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十三卷 (6)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三卷 (6)

1. 產後瘧疾

郭嵇中曰:產後乍寒乍熱者,多是敗血為害,或陰陽不和,若概作瘧疾治之,誤矣。

陳無擇曰:產後寒熱,或一二日,或二三日一發,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多熱少,或寒少熱多,或純寒純熱者,皆是瘧疾。最難治療。可用草果飲,生熟飲,四獸飲,選而用之。

薛氏曰:此症當以補胃氣為主,佐以草果飲之類。若胃氣稍充,以草果飲為主,佐以補胃之劑。大抵產後瘧疾,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用六君子加桔梗、蒼朮、藿香。如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如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

白話文:

產後寒熱的辨證論治

郭嵇中說:產婦產後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大多是敗血所致,或是陰陽失衡。如果一概當作瘧疾治療,就錯了。

陳無擇說:產後寒熱,有的發作一兩天,有的發作二三天,有的先冷後熱,有的先熱後冷,有的寒多熱少,有的寒少熱多,有的純寒純熱,這些都是瘧疾,是最難治療的。可以用草果飲、生熟飲、四獸飲等方劑,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薛氏說:這種病症應該以補益胃氣為主,輔以草果飲等方劑。如果胃氣稍微充實,就以草果飲為主,輔以補益胃氣的藥物。總之,產後瘧疾,都是因為脾胃虛弱,飲食積滯,或是外邪入侵,或是鬱怒傷脾,或是暑邪潛伏。

如果確診是飲食積滯引起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蒼朮、藿香。如果外邪侵襲較重,飲食積滯較少,可以用藿香正氣散。如果外邪侵襲較輕,飲食積滯較多,可以用人參養胃湯。

勞役所傷,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加炮姜。中氣虛寒,用六君加薑桂。元氣脫陷,急加附子。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胃氣下陷則寒熱交作,或吐瀉不食,腹痛煩渴,發熱譫語,或手足逆冷,寒戰如慄,雖見百症,但溫補脾胃,其病自退。

增損柴胡湯,產後虛熱,寒熱如瘧,食少腹脹。

柴胡,人參,甘草(炙),半夏,陳皮,川芎,白芍(炒)

白話文:

勞累過度傷害身體,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炮薑。脾胃虛寒,用六君湯加上薑桂。元氣耗損嚴重,要立即加附子。這是因為氣虛則怕冷,血虛則發熱,脾胃虛弱則怕冷,脾胃下垂則寒熱交替出現,可能伴隨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腹痛口渴、發燒神志不清、手腳冰冷、寒戰等症狀。雖然症狀繁多,但只要溫補脾胃,這些病症自然會消退。

增損柴胡湯適用於產後虛熱、寒熱交替、食慾不佳、腹部脹滿。

柴胡、人參、甘草(炙)、半夏、陳皮、川芎、白芍(炒)是增損柴胡湯的主要藥材。

各等分,每貼七錢,入薑、棗,水煎。

白茯苓散,產後蓐勞。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

白茯(一兩),當歸,川芎,桂心,白芍(炒),黃耆(炒),人參(各半兩),熟地(四錢)

上先以水三盞,入豬腎一隻,薑、棗各三,煎至二盞,入前藥半兩,再煎至一盞許服之。

豬腰子粥,產後蓐勞發熱,用豬腎一枚,去膜切片,用鹽酒拌,先用粳米一合,入蔥椒煮粥,鹽醋和,將腰子鋪在碗底,以熱粥傾蓋之,如作盫生狀,空心服。

白話文:

將藥材分成等份,每次用七錢,加薑、棗,用水煎煮。白茯苓散用於產後體虛勞累,頭部、四肢疼痛,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白茯苓一兩,當歸、川芎、桂心、白芍(炒)、黃耆(炒)、人參各半兩,熟地四錢。先用三碗水,加入豬腎一隻、薑、棗各三個,煎煮至兩碗,再加入藥材半兩,繼續煎煮至一碗左右即可服用。豬腰子粥則是用於產後勞累發熱,取豬腎一枚,去膜切片,用鹽酒醃製。先用粳米煮粥,加入蔥椒,用鹽醋調味,將豬腎鋪在碗底,用熱粥蓋住,就像煮盫生一樣,空腹服用。

黃耆建中湯,產後諸虛不足,發熱或惡寒腹痛。

黃耆(炒,一兩),白芍(炒,二兩),甘草(炒,七錢),肉桂(一兩)

每服五錢,薑棗水煎,日二三服,虛甚者,須加附子為要。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頭痛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

藿香(一錢半),桔梗(炒),大腹皮,紫蘇,半夏曲,茯苓,白芷,陳皮,白朮(炒),厚朴(制。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黃耆建中湯用於產後身體虛弱,發熱或怕冷肚子痛。藥方包含黃耆(炒)、白芍(炒)、甘草(炒)、肉桂,每次服用五錢,用薑棗水煎煮,每天服兩到三次。如果虛弱嚴重,必須加附子。

藿香正氣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飲食不慎引起的頭痛發熱,或霍亂腹瀉,或瘧疾。藥方包含藿香、桔梗(炒)、大腹皮、紫蘇、半夏曲、茯苓、白芷、陳皮、白朮(炒)、厚朴(制),炙甘草,每味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人參當歸散,治去血過多,內熱短氣,頭痛悶亂,骨節作痛。或虛煩咽燥,有似瘧者。

人參,當歸,生地,桂心,麥冬,白芍(酒炒)

各等分,粳米一合,竹葉十片,水三盅,煎二盅,納前藥五錢,棗二枚,煎至八分服。虛甚者,用熟地。

生生子曰:按《病機機要》云:治胎產之病,從厥陰經論之,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謂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發汗者,同傷寒下之早證,利大便則脈數而已動於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治之方法,能無犯此三禁,則營衛自和,而寒熱自釋矣。

白話文:

在製作藥方時,請加入薑和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當歸散 是一個治療因失血過多所導致的內熱、呼吸急促、頭痛和混亂,以及骨節疼痛的藥方。對於虛弱且喉嚨乾燥、類似瘧疾症狀的人,此方也適用。此藥方包含人參、當歸、生地、桂心、麥冬、白芍(酒炒)等成分,比例均等。加入一合的粳米,十片竹葉,三杯水,煮沸後減至兩杯。接著加入五錢的上述藥物和兩個棗子,再煮至剩餘約八分量即可服用。若體質虛弱者,可以使用熟地。

這段文字出自《生生子》。按照《病機機要》所述,處理產後疾病時,應從厥陰經來考慮,並避免傷害胃氣以及上中二焦。這被稱為「三禁」:不可發汗,不可下藥,不可利尿。發汗會傷害與傷寒相似的早期症狀,利尿則可能導致脈搏加速,影響脾臟,利尿過度則會導致津液流失,使胃部乾燥。因此,在治療時必須避免違反這三個禁忌,才能使營養和衛生系統恢復平衡,解除寒熱症狀。

又有惡露不盡,或風邪乘虛陷入血室者,則晝日清明,夜則譫語,寒熱,或只發熱,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用小柴胡湯加生地、丹皮,或四物加柴胡、桃仁。

白話文:

此外,若有惡露不盡,或是風寒趁虛而入血室,患者白天神智清醒,夜間則會胡言亂語、寒熱交替,或僅發熱,並且呈現如見鬼一般的狀態。這就叫做「熱入血室」。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入生地、丹皮,或者四物湯加入柴胡、桃仁來治療。

2. 嘔吐腹脹及嘔逆不食

產後腹脹滿悶嘔吐者,因敗血散於脾胃,不能運化而致。宜用抵聖湯治之。

薛氏謂:若飲食停於脾,宜用六君厚朴。若飲食傷於胃,宜用六君子湯或加砂仁、神麯之類。大凡損其脾者,當節其飲食為善。

抵聖湯

赤芍藥,半夏,澤蘭葉,人參,陳皮,炙甘草(各一錢),生薑(焙乾,半兩),水煎,極效。

白話文:

產後腹脹滿悶嘔吐的治療

產後出現腹脹滿悶、嘔吐的症狀,是因為血氣瘀滯在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無法正常運化食物而引起。這時可以服用抵聖湯來治療。

薛氏醫案中提到:如果飲食停滯在脾臟,可以服用六君湯加厚朴來治療。如果飲食損傷了胃,可以服用六君子湯,或者加砂仁、神麴等藥材。總之,脾胃虛弱的人,應該注意飲食節制,才能保持健康。

抵聖湯的藥方如下:

  • 赤芍、半夏、澤蘭葉、人參、陳皮、炙甘草(各一錢)
  • 生薑(焙乾,半兩)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效果極佳。

胃為水穀之海,以養臟腑。產後胃氣虛弱,飲食所傷,必致嘔逆不食也。治法不過溫養脾胃,審其所傷之物而推治之。或有陽氣衰微,火不生土者,八味丸。若嘔吐泄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虛寒極矣,急用理中湯加附子桂心而蘇者。

一產婦朝吐痰,夜發熱,日夜無寐。或用清痰降火,肌體日瘦,飲食日少,前症愈甚。詎思早吐痰,脾氣虛。夜發熱,肝血虛。晝夜無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加逍遙散、歸脾湯,以次調補而痊。

白話文:

胃是食物和飲料的來源,用以滋養五臟六腑。產後胃氣變得虛弱,飲食不慎,必定會導致嘔吐不能進食。治療的方法不過是溫暖滋養脾胃,評估造成問題的食物並對其進行治療。如果陽氣衰弱,火不能生土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八味丸。若出現嘔吐、洩瀉,四肢冰冷,或者腹部疼痛,這代表病情非常虛寒,應急用理中湯加上附子和桂心來治療。

有一位產婦早上嘔吐痰液,晚上發燒,白天夜晚都無法安睡。有人使用清痰降火的方法,但她的身體逐漸消瘦,飲食量也越來越少,之前的症狀反而加重了。難道她早上的嘔吐是因為脾氣虛弱,晚上的發燒是肝血不足,白天夜晚都無法安睡則是脾血被耗盡嗎?因此,我們選擇使用六君子加逍遙散、歸脾湯,依次調補,使她康復。

開胃散,治產後胃虛嘔吐,胸滿不食。

訶子肉(一兩半),人參(一兩),炙甘草(半兩)

每劑五錢,姜水煎服。

產後胃虛嘔逆。

橘紅(一兩),半夏,炙甘草(各半兩),藿香(三兩)

每劑五錢,姜水煎服。

治產後嘔逆不食。

白朮(五錢),生薑(六錢)

水煎,徐徐溫服。

石蓮散,產後胃寒咳逆,嘔吐不食。或腹作脹。

白話文:

產婦產後如果胃虛弱,出現嘔吐、胸悶、食慾不振的症狀,可以用開胃散治療。開胃散由訶子肉、人參、炙甘草組成,每次服用五錢,用生薑水煎服。如果產婦產後出現嘔吐、食慾不振,可以用橘紅、半夏、炙甘草、藿香組成藥方治療,每次服用五錢,用生薑水煎服。如果產婦產後出現嘔吐、食慾不振,並伴有胃寒、咳嗽、腹脹等症狀,可以用白朮、生薑組成的藥方治療,每次用清水煎服,慢慢溫熱服用。產婦產後如果胃寒、咳嗽、嘔吐、食慾不振或腹脹,可以用石蓮散治療。

石蓮肉(一兩半),茯苓(一兩),丁香(半兩)

為末,每二錢,薑湯或米飲調下,日三次。

錢氏,益黃散,脾土虛寒,水反來侮,以致嘔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時,手足逆冷等證。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炙甘草,丁香(各二錢)

每服四五錢,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痛,或變瘧疾。

白話文:

石蓮肉一兩半,茯苓一兩,丁香半兩,研成粉末,每次取二錢,用薑湯或米飲調服,一天三次。這個方子叫做益黃散,主要治脾土虛寒,水氣上逆,導致嘔吐不食,或腹痛,或大便不調,手足冰冷等症狀。

另一個方子用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炙甘草、丁香各二錢,每次服四五錢,水煎服。這個方子叫做人參養胃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痛,或瘧疾。

半夏,厚朴(制),橘紅(各八分),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各五分),蒼朮(一錢),炙甘草(三分)

上姜七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白話文:

半夏、厚朴(製)、橘紅(各八分),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各五分),蒼朮(一錢),炙甘草(三分)。

以上藥材,加入生薑七片、烏梅一個,用清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