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正

《儒門事親》~

回本書目錄

1. 卷十二

2. 吐劑

3. 三聖散

防風(三兩,去蘆),瓜蒂(三兩,剝盡,碾破,以紙卷定,連紙銼細,去紙,用粗籮子籮過,另放,末將渣炒微黃,次入末,一處同炒黃用),藜蘆(去苗及心,加減用之,或一兩,或半兩,或一分)

上各為粗末。每服約半兩,以齏汁三茶盞,先用二盞,煎三、五沸,去齏汁,次入一盞,煎至三沸,卻將原二盞,同一處熬二沸,去滓,澄清,放溫,徐徐服之。不必盡劑,以吐為度。

白話文:

[三聖散]

防風(三兩,去除根部粗糙部分),瓜蒂(三兩,將外皮剝乾淨,碾碎,用紙捲起來固定,連同紙一起磨細,再去除紙,用粗篩子篩過,另外放置,剩餘的渣稍微炒至微黃,再加入磨好的粉末,一起炒黃備用),藜蘆(去除莖和中心部分,用量可依情況調整,或用一兩、半兩、甚至一分)。

以上藥材都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大約半兩,用三小碗醃菜汁,先用兩小碗,煎煮三到五次沸騰,去除醃菜汁渣,接著加入剩下一小碗,煎煮至三次沸騰,然後將原先去除的兩小碗,一起倒入熬煮兩次沸騰,去除藥渣,澄清藥液,放至溫熱,慢慢服用。不必全部喝完,以能吐為止。

4. 瓜蒂散

瓜蒂(七十五個),赤小豆(七十五粒),人參(半兩,去蘆),甘草(半兩或三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或二錢,量虛實加減用之,空心,齏汁調下服之。

白話文:

將瓜蒂(七十五個)、赤小豆(七十五粒)、人參(半兩,去除蘆頭)、甘草(半兩或三錢五分)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或者半錢,或者二錢,用量根據病人的體質虛實情況來增減,在空腹時,用醃菜汁調和後服用。

5. 稀涎散

豬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稱一兩,炙用之),綠礬,藜蘆(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二錢,斡開牙關,漿水調下灌之。

白話文:

將沒有蛀蝕的豬牙皂角,去除外皮和筋絡,秤取一兩,用火烤過後使用。再準備綠礬和藜蘆,各取半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至二錢,想辦法撬開牙關,用米漿水調和後灌下去。

6. 鬱金散

鬱金,滑石,川芎(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量虛實加減,以齏汁調下,空心服之。

白話文:

將鬱金、滑石、川芎這三種藥材各取半兩,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量可以根據個人體質的虛弱或強壯程度做調整,用蔬菜汁調和後,在空腹時服用。

7. 茶調散

(亦名二仙散)

瓜蒂(不以多少,好茶中停)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齏汁調下,空心用之。

白話文:

(也叫做二仙散)

瓜蒂(用量不拘,只要是好的茶葉中間部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醃菜汁調和後服用,在空腹時使用。

8. 獨聖散

瓜蒂(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齏汁調下服之。脅痛,加全蠍;頭痛,加鬱金。

白話文:

瓜蒂(份量不限)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用醃菜汁調和後服用。如果是脅肋疼痛,就加入全蠍;如果是頭痛,就加入鬱金。

9. 碧雲散

治小兒驚風有涎。

膽礬(半兩),銅青(一分),粉霜(一錢),輕粉(一分)

上研為細末。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用之,如中風用漿水調服。

白話文:

治療小孩驚風(抽搐)且伴隨口水多的情況。

將膽礬(半兩)、銅青(一分)、粉霜(一錢)、輕粉(一分)這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字(約為少量),用薄荷湯調和後服用,如果小孩是中風引起的驚風,則改用米漿水調和服用。

10. 常山散

常山(二兩),甘草(二兩半)

上為細末。水煎,空心服之。

白話文:

將常山(二兩)和甘草(二兩半)磨成細粉。用水煎煮後,在空腹時服用。

11. 青黛散

豬牙,皂角(二個),玄胡索(一個),青黛(少許)

上為細末。鼻內灌之,其涎自出。

白話文:

將豬牙、皂角(兩個)、玄胡索(一個)、青黛(少許)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然後將藥末灌入鼻孔,鼻涕就會自然流出來。

12. 汗劑

13. 防風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麻黃(去根不去節),連翹,芒硝(以上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以上各二兩),滑石(三錢),甘草(二兩),荊芥,白朮,山梔子(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涎嗽,加半夏五錢,生薑制過。

白話文:

將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麻黃(去除根部,保留莖節)、連翹、芒硝(以上各約15克),石膏、黃芩、桔梗(以上各約60克),滑石(約9克),甘草(約60克),荊芥、白朮、山梔子(以上各約30克)這些藥材研磨成粗粉。

每次服用約15-21克,用一大杯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趁熱服用。如果出現多痰咳嗽,可以加入半夏約15克,並用生薑處理過。

14. 雙解散

通聖散與益元散相合中停,水一鍾,生薑、豆豉、蔥白同煎。

白話文:

將通聖散和益元散這兩種藥方混合,取中等份量,加一碗水,放入生薑、豆豉、蔥白一起煎煮。

15. 浮萍散

治癩風。

浮萍(一兩),荊芥,川芎,甘草,麻黃(去根)以上各一兩。

或加當歸、芍藥。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汗出則愈。

白話文:

浮萍散

治療癩病(麻風病)。

使用浮萍一兩、荊芥一兩、川芎一兩、甘草一兩、麻黃(去除根部)一兩,以上這些藥材。

有的情況也可以加入當歸、芍藥。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兩,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發汗後病情就會好轉。

16. 升麻湯

升麻(去土),葛根,芍藥,甘草(炒,以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升麻(去除泥土),葛根,芍藥,甘草(炒過),以上每種藥材各取一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不限制服用時間。

17. 麻黃湯

麻黃(一兩,去根),官桂(七錢),甘草(三錢半,炙),杏仁(二十二個,去皮尖,麩炒黃色用)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鍾,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汗出自解。

白話文:

麻黃(一兩,去除根部),桂枝(七錢),炙甘草(三錢半),杏仁(二十二個,去除外皮和尖端,用麩皮炒至黃色)。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發汗後病症就會自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