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三卷 (4)
第二十三卷 (4)
1. 產後腹痛兒枕痛
產後腹痛,或因外感內傷,瘀血壅滯所致。瘀血以失笑散,風寒外感以五積散,內傷飲食以養胃湯加山楂治之。
產後兒枕痛者,乃母胎中宿血也。其痛在小腹。大抵小腹痛多由惡露凝滯,或外寒相搏。或久而不散,必成血瘕。月水因之而不調也。
生生子曰:設以手按之痛甚者,瘀血也。按之而痛緩者,或喜熱物熨之者,此虛中有寒也,當補而溫之。
山楂濃煎汁,入砂糖少許服之。極治兒枕痛。以其能消瘀血,故痛止也。
隱居澤蘭湯,產後惡露腹痛,或胸滿少氣。
澤蘭,生地,當歸,芍藥(炒),生薑(各一錢),甘草(炙,五分),大棗(四枚),水煎服。
失笑散,治心腹痛,產後瘀血上攻,心腹疼痛而牙關緊急,一服而愈。
五靈脂,蒲黃(各一錢)
醋水煎服。五靈脂一味尤妙。
大岩密湯,治陽氣虛寒,心腹作痛,不食,四肢厥冷。
生地,當歸,獨活,吳茱萸,炮姜,白芍藥(炒),甘草(炙),桂心,小草(各一兩),細辛(半兩)
每帖五錢,水煎服。
延胡索散,產後惡血凝滯,臍下作痛,或作寒熱。
延胡索,桂心(各半兩),當歸(一兩)
為末,食前熱酒調下二錢。失笑散尤佳。
當歸養血丸,產後瘀血,心腹脹痛,或腰腳疼痛。
當歸,赤芍,丹皮,延胡索(炒。各二兩),桂心(一兩)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
金黃散,治惡露上衝,肚腹作痛,或發熱口渴。
延胡索,蒲黃(各一錢),桂心(二分),為末,酒調下。
白話文:
【產後腹痛與兒枕痛】
產後腹部疼痛,可能是因為外來的感染或是身體內部受到傷害,導致瘀血積聚所引起。如果是由於瘀血造成的,可用失笑散治療;若是由於感受風寒外邪,則用五積散;若是飲食造成的內傷,則用養胃湯加上山楂來治療。
產後出現的兒枕痛,通常源自於母體在懷孕期間殘留的血液。這種疼痛主要集中在小腹部位。大多數的小腹痛都是由於惡露凝滯或是外來寒冷影響所造成。如果長時間未能解決,可能會形成血瘕,進而影響月經週期。
生生子曾說過,如果用手按壓痛處會感到更痛,那通常是瘀血問題。如果按壓時疼痛減輕,或者偏好用熱敷舒緩,這可能是虛弱和有寒的表現,應當補血並溫暖身體。
濃煎山楂汁,加入少量砂糖服用,對兒枕痛有很好的療效。因為它能消除瘀血,所以能止痛。
隱居澤蘭湯,適用於產後惡露及腹痛,或是胸部悶脹、氣短的情況。
失笑散,用於心腹疼痛,尤其是產後瘀血引起的上攻心腹痛,牙關緊閉,一劑即可見效。
大巖密湯,適用於陽氣虛寒,心腹疼痛,食慾不振,四肢冰冷的情況。
延胡索散,適用於產後惡血凝滯,臍下疼痛,或是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
當歸養血丸,適用於產後瘀血,心腹脹痛,或是腰部和腳部疼痛。
金黃散,用於治療惡露上沖,腹部疼痛,或是發燒口渴的情況。
2. 產後寒疝腹痛
《良方》曰:產後臍腹作痛,乃冷氣乘虛也。用當歸建中湯治之。陳無擇云:若產當寒月,入門臍下脹痛,手不可近者,用羊肉湯治之。
生生子曰:若驗其無瘀血而果為寒氣所侵,蟠蔥散亦佳。如小水短澀,口渴內熱,以龍膽瀉肝湯加青蒿,撤其熱從小便出也。亦有陽氣下陷者,以補中益氣湯加芍藥、桂心、荔枝核。
羊肉湯,產復脾虛,寒邪所乘,以致腹痛,或頭眩,脅臍急痛。
精羊肉(四兩),當歸,川芎(各半兩),生薑(一兩)
水十盞,煎四盞,分四次服。
蟠蔥散(方見痃癖疝瘕。)
白話文:
【產後寒疝腹痛】
《良方》書中提到:產婦在產後會出現肚臍周圍疼痛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身體虛弱時受到寒氣的侵襲。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當歸建中湯來進行治療。
陳無擇指出:如果產婦在寒冷的月份生產,在進入房間後感到肚臍下方劇烈疼痛,甚至於手都無法靠近,這時候可以使用羊肉湯來治療。
生生子說:如果確認產婦並無瘀血,確實是因寒氣侵襲所致,使用蟠蔥散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產婦小便量少且排尿困難,口渴且有內熱的情況,可使用龍膽瀉肝湯加上青蒿,讓熱氣從小便排出。另外,也有產婦是因為陽氣下陷導致的問題,這時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芍藥、桂心和荔枝核來治療。
羊肉湯:產婦恢復期間,如果脾臟虛弱,受到寒邪侵襲,導致腹部疼痛,或是頭暈,或是兩側及肚臍周圍緊繃疼痛。
所需材料:精選羊肉(約160克),當歸,川芎(各約15克),生薑(約30克)
做法:將十碗水煮沸,再加入以上材料,熬煮至剩四碗,分成四次服用。
蟠蔥散的配方可以在痃癖疝瘕章節中找到。
3. 產後兩脅脹痛
《良方》曰:此因惡露不盡,或肝經血虛,或肝經氣滯,當分而治之。宜與脅痛門參治。
一產婦,因怒兩脅脹痛,吐血甚多,發熱惡寒,胸腹脹痛,乃氣血俱虛,用八珍加柴胡、丹皮、炮姜而血頓止,又用十全大補湯而寒熱退。(此症苟非薑桂辛溫助脾肺以行藥勢,不惟無以施其功,而反助其脹耳。)
《經效方》治產後肝經氣滯不平,脅肋腹痛,或寒熱往來,內熱晡熱。
當歸(一錢半),芍藥(炒),苦梗(炒),檳榔,枳殼(炒。各八分),桂心,青木香,柴胡(各六分),水煎服。
當歸散,治產後陰血虛弱,或氣滯血凝,以致發熱腹痛,或腹脅脹滿。
以當歸、乾薑等分,每服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兩脅脹痛】
根據古書《良方》所記載,產後兩脅脹痛的情況通常是由於產後惡露未完全排出,或是肝臟循環的血液不足,或是肝臟氣機運行不暢所致,這些情況應要分別治療。對於這類病症,應結合治療脅痛的方法一起處理。
有一產婦,因為生氣導致兩脅部劇烈疼痛,甚至大量吐血,並伴有發燒和畏寒的現象,以及胸腹部的脹痛,診斷為氣血雙虛。於是使用八珍湯加上柴胡、牡丹皮和炮製過的薑,血立刻停止,再使用十全大補湯,寒熱的症狀也隨之減緩。(如果沒有薑和桂這類辛溫的草藥,幫助脾胃和肺臟更好地吸收藥物,不僅無法發揮藥效,反而可能使脹痛加重。)
《經效方》中記載的治療產後肝臟氣機不暢,導致脅肋和腹部疼痛,或有寒熱交替、下午發熱的處方是:
使用當歸1.5錢,炒過的芍藥,炒過的苦梗,檳榔,炒過的枳殼各8分,桂心,青木香,柴胡各6分,用水煎煮服用。
還有一個名為「當歸散」的處方,用於治療產後陰部血液虛弱,或是氣機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凝滯,引起發燒和腹痛,或是腹部和脅部脹滿的情況。
以當歸和乾薑各半,每次服用3錢,用水煎煮服用。
4. 產後血瘕
《良方》曰:產後瘀血與氣相搏,名曰瘕。謂其痛而無定處。此因夙有風冷,而輕則否澀,重則不通。
薛氏曰:前症乃寒邪乘客,氣血壅滯,此因氣病而血病也。當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難經》云: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為瘕聚。然當與瘕聚門參治。
治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不行,發熱體倦。
當歸(八分),桂心,芍藥(炒),血竭,蒲黃(炒。各六分),延胡索(炒,四分)
為末,空心,酒調,分二次服。
葛氏方,治前症。桂心為末,每服一錢,空心酒調下。
白話文:
【產後血瘕】
根據《良方》所述:產後因為瘀血與體內之氣相互纏鬥,這種情況被稱為「瘕」。它會引起疼痛且痛感的位置不固定。這可能是由於平時就有寒風入侵,導致輕微時血液運行不暢,嚴重時甚至完全阻塞。
薛氏指出:上述症狀是由於寒邪侵入,造成氣血凝滯,這是先由氣病進而影響到血病。應補充胃氣,調整月經週期,保持心情平靜,安靜養生為最佳療法。《難經》記載:任脈生病,男性可能產生七種疝氣,女性則可能形成瘕聚。然而,對於瘕聚的治療,應該結合多種方法來綜合治療。
用於治療血瘕引起的疼痛,如肚臍下方腫脹、月經不順,或是伴隨發熱、身體疲倦。
所需藥材:當歸(八分)、桂心、炒芍藥、血竭、炒蒲黃(各六分)、炒延胡索(四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空腹時,用酒調合,分兩次服用。
葛氏的配方,同樣適用於前述症狀。將桂心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酒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