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三卷 (5)
第二十三卷 (5)
1. 產後發熱
《大全》,人參湯,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
人參、當歸,等分為末,以豬腰子一具,去脂膜,切小片子,以水三升,糯米半合,蔥白二條,煮米熟,取清汁一盞,入藥末二錢,煎至八分,不拘時溫服。
羅氏,犀角飲子,治產後亡津液虛損,時自汗出,發熱,困倦,唇口乾燥。
犀角,麥冬,白朮(各半兩),柴胡(一兩),枳殼(麩炒),生地,地骨皮,炙甘草,當歸,人參,茯苓,黃芩,黃耆(各七錢)
白話文:
《大全》中的人參湯,用於治療產後虛弱,發熱盜汗。將人參和當歸等量研磨成粉,取一豬腰,去除脂肪膜,切成小片,用三升水、半合糯米和兩根蔥白一起煮至米熟,取清湯一盞,加入兩錢藥粉,煎至八分,不限時間溫服。
羅氏的犀角飲子,用於治療產後津液損失,虛弱,自汗,發熱,疲倦,口唇乾燥。將犀角、麥冬、白朮(各半兩)、柴胡(一兩)、枳殼(麩炒)、生地、地骨皮、炙甘草、當歸、人參、茯苓、黃芩、黃耆(各七錢)等藥材一起煎服。
上每服六錢,入浮小麥七十粒,姜三片,水煎服。
產後發熱,多屬不足,虛中有寒。丹溪每以乾薑加入補藥中取效,不可不知。
白話文:
每次服用六錢,加入70粒浮小麥和三片生薑,用水煮沸後服用。生產後出現發燒症狀大多是由於身體能量不夠,而虛弱的人往往會有寒氣。丹溪經常在使用滋補藥物時加入幹薑來取得療效,這一點是不能不知道的。
2. 產後虛煩發熱
薛氏曰:虛煩發熱,乃陽隨陰散,氣血俱虛。若惡寒發熱,煩躁作渴,急用十全大補湯。若熱愈甚,急加桂附,若作渴面赤,宜用當歸補血湯。若誤以為火症,投以涼劑,禍在反掌。王冰先生云: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不時而熱,是無火也。
當治其心。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當助其腎。故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收於內。又熱不勝寒,是無火也。寒不勝熱,是無水也。治法,前症無水者,六味丸,無火者,八味丸,氣血俱虛者,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薛氏說:虛煩發熱,乃是陽氣隨陰氣散失,導致氣血兩虛。如果出現惡寒發熱、煩躁口渴的症狀,應立即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果熱症加重,應急加桂枝、附子。若出現口渴、面紅的症狀,宜用當歸補血湯。如果誤以為是火症而使用涼性藥物,後果不堪設想。
王冰先生說:如果寒症嚴重,但並非真正的熱症,說明體內沒有火氣。如果熱症反覆出現,白天明顯夜晚隱藏,或者夜晚發作白天停止,熱症不按時出現,這也是沒有火氣的表現。
應該治療心臟。如果熱症嚴重,但並非真正的寒症,說明體內沒有水氣。如果熱症反覆出現,時而發作時而停止,這也是沒有水氣的表現。應該補益腎臟。因為心氣旺盛就會生熱,腎氣旺盛就會生寒,腎虛就會導致寒氣入侵,心虛就會導致熱氣積聚。
此外,如果熱症無法克服寒症,說明體內沒有火氣。如果寒症無法克服熱症,說明體內沒有水氣。治療方法:對於無水症,可用六味丸;對於無火症,可用八味丸;對於氣血兩虛,可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
人參當歸湯,治產後虛煩,短氣發熱。
人參,當歸,麥冬,桂心,生地(各二錢),大棗(四枚),粳米(一合),竹葉(二錢),芍藥(炒,一錢),水煎服。
產後血弱虛煩。四物加茯神、遠志服之。
產後余血不盡,奔心煩悶。生藕汁飲一二盞甚效。竹瀝亦佳。
白話文:
人參當歸湯可用於治療產後虛弱、心煩氣短、發熱等症狀。藥方包括人參、當歸、麥冬、桂心、生地各二錢,大棗四枚,粳米一合,竹葉二錢,炒芍藥一錢,水煎服。如果產婦血虛體弱、心煩,可於四物湯中加入茯神、遠志服用。若產後餘血不盡、心煩悶,可喝生藕汁一兩盞,效果顯著,竹瀝亦可。
竹葉湯,產後短氣欲絕,心中煩悶,以此補之。
竹葉,麥冬,小麥(各一升),甘草(一兩),生薑(二兩),大棗(十四枚)
水一斗,煮小麥竹葉至八升,去渣,納余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虛悸加人參二兩,氣力少加糯米五合。
白話文:
產後呼吸急促,快要斷氣,心煩意亂,可以用竹葉湯來調理。配方是:竹葉、麥冬、小麥各一升,甘草一兩,生薑二兩,大棗十四枚。先用一斗水煮小麥和竹葉,煮到八升時,去除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到三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如果氣虛心悸,可以再加人參二兩;如果體力虛弱,可以加糯米五合。
3. 產後血渴
薛氏曰:若出血過多,虛火上炎,用童子小便,或四物、白朮、麥冬、丹皮。若胃氣虛而有熱,用竹葉歸耆湯。若血虛發熱,用八珍湯加麥冬、五味。若血脫髮熱煩躁,用當歸補血湯。若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或七味白朮散。
七味白朮散,治中氣虛弱,津液短少,口乾作渴,或因吐瀉所致。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木香,炙甘草,藿香,葛根(各一錢)
白話文:
薛氏說:如果出血過多,虛火上升,可以用童子小便,或四物湯、白朮、麥冬、丹皮。如果胃氣虛弱且有熱,可以用竹葉歸耆湯。如果血虛發熱,可以用八珍湯加上麥冬、五味子。如果血脫發熱煩躁,可以用當歸補血湯。如果胃氣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或七味白朮散。
七味白朮散,用來治療中氣虛弱,津液不足,口乾舌燥,或是因嘔吐腹瀉所致。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木香、炙甘草、藿香、葛根(各一錢)
水煎服。
竹葉歸耆湯,治胃氣虛熱,口乾作渴,惡冷飲食。
竹葉(一錢半),當歸(一錢),黃耆(二錢),白朮,人參(各一錢),麥冬(七分),炙甘草(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煮水後服用。
竹葉歸耆湯,用於治療胃氣虛弱且伴有熱象,導致口乾舌燥,不喜冷食。
材料如下:
- 竹葉(半兩)
- 當歸(半兩)
- 黃耆(二兩)
- 白朮
- 人參(各半兩)
- 麥冬(七分)
- 炙甘草(五分)
請將所有材料加水煮沸後,即可服用。
4. 產後乍寒乍熱
產後乍寒乍熱,由血氣虛損,陰陽不和。若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宜用增損四物湯。若因敗血不散,腹內作痛,宜用奪命丹,後用增損四物湯,隨病加減。陳無擇云:敗血流閉諸陰則寒,流閉諸陽則熱,用大調經散、五積散。
薛氏謂:陽氣不足,陰氣上入於陽中而惡寒者,用補中益氣湯。若因陰氣不足,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用六味丸。若氣血不足而惡寒發熱者,用八珍湯。若病後寒熱倦怠者,用補中益氣湯。若肌熱大渴,目赤面紅者,用當歸補血湯。
白話文:
產後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血氣虛弱、陰陽失調所導致。若是陰氣過盛就會感到忽冷,陽氣過盛則會感到忽熱,這種情況下適合使用增減四物湯來調理。如果是由於血液中的毒素未能排除,導致腹部疼痛,可以使用奪命丹來治療,接著再使用增減四物湯進行調整,根據症狀進行加減。陳無擇曾提到,血液在陰部凝滯會引起寒冷,而在陽部凝滯則會引起熱感,可用大調經散、五積散來調理。
薛氏認為,如果陽氣不足,陰氣進入到陽氣中造成畏寒,應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補充。如果陰氣不足,陽氣下陷到陰氣中導致發熱,則需使用六味丸。若氣血不足而畏寒發熱,則需使用八珍湯。對於病後出現寒熱倦怠的情況,使用補中益氣湯可以改善。如果皮膚發熱、口渴、眼睛紅腫、臉色潮紅,則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來調理。
一產婦惡寒發熱,此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加炮姜,而寒熱愈。繼以補中益氣而肢體安。
增損四物湯
人參,當歸,芍藥(炒),川芎,乾薑(炒。各一兩),甘草(四錢)
每劑五錢,姜水煎服。
大調經散,治產後惡露未消,寒熱自汗,或肚腹作痛。
大豆(炒,去皮,一兩半),茯神(一兩),真琥珀(一錢)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濃煎烏豆、紫蘇湯調下。
白話文:
一位產婦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這是因為血氣虛寒所致。醫生使用了十全大補湯加入炮薑,寒熱症狀得到改善。接著又用補中益氣湯,讓她的四肢恢復正常。
十全大補湯的藥方:人參、當歸、芍藥(炒)、川芎、乾薑(炒),各一兩,甘草(四錢)。每劑五錢,用薑水煎服。
大調經散,用於產後惡露未消,寒熱自汗,或肚腹作痛。
藥方:大豆(炒,去皮,一兩半)、茯神(一兩)、真琥珀(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濃煎烏豆、紫蘇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