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46)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二 (46)

1. 治濕門

留白略炒,健脾胃和中;去白日橘紅,消痰瀉肺發表;入下焦用鹽水浸,肺燥者,童便浸曬。白檀為使。又有一種曰柚,比橘差大,不堪入藥。青橘葉,導胸脅逆氣,行肝氣乳腫痛及脅癰,藥中用之以行經。橘核,治腎注腰疼,膀胱疝痛,腎冷,炒去殼為末,酒調服。

青皮,

青皮苦寒破滯氣,入肝膽又利脾胃,膈脅小腹痛且膨,疝積愈低愈能治。

與橘皮一種。大而色紅已成熟者,曰橘皮;小而色青未成熟者,曰青皮。無毒。沉而降,陰中陽也。入手少陽經,厥陰引經藥。主破滯氣,利脾胃,消飲食,除積結膈氣,止小腹脹痛須用之。又瀉肝氣,治脅痛,疝氣,及伏膽家動火驚症,用二三分可也。橘皮治高,青皮治低。

故東垣云:破滯氣,愈低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氣虛弱者少用。蓋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氣短者全禁。去瓤用,消積定痛,醋炒。

枳殼,

枳殼微寒味苦酸,逐水消痰胸膈寬,止嘔瀉痢攻堅積,散痔利風利竅關。

枳,即橘屬,去瓤用殼。無毒。浮升而微降,陰中陽也。逐心下停水,去胃中濕,消脹滿,瀉肺痰氣、勞氣咳嗽,背膊悶倦,胸膈痞結,腹脅滿痛。東垣云: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滯塞之氣是也。止嘔逆,反胃,霍亂及五膈氣,瀉痢,消宿食,破癥瘕、痰癖、老積,腸風下血,痔腫,本草所謂安胃是也。治遍身風疹癢,麻痹痛。

《藥性》云:主皮毛之病是也。兼通關節,利大小腸,瘦胎催生。氣血虛弱者禁用。水浸軟去瓤,麩炒香熟。

枳實,

枳實比殼性更酷,主治大同下脅腹,更消脾瘀破堅癥,溏瀉陰痿莫誤服。

與枳殼一種。大而色黃紫多瓤曰殼,小而色青中實少瓤曰實。無毒。浮而降,純陰。逐停水,消痰飲,寬胸脅,安胃氣,止喘逆,破積聚,利五臟,除寒熱結,功同枳殼。但枳殼性祥而緩,枳實性酷而速。更能去脾間瘀血,瘀血去而痞自消。去日久稠痰,消年深堅積。丹溪云:脾胃濕熱生痰有積者,入白朮中四分之一。

脾用枳實,有推牆倒壁之功,故治下,主血在心腹之分;胃用枳殼,損至高之氣,故治高,主氣在胸膈之分。皆疏通決瀉滑竅破結實之劑。本草云:止溏泄,益氣明目,亦謂積去而脾健神清也。《藥性論》云:腎內傷冷,陰痿而有氣,加而用之,藉以達下耳。要之實證可用,虛而久病慎不可誤服。

海藏云:益氣佐以參、朮、乾薑,破氣佐以牽牛、硝、黃,其善用枳實者乎!又與黃耆等分糊丸服,治腸風下血;單用蜜丸服,治五痔;為末飲調服,治胸痹氣壅,心膈不利及小兒久痢淋瀝,水穀不調;炒熟熨婦人陰腫痛。殼、實俱宜商州陳久者,水浸軟去瓤,麩炒。

白話文:

治濕門

陳皮略炒,能健脾胃、和中;橘紅去白,能消痰、瀉肺、發表;用於下焦者,用鹽水浸泡;肺燥者,用童尿浸泡曬乾。白檀為輔藥。還有一種叫柚子,比橘子略大,不能入藥。青橘葉,能疏導胸脅逆氣,治療肝氣鬱結導致的乳腫疼痛及脅下癰腫,藥方中用它來引經藥。橘核,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膀胱疝氣、腎虛怕冷,炒去外殼研末,用酒送服。

青皮

青皮苦寒,能破除滯氣,入肝膽又能利脾胃,治療膈下、脅肋、小腹疼痛且脹滿,疝氣、積聚,位置越低療效越好。

青皮與橘皮同屬一種果皮。大而色紅已成熟者,稱橘皮;小而色青未成熟者,稱青皮。無毒。性沉降,屬陰中之陽。歸入手少陽經,是厥陰經的引經藥。主治破除滯氣,利脾胃,消食積,除積滯、膈氣,止小腹脹痛,都需用到它。還能瀉肝氣,治療脅痛、疝氣及膽火旺盛導致的驚悸症,每次用二三錢即可。橘皮治上焦病症,青皮治下焦病症。

所以東垣(張元素)說:破除滯氣,位置越低療效越好;消除堅硬積聚,位置越下療效越好。氣虛體弱者少用。因為有滯氣則破除滯氣,沒有滯氣則會損傷正氣。氣短者絕對禁用。去瓤後使用,能消積止痛,醋炒用。

枳殼

枳殼微寒,味苦酸,能利水消痰,寬胸膈,止嘔吐、泄瀉、痢疾,攻破堅積,散痔瘡,通利關竅。

枳,是橘類植物,去瓤用果殼。無毒。性浮升而略微下降,屬陰中之陽。能逐除心下停積的水液,去除胃中濕邪,消脹滿,瀉肺痰、勞倦咳嗽,治療背部沉重倦怠,胸膈痞塞,腹脅滿痛。東垣(張元素)說:能消散心下痞塞的痰飲,泄除腹中滯塞的氣機。能止嘔逆、反胃、霍亂及五種膈氣,治療泄瀉、痢疾,消宿食,破除癥瘕、痰癖、陳舊積聚,治療腸風下血、痔腫,本草書中所說的安胃作用也是指這個。治療全身風疹瘙癢,麻痺疼痛。

《藥性論》說:主治皮膚毛髮方面的疾病。還能通利關節,利大小腸,促進胎兒發育,催生。氣血虛弱者禁用。用水浸泡軟化後去瓤,用麩皮炒至香熟。

枳實

枳實比枳殼藥性更峻猛,主治下焦、脅肋、腹部疾病,更能消散脾胃瘀血,破除堅硬積聚,但若脾胃虛弱、大便溏瀉、陽痿者忌用。

枳實與枳殼同屬一種植物。大而色黃紫,瓤多者為枳殼;小而色青,內實少瓤者為枳實。無毒。性浮升而下降,純陰。能逐除停積的水液,消散痰飲,寬胸脅,安胃氣,止喘逆,破除積聚,通利五臟,除寒熱結,功效與枳殼相似。但枳殼藥性平和緩和,枳實藥性峻猛迅速。更能去除脾胃間的瘀血,瘀血去除,痞塊自然消失。能去除陳久稠痰,消散多年積聚。丹溪(朱丹溪)說:脾胃濕熱生痰積聚者,用量為白朮的四分之一。

脾胃用枳實,有推倒牆壁的功效,所以治療下焦病症,主治血瘀在心腹之間的病症;胃用枳殼,能瀉除上焦之氣,所以治療上焦病症,主治氣滯在胸膈之間的病症。都是疏通、決瀉、滑利關竅、破除堅積的藥物。本草書中說:能止溏瀉,益氣明目,也是說積聚去除後,脾胃功能健旺,精神清爽。 《藥性論》說:腎臟內寒,陽痿但還有氣者,可以加用枳實,藉以通達下焦。總之,實證可用,虛證和久病者慎用,不可誤服。

海藏(張介賓)說:益氣時可用人參、白朮、乾薑配伍;破氣時可用牽牛子、硝石、黃連配伍,這就是善用枳實者的做法!還可以用枳實與黃耆等量製成糊丸服用,治療腸風下血;單用蜂蜜製成丸劑服用,治療五種痔瘡;研末用湯藥送服,治療胸痹、氣壅、心膈不利及小兒久瀉、尿頻、水穀不化;炒熟後熨敷婦女陰部腫痛。枳殼、枳實都以商州出產的陳久者為佳,用水浸泡軟化後去瓤,用麩皮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