 4.《古今醫統大全》:「_麥門冬湯_,治肺經受熱,上氣咳喘,咯血痰壅,嗌乾耳聾,泄瀉,胸脅滿痛連肩背,兩臂膊痛,息高。
  • 5.《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肺經受熱,上氣咳喘,咯血痰壅,嗌乾耳聾,泄瀉,胸脅滿,痛連肩背,兩臂膊疼,息高。

十全大補湯

  • 1.《藥鑒》:「熟地黃補血養血,然痰火盛者服之,恐泥膈不行。人參為潤肺健脾之藥,元氣虛損者,不可缺也。如久嗽勞喘咯血,鬱火在肺者服之,必加嗽增喘不寧,以其氣味之甘溫滯氣也。白芍為涼血益血之劑,血虛腹疼者,不可缺也。若形瘦氣弱,稟賦素虛寒者服之,反伐發生之氣,以其氣味之酸寒也,用方者當慎之。
  • 2.《藥鑑》:「熟地黃補血養血,然痰火盛者服之,恐泥膈不行。人參為潤肺健脾之藥,元氣虛損者,不可缺也。如久嗽勞喘咯血,鬱火在肺者服之,必加嗽增喘不寧,以其氣味之甘溫滯氣也。白芍為涼血益血之劑,血虛腹疼者,不可缺也。若形瘦氣弱,稟賦素虛寒者服之,反伐發生之氣,以其氣味之酸寒也,用方者當慎之。

黃耆建中湯

  • 1.《續名醫類案》:「竇材治一幼女,病咳嗽,發熱咯血,減食,先灸臍下百壯,服延壽丹,黃耆建中湯而愈。戒其不可出嫁,犯房事必死。過四年而適人,前病復作。竇曰:此女稟賦素弱,只宜固守終老,不信余言,破損天真,元氣將脫,不可救矣。強余丹服之,竟死。

四物湯

  • 1.《醫學正傳》:「咯血,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用,如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之類(有咯血痰帶血絲出者同治,但宜加痰藥)。
  • 2.《丹溪心法》:「咯血,痰帶血絲出者,用薑汁、青黛、童便、竹瀝入血藥中用,如四物湯加地黃膏、牛膝膏之類。咯唾,血出於腎,以天門冬、麥門冬、貝母、知母、桔梗、百部、黃柏、遠志、熟地黃、牡蠣、薑、桂之類;痰涎,血出於脾,以葛根、黃耆、黃連、芍藥、當歸、甘草、沉香之類主之。
  • 3.《雜病源流犀燭》:「各隨所見。以羊肺、羊肝、羊心煮熟,蘸白芨末,日日食之。咯血者,痰中咯出血疙瘩,與吐血症相類,輕則身涼脈微,重則身熱脈大,急則治標(宜十灰散、花蕊散),緩則治本(宜四物湯、犀角地黃湯),當斟酌行之。而其條分縷判,則有由肺熱者(宜青餅子)。有由肺損者(宜薏苡仁散)。
  • 4.《赤水玄珠》:「丹溪云:乃火升痰盛。身熱多是血虛,四物湯加減用。丹溪云:痰帶血絲出,童便竹瀝止之。經血逆行,或血腥,吐血、唾血,韭汁服,立效。咯血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加四物湯、牛膝膏、地黃膏之類。
  • 5.《不居集》:「丹溪曰:咯血痰帶血絲出者,用薑汁、童便、青黛、竹瀝入血藥中,用如四物湯加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白虎湯

  • 1.《重訂廣溫熱論》:「若熱盛爍肺,絡仿咯血者,必須涼血降火,肅清絡熱,如白虎湯重加鮮竹茹、鮮茅根、童便等之類;血再不止,加鮮生地、犀角汁,若熱盛傷氣,脈大而芤者,必須清熱扶氣,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喘喝欲脫,汗多脈散者,必須斂津益氣,千金生脈散主之。

理中湯

  • 1.《全國名醫驗案類編》:「然瘄將出而作瀉者,不藥可愈,亦不必禁。若瘄後水瀉,用甘寒復以淡滲,加銀花炭最妙。慎勿用溫熱提補,如理中湯等,誤用反危,往往咯血、便血,不可救藥矣。

調胃承氣湯

  • 1.《保命歌括》:「胃經鬱熱,為吐血,為咯血,加桔梗、枳殼、前胡,吐血更加調胃承氣湯。

涼膈散

  • 1.《儒門事親》:「夫男子婦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膿血,可服三黃丸、黃連解毒湯、涼膈散,加桔梗、當歸,大煎劑料,時時呷之。《內經》曰:治心肺之病最近,藥劑不厭頻而少,時時呷之者是也。
  • 2.《雜病廣要》:「夫男子婦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膿血,可服三黃丸、黃連解毒湯、涼膈散,加桔梗、當歸,大料煎劑,時時呷之。《內經》曰,治心肺之病最近,藥劑不厭頻而少,時時呷之者是也。(《治病百法》)

紫菀散

  • 1.《醫學入門》:「肺痿脈數而實,寒熱往來,自汗咳唾,口中涎多,知母茯苓湯主之。如咯血將變癰者,紫菀散;火盛者,人參平肺散,為丸含化;虛損者,劫勞散;虛冷不渴者,炙甘草湯加乾薑:喘急有寒邪者,小青龍湯;喘急面浮、鼻塞胸脹者,古葶藶散。是知肺痿有寒有熱,而以清金降火豁痰為主也。

六味地黃丸

  • 1.《蒼生司命》:「_六味地黃丸_,治腎勞要藥,凡腎經虛損,新久憔悴,盜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痿弱,下血咯血。
  • 2.《醫學正傳》:「_六味地黃丸_(局方),治腎經虛損,久新憔悴,盜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痿弱,下血咯血等證。
  • 3.《古今醫統大全》:「(《金匱》)_六味地黃丸_,治腎經虛損,新久憔悴,盜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痿弱,下血咯血等證。(一名腎氣丸。)
  • 4.《方症會要》:「治腎經虛損,久久憔悴,盜汗發熱,五臟俱損,瘦弱,虛煩,骨蒸,痿弱,下血,咯血。照古方分兩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五十丸。
  • 5.《何氏虛勞心傳》:「又云:陰虛失血一症,分言之,則有嘔血吐血,或出於胃經,或出肝經;咯血,出於腎經,或出於心包;咳血,出於肝經;唾血,出於腎經,或出胃經;衄血,出於肺經,或出胃經;痰涎血者,出於脾經。合而言之,皆屬於腎。蓋腎中之真水乾,則真火炎,血亦隨火沸騰,故錯經而妄行,越出諸竅。

人參湯

  • 1.《不居集》:「_人參湯_,治吐血、咯血,並吐血不止。
  • 2.《景岳全書》:「_人參湯_,治吐血咯血後宜服,並治吐血不止。

人參白虎湯

  • 1.《不居集》:「《三因》論傷暑咳嗽,燔熱引飲口燥,或吐涎沫,聲嘶咯血,用人參白虎湯。

清暑益氣湯

  • 1.《類證治裁》:「有積勞疲瘦,嗜臥寒熱而成勞者,宜十四味建中湯。有負重致傷而成勞者,宜補中湯。有傷暑咯血而成勞者,清暑益氣湯加減。有縱酒傷脾而成勞者,宜葛花解酲湯。有童年稟賦怯弱,骨蒸黃瘦而成勞者,宜麥煎散。有婦女經閉,由血熱血枯而成勞者,宜逍遙散、補血養陰丸。

黃連解毒湯

  • 1.《儒門事親》:「夫男子婦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膿血,可服三黃丸、黃連解毒湯、涼膈散,加桔梗、當歸,大煎劑料,時時呷之。《內經》曰:治心肺之病最近,藥劑不厭頻而少,時時呷之者是也。
  • 2.《雜病廣要》:「夫男子婦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膿血,可服三黃丸、黃連解毒湯、涼膈散,加桔梗、當歸,大料煎劑,時時呷之。《內經》曰,治心肺之病最近,藥劑不厭頻而少,時時呷之者是也。(《治病百法》)

大黃蟅蟲丸

  • 1.《皇漢醫學》:「求真按:「肺結核性咯血,用之得效。」

黃土湯

  • 1.《皇漢醫學》:「《成績錄》曰:「一男子,年二十餘,喘咳數日,時時咯血,脅下結硬,旁有動。先生診之,與黃土湯。四五日,血止,咳未解,乃與小柴胡湯,諸患已愈。後復發咳,於是作芩甘薑味辛夏仁湯與之而愈。」

附子湯

  • 1.《奇效良方》:「治虛勞,咳嗽膿血,口苦咽乾,咯血,痰涎壅盛。

桑螵蛸散

  • 1.《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管(三十二歲),積勞氣逆,肝膽熱升,咯血膠痰,既有是恙,務宜戒酒勿勞。藥用和肝胃之陽,陽和氣順,胸脅痛自已。(勞者氣必上逆,勞字兩火在上,即君相二火上升也,故用藥下行之品居多,和肝胃之陽則氣自順下。)

百合固金湯

  • 1.《周慎齋遺書》:「手太陰肺病,有因悲哀傷肺,患背心前胸肺募間熱,咳嗽咽痛,咯血,惡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際間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宜百合固金湯。

十灰散

  • 1.《增訂十藥神書》:「治癆症,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 2.《重慶堂隨筆》:「_十灰散_,治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 3.《仁齋直指方論》:「甲字號十灰散,治勞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 4.《張氏醫通》:「十灰散,治虛勞吐血咯血。先用此遏之。
  • 5.《赤水玄珠》:「_十灰散_,治癆症嘔血,咯血,嗽血,先用此遏之。
▼ 展開更多

四君子湯

  • 1.《祖劑》:「即四君子湯加山藥、黃柏、粟米、薑、棗煎服,治勞瘵咯血。

四生丸

  • 1.《懶園醫語》:「又問曰:陰虛陽盛火亢咯血一症,講義云,用四生丸以治之,閱陳修園、張景岳輩用八味丸、鎮陰煎以治之,內皆有附子、肉桂之辛熱,謂龍雷之火得水而愈熾,惟桂附辛熱之品而取其引火歸原,導龍入海之義,同一是病而寒熱溫涼大相懸殊,此何故歟?
  • 2.《醫學心悟》:「治陽盛陰虛,熱迫血而妄行,以致吐血、咯血、衄血,法當清降。

四陰煎

  • 1.《奉時旨要》:「其有陰虛火甚,吐血、咯血而兼煩渴咽痛,喜冷便實,脈滑溺赤者,此症水不濟火,大忌辛溫,宜清涼滋陰之法,二陰煎、四陰煎、天門冬丸之類。

金沸草散

  • 1.《醫方選要》:「金沸草散,治肺感寒邪,鼻塞聲重,咳嗽不已,憎寒發熱,無汗惡寒,煩躁,或風熱壅在膈間,唾濁痰,甚者咯血。

二陰煎

  • 1.《奉時旨要》:「其有陰虛火甚,吐血、咯血而兼煩渴咽痛,喜冷便實,脈滑溺赤者,此症水不濟火,大忌辛溫,宜清涼滋陰之法,二陰煎、四陰煎、天門冬丸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