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 卷十二 (3)
卷十二 (3)
1. 泄水丸
(又方,藏用丸一料,加芒硝半兩,商陸半兩。為末,水丸。依前服之)
大戟,芫花,甘遂,海帶,海藻,郁李仁,續隨子(以上各半兩),樟柳根(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棗肉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水下。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取藏用丸一料,加入芒硝半兩,商陸半兩,研磨成粉末,製成水丸,依照之前的服用方法服用。
大戟、芫花、甘遂、海帶、海藻、郁李仁、續隨子各半兩,樟柳根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清水煮熟的棗肉做成丸子,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五到七十粒,溫水送服。
2. 牛黃通膈丸
黑牽牛,大黃,木通(以上各半兩,各另取末)
上為細末,水丸,如黍粒大。量兒大小,三、五十丸,或百丸,水下。
白話文:
【黑牽牛】、【大黃】、【木通】(分別取半兩,再研磨成粉末)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後,用清水調製成藥丸,大小約如黍米粒般。
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重大小,服用量為三十至五十顆,或者一百顆,用水送服。
3. 四生丸
(一名潤腸丸)
黑牽牛,大黃,朴硝,皂角(去皮弦,蜜炙,以上各等份)
上為細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後溫水下。
白話文:
這是一種名為「潤腸丸」的中藥方劑,由黑牽牛、大黃、朴硝和皂角四味藥材組成。
藥材比例:黑牽牛、大黃、朴硝、皂角各取等份。
製作方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末,再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水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七、八十丸,飯後溫水送服。
4. 內托散
大黃,牡蠣(以上各半兩),甘草(三錢),栝蔞(二個)
上為末,水一大盞,煎三、五沸。去滓,露冷服。
白話文:
- 大黃:半兩
- 牡蠣:半兩
- 甘草:三錢
- 栝蔞:兩個
上述藥物混合磨成粉末。用一大盞的水,煎煮三到五次,然後過濾掉渣,讓藥液放涼後再服用。
5. 藏用丸
大黃,黃芩(以上各二兩),滑石,黑牽牛(各四兩)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溫水下。
白話文:
將大黃、黃芩(各二兩)、滑石、黑牽牛(各四兩)研磨成粉末,製成桐子般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五到七十丸,飯後用溫水送服。
6. 神芎丸
藏用丸一料,內加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水丸,桐子大。水下。
白話文:
【藏用丸】一劑,內加入【黃連】、【薄荷】、【川芎】各半兩,製成水丸,大小如桐子,用水吞服。
7. 進食丸
牽牛(一兩),巴豆(三粒,去油、心、膜)
上為末,水丸。每服二、三十丸,食後,隨所傷物送下。
白話文:
【牛蒡子(一兩),巴豆(三粒,去油、心、膜)】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再用水調製成丸狀。每次服用約二至三十個丸,於餐後,隨所傷害的食物一同食用。
8. 牛黃白朮丸
治腰,腳濕。
黑牽牛末,大黃(以上各二兩),白朮(一兩)
上為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薑湯下。要利,加至百丸。
白話文:
治腰腳濕方:
藥材:
- 黑牽牛末:兩錢
- 大黃:兩錢
- 白朮:一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滴水丸,每丸如桐子大小。
用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生薑湯送服。若需加強療效,可增加至一百丸。
功效:
此方主治腰痛、腳濕等症狀。
9. 玉燭散
以四物湯、承氣湯、朴硝各等份。水煎,去滓,食前服之。
白話文:
將「四物湯」、「承氣湯」以及「朴硝」按照等量比例混合。然後用水煎煮,去除濾渣,於飯前服用。
10. 三和湯
以四物湯、涼膈散、當歸各中停,水煎服。
白話文:
以四物湯、涼膈散、當歸各適量,加水煎煮後服用。
11. 丁香化癖散
治小兒脾。
白丁香,密陀僧,舶上硫黃(以上各一錢),硇砂(半錢),輕粉(少許)
上為細末。每兒一歲服半錢,男病女乳調,女病男乳調,後用通膈泄。
白話文:
治小兒脾方
藥材:
- 白丁香 一錢
- 密陀僧 一錢
- 舶上硫黃 一錢
- 硇砂 半錢
- 輕粉 少許
用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 每個一歲的小孩服用半錢。
- 男孩子生病則用女孩子的乳汁調藥,女孩子生病則用男孩子的乳汁調藥。
- 服藥後,可用通膈泄的方法幫助藥物發揮作用。
註釋:
- 本方出自古代醫書,僅供參考,請勿自行嘗試。
- 現代醫學對小兒脾相關疾病有更精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法,請咨詢專業醫生。
- 方中所列藥材可能含有毒性,請勿自行使用。
12. 抵當湯
水蛭(十個),虻蟲(十個,去翅、足,熬),大黃(一兩),桃仁(七枚,去皮、尖,捶)
上銼如麻豆。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取水蛭十個,虻蟲十個去翅足後熬製,大黃一兩,桃仁七枚去皮尖並捶碎,將所有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做成一服藥,用兩碗水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
13. 抵當丸
虻蟲(五個),桃仁(六枚),大黃(三分),水蛭(五個)
上為細末,只作一丸。水一大盞,煮一丸,至七分,頓服之。
白話文:
以上各味藥物磨成細粉,僅製成一顆藥丸。取一大杯水,煮一顆藥丸,直到剩餘約七分水,一次性服用。
14. 十棗湯
紫芫花(醋浸煮),大戟,甘遂(制,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水一盞,棗十枚,同煎,取半盞服。
白話文:
紫芫花(醋浸泡煮熟)、大戟、甘遂(製備好,三者等量分)。
上等份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錢,用水一碗,加入十顆紅棗,一起煎煮,取半碗服用。
15. 除濕丹
檳榔,甘遂,威靈仙,赤芍藥,澤瀉,葶藶(以上各二兩),乳香(另研),沒藥(另研,以上各一兩),黑牽牛末(半兩),大戟(三兩,炒),陳皮(四兩,去白)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水送下。
白話文:
這個方子包含以下藥物:
- 檳榔:兩兩
- 甘遂:兩兩
- 威靈仙:兩兩
- 赤芍:兩兩
- 澤瀉:兩兩
- 葑藶:兩兩
- 乳香:一兩(研磨後)
- 沒藥:一兩(研磨後)
- 黑牽牛:半兩(研磨後)
- 大戟:三兩(炒過)
- 陳皮:四兩(去除白色部分)
所有的藥物研磨成細粉,與麥麩糊混合,製成像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十個丸子,用清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