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30)

回本書目錄

別論 (230)

1. 竹茹及竹葉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

竹茹甘微寒,開胃土之鬱,清肺金之燥,涼血,除熱。治上焦之煩熱,溫氣寒熱,噎膈嘔噦(胃熱),驚癇,肺痿,吐血,衄血,崩中。安胎。

竹葉辛淡甘寒,涼心緩脾,消痰止渴。除上焦之風邪煩熱,咳逆喘息,嘔噦吐血,中風失音,小兒驚癇。

由此說觀之,則竹茹、竹葉可謂皆為清涼藥,兼有鎮咳、止血作用。

白話文:

竹茹味道甘甜,性微寒,可以疏通脾胃的鬱悶,清除肺部的乾燥,有涼血、退熱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上焦(指胸膈以上部位)的煩躁發熱、忽冷忽熱的溫病、食道或胃部阻塞導致的吞嚥困難、嘔吐或噁心(因胃熱引起)、驚厥癲癇、肺臟萎弱、吐血、流鼻血、婦女不正常的出血。另外,竹茹還有安胎的作用。

竹葉味道辛、淡、甘,性寒,可以清涼心火、緩和脾氣,有化痰、止渴的功效。可以清除上焦的風邪引起的煩躁發熱,治療咳嗽氣喘、嘔吐或噁心、吐血、中風導致的失語、小兒驚厥癲癇。

由此看來,竹茹和竹葉都可以算是清涼的藥物,同時具有鎮咳、止血的功效。

2. 麥門冬之醫治效用

本藥為黏滑性消炎藥,且為鎮咳、強心、強壯、利尿藥。由下列各說可知。

《本草綱目》曰

麥門冬根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脈絕,羸瘦短氣。(《本經》)

療虛勞客熱,口乾燥渴,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穀,調中,定肺氣,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別錄》)

去心熱,止煩熱、寒熱,體勞,下痰飲。(藏器)

安魂,定魄,止嗽,定肺痿吐膿、時疾之熱狂、頭痛。(大明)

治熱毒大水、面目肢節浮腫,下水,主泄精。(甄權)

治肺中伏火,補心氣不足。主血妄行及經水枯,乳汁不下。(元素)

【發明】

宗奭曰:「麥門冬,治肺熱之功為多,其味苦,但專泄而不專收,寒多人禁服。治心肺虛熱及虛勞,與地黃、阿膠、麻仁,同為潤經、益血、復脈、通心之劑。」

元素曰:「麥門冬,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絕者。」

時珍曰:「按趙繼宗《儒醫精要》云:『麥門冬,以地黃為使,服之令人頭不白,補髓,通腎氣,定喘促,令人肌體滑澤,除身上一切惡氣不潔之疾。』」

《本草備要》曰:「麥門冬,甘,微苦而寒,清心潤肺(求真按:『此即本藥之黏滑作用』),強陰益精(此即本藥之強壯作用),除煩瀉熱(此即本藥之消炎作用),消痰止嗽(此即本藥之消炎鎮咳作用),生津行水(此本藥黏滑組織之枯燥,故自利尿也)。

治嘔吐,痿蹶,虛勞客熱,脈絕短氣(治此等證者,由本藥有消炎、黏滑、強心、強壯作用也),肺痿吐膿(治此證者,由本藥有消炎鎮咳作用也),血熱妄行(治此者,本藥之消炎作用也),經枯乳閉(此等證,由於組織之枯燥,故用本藥,使黏滑之,則自通矣)。」

白話文:

麥門冬是一種黏滑性的消炎藥,同時具有鎮咳、強心、強壯和利尿的功效。以下是根據各醫書的記載整理:

《本草綱目》記載:

麥門冬根的味道是甘甜平和,沒有毒性。

  • 主要治療脈搏微弱、身體消瘦、呼吸短促等症狀。
  • 能治療虛勞引起的發熱、口乾舌燥、嘔吐、手腳無力、陰虛、精氣不足、消化不良、調和脾胃、穩定肺氣、安和五臟,使人身體健壯、容顏美麗、有生育能力。
  • 能去除心火、止煩躁發熱、治療忽冷忽熱、身體疲勞、化解痰液。
  • 能安定心神、鎮定魂魄、止咳、治療肺虛咳膿、時疫引起的發熱發狂、頭痛。
  • 能治療熱毒引起的水腫、面部四肢浮腫、利水、治療遺精。
  • 能治療肺部的潛伏火氣、補充心氣不足。主要治療血不循經亂走、月經枯竭、乳汁不下。

醫家論述:

  • 宗奭認為,麥門冬主要功效是清肺熱,但因為性味偏苦,主要偏向於疏泄,不宜多用。治療心肺虛熱和虛勞時,常與地黃、阿膠、麻仁等藥材一起使用,能滋潤經絡、補血、恢復脈搏、疏通心臟。
  • 元素認為,麥門冬能治療肺部潛伏的火氣,以及脈氣虛弱到快要消失的狀況。
  • 時珍引用趙繼宗《儒醫精要》的說法,認為麥門冬與地黃一起服用,能使頭髮不變白、補充骨髓、疏通腎氣、平定喘促,使皮膚光滑潤澤,去除身體上一切污穢不潔的疾病。

《本草備要》記載:

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能清心潤肺(這是因為它具有黏滑的作用),強壯身體、補充精氣(這是它強壯作用的體現),消除煩躁、瀉除熱邪(這是它的消炎作用),化痰止咳(這是它的消炎鎮咳作用),生津液、利小便(這是因為它能滋潤乾燥的組織,所以能利尿)。

  • 能治療嘔吐、手腳無力、虛勞發熱、脈搏微弱、呼吸短促等症狀(治療這些症狀是因為它具有消炎、黏滑、強心、強壯的作用)。
  • 能治療肺痿吐膿(治療這個症狀是因為它具有消炎鎮咳作用)。
  • 能治療血熱妄行(治療這個症狀是因為它具有消炎作用)。
  • 能治療月經枯竭、乳汁不下(這些症狀是因為組織乾燥,使用麥門冬可以使其變得黏滑,從而使經脈乳汁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