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正

《儒門事親》~ 卷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2)

1. 桂枝湯

桂枝(一兩),茯苓(半兩),芍藥(一兩),甘草(七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棗一同煎,溫服。

白話文:

將桂枝(一兩)、茯苓(半兩)、芍藥(一兩)、甘草(七錢)這幾味藥材,一起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生薑、紅棗一起煎煮,煮好後溫熱服用。

2. 下劑

3. 導水丸

大黃(二兩),黃芩(二兩),滑石(四兩),黑牽牛(四兩,另取頭末)

加甘遂一兩,去濕熱腰痛,泄水濕腫滿;久病,則加。白芥子一兩,去遍身走注疼痛;或加朴硝一兩,退熱,散腫毒,止痛;久毒,宜加。郁李仁一兩,散結滯,通關節,潤腸胃,行滯氣,通血脈;或加樟柳根一兩,去腰腿沉重。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臨臥溫水下。

白話文:

將大黃(二兩)、黃芩(二兩)、滑石(四兩)、黑牽牛(四兩,另外取頭部的粉末),這幾味藥磨成細末混合在一起。

如果需要加強去濕熱、緩解腰痛、排除水濕腫脹的效果,可以加入甘遂一兩。如果是久病體虛,則可以考慮加入。

如果需要緩解全身遊走性的疼痛,可以加入白芥子一兩。或者可以加入朴硝一兩,來退熱、消除腫毒、止痛。如果是慢性中毒的情況,則可以考慮加入。

如果需要疏散氣血凝滯、疏通關節、潤滑腸胃、運行停滯的氣、暢通血脈,可以加入郁李仁一兩。或者可以加入樟柳根一兩,來緩解腰腿的沉重感。

將以上所有藥材磨成細末,加水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或者可以增加到一百丸,在睡前用溫水送服。

4. 禹功散

黑牽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或加木香一兩)

上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一、二錢,臨臥服。

白話文:

將黑牽牛子的頭部磨成粉末(四兩),加上茴香(一兩,炒過,或者可以再加木香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新鮮生薑的自然汁液調和一到二錢的藥粉,在睡前服用。

5. 通經散

陳皮(去白),當歸(各一兩),甘遂(以麵包,不令透水,煮百餘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臨臥服。

白話文:

將陳皮(去除白色內膜),當歸(各一兩),甘遂(用麵包包起來,不要讓水滲透進去,煮沸一百多次後取出,用冷水浸泡後,去除麵包並烘乾),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調服,睡前服用。

6. 神祐丸

甘遂(依前制用),大戟(醋浸煮,焙乾用),芫花(醋浸煮,各半兩),黑牽牛(一兩),大黃(一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溫水下。

白話文:

將甘遂(按照之前的方法炮製),大戟(用醋浸泡後煮過,再烘乾使用),芫花(用醋浸泡後煮過,這三種藥材各用半兩),黑牽牛(一兩),大黃(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水滴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睡前用溫水送服。

7. 琥珀丸

上為前神佑丸加琥珀一兩是也。

白話文:

這藥方是在原來的神佑丸的基礎上,另外加入了琥珀一兩。

8. 益胃散

甘遂(依前制過用)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獖豬腰子,細批破,以鹽椒等物淹透,爛切,摻藥在內,以荷葉裹,燒熟,溫淡酒調服。

白話文:

將甘遂(按照之前的炮製方法處理過)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取公豬的腰子,仔細剖開,用鹽、胡椒等調味料醃透,切爛,將藥粉摻入其中,用荷葉包裹,燒熟,用溫熱的淡酒調服。

9. 大承氣湯

大黃(半兩),厚朴(一兩),枳實(一枚,麩炒),芒硝(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服。以意加減。

白話文:

大黃(約15克),厚朴(約30克),枳實(一枚,用麩皮炒過),芒硝(約1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15至20克,加水一杯煎煮至剩下七分,濾去藥渣後服用。劑量可以根據情況酌量增減。

10. 小承氣湯

大黃,厚朴(以上各一兩),枳實(一枚)

上為粗末。同前煎服。

白話文:

大黃、厚朴各一兩,枳實一枚。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煎煮服用,方式如同之前所述。

11. 調胃承氣湯

大黃,甘草(炙),朴硝(以上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一盞,煎三、五沸,去滓溫服,食後。

白話文:

將大黃、炙甘草、芒硝(以上各取半兩)三種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或七錢,加水一杯,煎煮至沸騰三到五次後,濾去藥渣,溫服,在飯後服用。

12. 桃仁承氣湯

桃仁(十二個,去皮尖),官桂,甘草,芒硝(以上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桃仁(去皮去尖,約十二個),肉桂、甘草、芒硝(以上各約半兩)。

將這些藥材切成約黃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三到五錢,加入約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溫服。

13. 玉井散

栝蔞根(二兩),甘遂(一兩,制用)

上為細末。以麝香湯調下三錢,臨臥服。

白話文:

栝蔞根(二兩),甘遂(一兩,炮製過後使用),將這兩味藥材磨成細末。用麝香湯調和,服用三錢,在睡前服用。

14. 水煮桃紅丸

黑牽牛(頭末半兩),瓜蒂末(二錢),雄黃(一錢,水飛過用之),干胭脂(少許)

上以黃酒調面為丸,以水煮,令浮熟取出,冷水拔過。麝香湯水下。

白話文:

將黑牽牛子(研磨成粉末,取半兩),瓜蒂粉(取二錢),雄黃(研磨成粉末,並用水淘洗過,取一錢),乾胭脂(少量)。

以上藥材用黃酒調和麵粉製成藥丸,用水煮,待藥丸浮出水面煮熟後撈起,再用冷水浸泡一下。用麝香湯送服。

15. 無憂散

黃耆,木通,桑白皮,陳皮(以上各一兩),胡椒,白朮,木香(各半兩),牽牛(頭末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以生薑自然汁調下,食後。

白話文:

將黃耆、木通、桑白皮、陳皮(各一兩),胡椒、白朮、木香(各半兩),牽牛子(磨成細末,四兩),全部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生薑的天然汁液調和後服用,於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