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園醫語》~ 懶園醫語(卷一) (3)
懶園醫語(卷一) (3)
1. 答中醫專門學校學生問
華承本間曰:讀《靈樞·經脈篇》足厥陰肝,是動則病,此各臟有各臟之病固無足怪,惟虛則遺溺,實則閉癃,以此二句蓋有疑也,矧夫子言三焦決瀆之腑,故下俞出於足太陽膀胱之絡,入於膀胱,故能約束下焦以排泄膀胱之水,由此以推三焦實宜乎閉癃,三焦虛宜乎遺溺,而閉癃、遺溺之病其標雖在膀胱,而其本實從三焦,此理顯然,奈何三焦有閉癃、遺溺之病?而肝臟亦如是也,況三焦與心包絡相為表裡而肝與膽相為表裡,夫肝與三焦初無相關,乃三焦有閉癃、遺溺之病,而肝亦然,學醫者何以辨三焦與肝臟之閉癃、遺溺?敢問。
答曰:病同而所以致病之原因則不同也,其病從三焦發者,因三焦下俞出於足太陽膀胱之絡,約束下焦,子於此理已明,毋庸贅說。其病從肝臟而發者,因肝脈與腎脈相通故也。腎附膂骨兩旁,腎經之脈由膂骨而上接於肝,故上文曰:病在腰痛不能俯,腎又通竅於二便,又與膀胱相表裡,所以肝臟患虛患實,亦有閉癃、遺溺之病,其原因一也。肝經之脈,過陰器抵小腹,其別者從脛上睪結於莖,故亦有此病,其原因二也。
又按《靈樞·經筋篇》惟足三陰足陽明之經,皆聚於陰器,而肝則獨結陰器,而絡諸經,是脾胃腎與肝同聚陰氣,而又為肝所絡,肝主行散疏泄,實則肝氣厥逆,不能行散脾胃水穀之精氣,故上文有胸滿嘔逆之病;虛則下焦飧泄,不能疏泄腎與膀胱之氣,故本文有遺溺、閉癃之病,其原因三也。西醫謂胃肝無所事,只以回血生出膽汁入腸化物,是與肝主疏泄之義,實辭異而意同也。
楊紹球問曰:傷寒之傳經,次第而入,由太陽而終於厥陰,依太極圖之列,毫釐不差。蓋六經彼此相接,如軌道一般,然分六經為手足三陰三陽,則有十二經,而十二經氣血之流行,迥然不同,如手太陰肺經,止於少商穴,而別交於手陽明大腸經,由大腸而胃,由胃而脾,其餘各部,皆依經表裡相傳。
由此觀之,則傷寒之邪,既入於足太陽膀胱經,可直達於足少陰腎經,其不然者究屬何故?夫邪之與血,皆循六經而走,但傳經之義,不相符合,豈邪之所走,而血不能行耶?抑血所行而邪不能走耶?乞夫子垂教焉。
答曰:傷寒傳經,論邪之所中也,十二經氣血之流行,論營氣運行之次序也,二者本風馬牛不相及,豈可牽合而概論之耶。且子誤矣,子所謂傷寒傳經,次第而入者,子但知其常,不知其變也,按《素問》所言,傷寒傳經,先自三陽之表,後入三陰之裡者,此陰陽先後之序也,東垣云,太陽者巨陽也,膀胱經病若渴者自入於本也,名曰傳本太陽;傳陽明胃土者,名曰巡經傳;太陽傳少陽膽木者,名曰越經傳;太陽傳少陰腎水者,名曰表裡傳;太陽傳太陰脾土者,名曰誤下傳;太陽傳厥陰肝木者,名曰巡經得度傳。
白話文:
關於肝臟和三焦的閉癃、遺尿問題
學生問:閱讀《靈樞·經脈篇》中提到足厥陰肝經,「發病時,就會產生病症」,每個臟器有各自的病症,這很正常。但是提到「虛則遺尿,實則閉癃」,這兩句話讓人感到疑惑。況且您提到三焦是疏通水道的腑,它的下輸穴位在足太陽膀胱經的絡脈,進入膀胱,因此能夠約束下焦,排出膀胱的水。這樣推論,三焦功能過盛應該導致閉癃,三焦功能虛弱應該導致遺尿。閉癃、遺尿的病症,表面上看起來在膀胱,實際上根源在三焦,這個道理很明顯。但是為什麼三焦會有閉癃、遺尿的病症,而肝臟也會有這樣的病症呢?三焦和心包絡互為表裡,肝臟和膽互為表裡,肝臟和三焦本來沒有直接關聯。為什麼三焦會有閉癃、遺尿的病症,而肝臟也會這樣?學醫的人如何分辨三焦和肝臟引起的閉癃、遺尿?請您解答。
老師回答:病症相同,但導致病症的原因不同。病症從三焦發生的,是因為三焦的下輸穴位在足太陽膀胱經的絡脈,約束下焦,這個道理你已經明白了,不需要多說。病症從肝臟發生的,是因為肝脈和腎脈相通。腎臟附在脊椎骨兩旁,腎經的脈絡從脊椎骨向上連接到肝臟,所以之前有說「病在腰痛,不能彎腰」,腎臟又開竅於大小便,又和膀胱互為表裡。因此肝臟功能虛弱或過盛,也會有閉癃、遺尿的病症,這是第一個原因。肝經的脈絡,經過陰器,抵達小腹,它的分支從脛骨向上,與睪丸相連,匯集於陰莖,所以也會出現這種病症,這是第二個原因。
另外,根據《靈樞·經筋篇》記載,只有足三陰經和足陽明經都匯集於陰器,而肝經則是獨自連結陰器,並聯絡各經。脾胃腎和肝臟一同匯聚陰氣,又被肝臟所聯絡。肝臟主要負責疏通和散布,如果肝氣過盛,就會導致肝氣逆亂,不能疏散脾胃水穀的精氣,所以之前提到有胸悶嘔吐的病症;如果肝氣虛弱,就會導致下焦泄瀉,不能疏通腎和膀胱的氣,所以這裏才會出現遺尿、閉癃的病症,這是第三個原因。西醫認為胃和肝臟沒有特別的功用,只是將回流的血液生成膽汁進入腸道消化食物,這與中醫肝臟主疏泄的意義,雖然用詞不同,但意思相同。
關於傷寒的傳經問題
楊紹球問:傷寒的傳經,是按照順序進入,從太陽經開始,最後到達厥陰經,按照太極圖的排列,絲毫不差。六經彼此相連,就像軌道一樣。但是,如果將六經分為手足三陰三陽,就會有十二經,而十二經氣血的運行方式,完全不同。例如,手太陰肺經,止於少商穴,然後轉交給手陽明大腸經,從大腸經到胃經,從胃經到脾經。其他各部,都是依照經絡的表裡關係相傳。
從這個角度來看,傷寒的邪氣既然進入足太陽膀胱經,可以直接到達足少陰腎經,為什麼不是這樣呢?邪氣和血都是沿著六經運行的,但是傳經的理論卻不符合。難道邪氣可以走的路線,血不能走嗎?還是血可以走的路線,邪氣不能走?請老師指教。
老師回答:傷寒的傳經,講的是邪氣侵入的途徑;十二經氣血的運行,講的營氣運行的順序,兩者本來就沒有關係,怎麼能混為一談呢?而且你理解錯了,你所說的傷寒傳經是按照順序進入,你只知道它的常規,不知道它的變化。《素問》說,傷寒傳經,先從三陽的表開始,然後進入三陰的裏,這是陰陽的先後順序。東垣說,太陽經是巨陽經,膀胱經出現口渴的症狀,表示邪氣直接進入本經,叫做傳本太陽;傳到陽明胃土的,叫做巡經傳;太陽傳到少陽膽木的,叫做越經傳;太陽傳到少陰腎水的,叫做表裡傳;太陽傳到太陰脾土的,叫做誤下傳;太陽傳到厥陰肝木的,叫做巡經得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