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易覽》~ 卷之三 (16)
卷之三 (16)
1. 三十九、論六十花甲納音名義
○戊子、己丑霹靂火,子為坎為水,況屬冬季。雷者,陽也;陽者,火也。水在雷上,雷在水下,坎於是而旺,而雷當屯六陰,既窮於亥,而陽當生於子。子為十一月,醜為十二月,陽雖欲生,則陰凝結,非擊觸而陽不能復也,故以戊己之土,觸坎之水,陰當迎刃而解。陰陽交攻,陽自陰出,則轟然有聲。
所以取喻於霹靂也,是知剝而復,窮則變,變則通。故丙午、丁未火變為水,戊子、己丑水變為火也。○丙寅、丁卯爐中火者,寅為三陽而遇丙。丙者,火也;火者,陽也。陽於是而生日,於是而升至卯,而出寅。卯屬木,臨官帝旺,四時之首,萬物至此而甲拆,各見其象,此天地造化之爐也,故以爐為喻。○丙申、丁酉山下火,又曰白茆,何哉?天元丙丁真火,則太陽也。
以歲言之申酉則七月、八月,火氣漸衰,暑氣漸減。以日言之,至申酉之時,則水退火微,日已西矣,故火病於申,而死於酉,其火至此,則當沒而無,炎上之性,明不能廣,氣不能炎,況坤為地,日自東北,終於西南艮山之下,故以山下名之。
火在東南,有巨木而發生,遇巽與離,則炎畢而成灰爐,況火至申酉則衰,木至申酉則枯槁無力以生火,其喻如草、如茆,縱能生火,一閧之市,而力不足以炎上與升明矣,故又喻如茆也。○戊午、己未天上火,火屬離升明,高高在上,則當照臨下土,以明為德。緣戊己屬土,正位乎坤,坤為地,乃下土也。
其火在離升明,則照坤下土,麗光明之德,燭物之功,故曰天上火也。蓋《易》以火在上,土在下,曰火地晉,火在下,土在上,曰地火明,夷正此謂也。○甲戌、乙亥山頭火者,以火當墓絕於戌,亥為乾,乾為天,天高西北,火在高,高之上有甲乙木,以生其火,如在山之頭,故以此喻也。
○甲辰、乙巳覆燈火,蓋辰為五陽,巳為六陽,火將升明於離,天干甲乙屬木,復資火以極其明,大則覆照天下,小則偏燭幽隱,無往不照,喻如覆燈,能照人而燭物也。又按,以籠燈曰覆燈,燈無草則滅,草亦明也,故籍天干之木以生,又籍木為籠,為竿,則燈高明而照明矣。正如六陽升明於離而照,則普也。
草廬吳先生曰:予嘗謂納甲之五行,猶先天之卦,納音之五行,猶後天之卦也。且納音始於誰乎?五行之上,曰某水、某火、某土、某金、某木者,又始於誰乎?疑末世術家猥瑣之所為也。予壯歲遇朱光父家,見其所撰《甲子釋義》。凡余支之屬五行,及其上所加二字,皆以理論,雖甚精密,而亦不無牽強者。
予曰□□□以數起,得木數者木,得金數者金,得土數則水,得水數則火,得火數則土也,先生布算,算之而悉合,曰:當。而正之越三十餘年,出所改《釋義》以示下之。五行概諸數上之二字拆,諸理愈明白,而愈精密。
白話文:
好的,
三十九、論六十花甲納音名義
戊子、己丑這兩組干支的納音稱為霹靂火,因為子是坎卦,代表水,而且正值冬季。雷屬於陽,陽也代表火。水在雷之上,雷在水之下,坎卦在此時最旺盛。雷在亥的位置已經將陰氣消耗殆盡,陽氣將在子時開始萌發。子是十一月,丑是十二月,雖然陽氣想要生長,但陰氣仍然凝結,必須經過撞擊才能讓陽氣復甦。因此,用戊己的土去撞擊坎卦的水,陰氣就會迎刃而解。陰陽互相衝擊,陽氣從陰氣中迸發出來,就會發出轟隆的巨響。
所以用霹靂來比喻。由此可知,剝卦到了極點就會變成復卦,事物發展到了極端就會產生變化,變化就會通達。因此,丙午、丁未這組火會轉變為水,而戊子、己丑這組水會轉變為火。
丙寅、丁卯這兩組干支的納音稱為爐中火,因為寅是三陽開泰的時候,又遇到天干丙,丙代表火,火代表陽。陽氣在此時開始生長,並且上升至卯時,從寅的位置出來。卯屬木,正值臨官帝旺之位,是四季之首,萬物到此都破殼而出,展現其形態,這就像天地造化的爐子,所以用爐來比喻。
丙申、丁酉這兩組干支的納音稱為山下火,又叫做白茅,為什麼呢?天干丙丁屬於真火,代表太陽。以一年來說,申酉是七月、八月,火氣逐漸衰弱,暑氣逐漸減退。以一天來說,到了申酉時,水氣消退,火光微弱,太陽已經西沉。因此,火在申的位置是病,在酉的位置是死。火到了這個階段,就會消沒而不再有,原本炎上的特性,光亮不能擴散,氣勢不能燃燒。何況坤卦代表地,太陽從東北升起,最終在西南艮山之下結束。所以用山下來命名。
火在東南方,有大樹可以生發,遇到巽卦和離卦,就會燃燒殆盡成為灰燼。何況火到了申酉就衰弱了,木到了申酉也會枯槁無力生火。這就像草或茅草一樣,即使能夠生火,也只是一時喧鬧,而力量不足以向上燃燒和發光。所以又用茅草來比喻。
戊午、己未這兩組干支的納音稱為天上火,火屬於離卦,代表上升和光明,高高在上,應當照耀下方的土地,以光明為其德性。因為戊己屬土,位置在坤卦,坤卦代表地,也就是下方的土地。火在離卦發出光明,照耀坤卦下方的土地,彰顯光明美德,發揮照亮萬物的功能,所以稱為天上火。《易經》中,火在上,土在下,稱為火地晉;火在下,土在上,稱為地火明夷。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甲戌、乙亥這兩組干支的納音稱為山頭火,因為火在戌的位置是入墓絕地,亥為乾卦,乾卦代表天,天高在西北方,火在高處,高處又有甲乙木來生助它,就像在山頭的火一樣,所以用這個來比喻。
甲辰、乙巳這兩組干支的納音稱為覆燈火,因為辰是五陽,巳是六陽,火將在離卦上升而發光明。天干甲乙屬木,又能幫助火發揮其極致的光明,大則覆蓋照耀天下,小則偏照幽暗的地方,無處不照,就像覆蓋的燈一樣,能照亮人和物。另外,根據解釋,用燈籠罩住燈叫做覆燈。燈沒有草就滅了,草也是光明的來源,所以要依靠天干的木來生助,又要用木做燈籠和燈桿,才能使燈高亮而照明。正如六陽在離卦上升發光而照耀,是普遍性的。
草廬吳先生說:我曾經說過,納甲的五行就像先天的卦,納音的五行就像後天的卦。而且納音是從誰開始的呢?在五行之上,加上某水、某火、某土、某金、某木的稱謂,又是從誰開始的呢?我懷疑是末世術士粗鄙的作為。我年輕時在朱光父家,看到他所寫的《甲子釋義》。其中凡是地支所屬的五行,以及上面所加的兩個字,都用理論來解釋,雖然很精細,但也有牽強之處。
我說:天地間的萬物,都由數開始,得到木的數就是木,得到金的數就是金,得到土的數就是水,得到水的數就是火,得到火的數就是土。先生推算過,計算結果都符合,說:應該是這樣。後來又過了三十多年,他拿出修改過的《釋義》給我們看。把五行上附加的兩個字拆開,道理更加明白,也更加精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