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灰散

SHI HU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十藥神書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8%
肺經 15%
胃經 10%
脾經 7%
三焦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十灰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十灰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分有熱所致的各種熱性病症,梔子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熱毒的蔓延,減輕炎症反應。
  2. 解毒消腫:梔子能解毒消腫,對於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十灰散中加入梔子,可以增強其解毒消腫的效果,加速病情的痊癒。

總之,梔子在十灰散中起到了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十灰散方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十灰散主治熱結便祕,大黃在此發揮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的作用,協助其他藥物共同消解積熱,使大便通暢。
  2. 引藥下行: 十灰散為燥濕止癢方,藥性偏燥,大黃的寒涼之性可以引導其他藥物下行,避免藥性過燥,同時也有助於將積熱向下引導排出體外,達到清熱除濕、止癢的目的。

十灰散中加入白茅根,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利尿止血的功效。

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其清熱涼血可幫助緩解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而利尿止血則有助於消除體內熱毒,並止血止痛。

十灰散本身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方劑,加入白茅根可增強其清熱涼血、利尿止血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十灰散中包含側柏葉,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止血生肌的功效。

側柏葉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其對於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以及外傷出血等症狀,均有一定的療效。

十灰散作為治療濕熱下注、帶下病的經典方劑,加入側柏葉,可增強其清熱燥濕、止血生肌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濕熱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

十灰散中包含荷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暑、利濕止瀉的功效。

荷葉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其清熱解暑之功,可治療暑熱煩躁、口渴心煩等症狀;利濕止瀉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瀉痢、腹痛泄瀉等病症。

十灰散為治暑濕泄瀉之名方,其組成多為清熱利濕、燥濕止瀉之品。荷葉的加入,既能清熱解暑,又能利濕止瀉,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十灰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是因為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味苦寒,入心、肝、脾經,能清熱涼血,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十灰散為治療燒傷燙傷的著名方劑,其病機多為熱毒熾盛、血瘀阻絡,而牡丹皮的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可有效地治療燒傷燙傷所致的紅腫熱痛、瘀血腫脹等症狀。此外,牡丹皮還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感染,進一步促進傷口的癒合。

十灰散中包含茜草根,主要原因有二:

  1. 涼血止血: 茜草根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十灰散為治熱毒血痢、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等症的常用方劑,而茜草根能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2. 通經活絡: 茜草根亦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對於因血瘀導致的腹痛、經閉等症,亦有一定的療效。十灰散中加入茜草根,可增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全面治療的效果。

十灰散中加入大薊,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涼血止血、消腫解毒的功效。

大薊味苦、性涼,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外傷出血等症狀。十灰散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而大薊的涼血止血功效可以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止血止痛、消腫生肌的效果。

十灰散中加入小薊,主要基於其涼血止血的功效。

小薊性寒,味苦,歸肝經,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十灰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小薊的加入,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止血消腫的功效。

此外,小薊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症,這也與十灰散的治療範圍相契合。

主治功效


十灰散,由梔子、大黃、白茅根、側柏葉、荷葉、牡丹皮、茜草根、大薊、小薊組成的中藥方劑,以止血清熱涼血為主。

白茅根性寒涼、味甘,具有清熱瀉火、清胃熱、涼血止血、利尿、養陰生津、解酒毒、消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暑熱煩渴、水腫等症狀。

側柏葉性溫、味苦、澀,具有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骨刺、跌打損傷等症狀。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等症狀。

荷葉性寒涼、味苦澀,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消腫、養心安神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等症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瘀血腫痛等症狀。

茜草根性涼、味甘、苦,具有活血通經、利尿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梔子性寒涼、味苦、澀,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清熱利濕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

大薊性涼、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水腫等症狀。

小薊性涼、味苦,具有止血、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水腫等症狀。

十灰散主治:上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以及肺結核咯血等屬於血熱妄行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這些藥必須燒成灰==> 上藥各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蔔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食後服下(現代用法:各藥燒炭存性,為末,藕汁或蘿蔔汁磨京墨適量,調服9-15g;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為急則治標之劑,血止之後,還當審因圖本,方能鞏固療效;對虛寒性出血則不宜使用。本方為散劑,既可內服,也能外用,但應預先制備,使火氣消退,方可使用。方中藥物皆燒炭,但應注意「存性」,否則藥效不確。

現代藥理研究


龔氏為探討十灰散止血作用的物質基礎,測定了該藥中鈣、微量元素、鞣質和浸出物的含量。結果表明:鈣的含量很高,微量元素含量較高,並與高溫制炭有關,鞣質含量為 3.31%,同時止血成分中尚包含有方中某些中藥的主要成分,如茜草酸、茜草苷等,這些成分在「炒炭存性」的炮製過程中被不同程度地保存下來。所以十灰散及其他炭藥的止血成分廣泛而複雜,止血機理也是多環節、多通道的。[龔天新,等.十灰丸止血成分的研究。吉林中醫藥 1991;(2):37]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肺結核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嘔吐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血尿咳血咳嗽小便疼痛噁心反胃吐血大便出血肛門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十灰散, 出處:《萬氏女科》卷一。 組成:藕節、蓮蓬、艾葉、棕櫚、大小薊根、側柏、乾薑、油發、乾漆各等分。 主治:婦人血崩暴下初得者。

十灰散, 出處:《醫方大成》卷十引《澹寮》。 組成:錦片、木賊、棕櫚、柏葉、艾葉、乾漆、鲫鱗、鯉鱗、血餘、當歸各等分。 主治:下血不止。

十灰散,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大薊、小薊、茅根、茜根、老絲瓜、山梔、蒲黃、荷葉、大黃、亂發。 主治:祛瘀生新,止血。主治:陰虛吐血。

十灰散,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藕節、敗棕、男發、百草霜、蒲黃、荊芥、側柏、薑灰、苎麻、茅草根各等分。 主治:血病日久,微甚不休,一切吐血、咳血、咯血及溲血、便血、婦人崩淋不止者。

十灰散, 出處:《脩月魯般經後錄》引《勞證十藥神書》(見《醫方類聚》卷一五○)。 組成:大薊、小薊、柏葉、荷葉、茅根、茜根、大黃、山梔、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主治:勞證嘔吐血,咯血,嗽血。

十灰散, 出處:《葉氏女科》卷一。 組成:百草霜、側柏葉、蓮蓬殼、棕櫚皮(陳敗者)、油頭發(皂莢水洗)、黃絹(或新綿亦可)、艾葉、藕節、白茅根、蒲黃、阿膠(蛤粉炒珠,另研細末)各等分。 主治:血崩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