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根

茜草根

QIAN CAO GEN

  • 性味:,
  • 歸經:肝經
  • 寒熱指數:
    47
  • 組方排名:449
  • 英文名稱:Rubia cordifolia L. Radix Rubiae Cordifoliae Madder Root, Rubia Root
  • 別名:滿江紅,紅龍須根,娃娃拳,血見愁,地蘇木,土丹參,小孩拳,九龍根,小活血龍,紅茜根,紅棵子根,沙茜秧根,五爪龍,拉拉秧子根,四方紅根子,活血丹,過山龍
  • 來源: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湖北, 四川, 浙江, 江蘇, 河南, 山東, 遼寧, 廣西, 廣東
  • 生長環境:山地的林邊, 灌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茜草根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茜草根,其「活血化瘀」功效歷代醫家皆有記載,並在臨牀應用中得到驗證。從古代醫籍來看,其作用機理豐富且多樣。

《名醫別錄》最早記載茜草根「止血,內崩下血」,這看似與「活血化瘀」相悖,實則反映了其用藥的精妙之處。茜草根並非單純止血,而是針對瘀血導致的出血症狀。瘀血停滯,則經絡不通,容易導致出血;而茜草根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從根本上解決出血問題。故此,其止血之效,實乃化瘀止血。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進一步闡述了茜草根的廣泛應用:「止鼻洪,帶下,產後血運,乳結,月經不止,腸風、痔瘻,排膿,治瘡癤,泄精,尿血,撲損瘀血。」這些症狀大多與血瘀相關,如產後血瘀、月經不調、外傷瘀血等,都顯示茜草根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瘀血導致的各種病症。

《本草綱目》則更精準地指出茜草根的功效:「通經脈,治骨節風痛,活血行血。」「通經脈」正是其活血化瘀機理的精髓所在。經絡通暢,氣血運行自如,則瘀血自然消散,各種因瘀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才能得以緩解。其「活血行血」更直接點明瞭茜草根的主要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茜草根活血化瘀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闡釋了其藥理作用,也印證了其在治療瘀血相關疾病中的臨牀價值。茜草根的活血化瘀作用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通過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化瘀止痛,恢復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2. 涼血止血

茜草根,其「涼血止血」的功效自古以來便為醫家所重視。從歷代本草典籍中,我們可以窺見其療效的廣泛性及機理的複雜性。

《名醫別錄》是最早記載茜草根藥性的醫籍之一,簡潔地指出其「止血,內崩下血」的功效,說明茜草根能有效治療因血熱妄行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例如子宮出血等。這點奠定了茜草根止血藥效的基本認知。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進一步拓展了茜草根的應用範圍,記載其可「止鼻洪,帶下,產後血運,乳結,月經不止,腸風、痔瘻,排膿,治瘡癤,泄精,尿血,撲損瘀血」。這些病症涵蓋了女性月經不調、產後出血,以及男性泌尿系統出血等多種情況,顯示茜草根的止血作用並非僅限於某一特定部位或病症,而是具有廣譜的止血功效。其作用機理應與涼血、清熱解毒相關,能有效控制因熱毒引起的出血。

然而,《本草綱目》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茜草根的作用:「通經脈,治骨節風痛,活血行血」。這看似與止血功效相悖,實則說明茜草根的藥性具有多面性。它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疏通經脈、消除瘀血的目的。在某些瘀血阻滯導致的出血情況下,茜草根的活血化瘀作用反而能促進血液的正常運行,達到止血的效果。 因此,茜草根的「涼血止血」並非單純的收斂止血,而是通過調節氣血運行,達到止血的目的,其藥效的展現與病症的具體情況密切相關。

3. 通經絡

茜草根,其「通經絡」的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觀察古代本草典籍,可見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並非單純止血,而與活血通絡息息相關。

《名醫別錄》中記載茜草根「止血,內崩下血」,看似僅止血之功,然「內崩下血」多因血瘀氣滯,經絡不通所致。茜草根能止此類出血,正說明其具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的作用,從根本上解決了出血問題。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進一步擴展了茜草根的應用範圍,提及其可治「月經不止」、「乳結」、「產後血運」等症。這些病症的發生,往往與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有關。月經不通,乳汁淤積,產後血瘀,都可藉由茜草根的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作用而得到改善。書中更提到茜草根能治「腸風、痔瘻、排膿」,此類症狀也與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有關。

《本草綱目》則明確指出茜草根「通經脈,治骨節風痛,活血行血」。「通經脈」一語,直接點明瞭其藥效的核心——疏通經絡。而「治骨節風痛」更進一步說明,茜草根能治療因經絡不通所引起的痹痛之症。這與現代醫學中,以活血化瘀方法治療關節疼痛的思路不謀而合。

綜上所述,茜草根的「通經絡」功效,並非單純的推測,而是基於歷代醫家臨牀經驗的總結。其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特性,使其在治療與經絡不通相關的各種病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止血到活血化瘀,皆體現了其通經絡的功效。

茜草根的古代典籍


茜草根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茜草根的抗發炎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活性成分。茜草苷能抑制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細胞因子,並抑制環氧合酶(COX-2)活性,從而減少前列腺素E2(PGE2)合成,降低發炎反應。茜草素則透過抑制促發炎細胞因子合成及NF-κB信號通路活化來減輕發炎。茜草酸則能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進一步減少發炎反應。

這些抗發炎功效已在體外及動物實驗中獲得證實。體外研究顯示,茜草根提取物能抑制白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其他促發炎細胞因子合成,並減輕炎症引起的細胞損傷。動物實驗中,茜草根提取物有效減輕小鼠和大鼠的關節炎、腸炎等炎症性疾病症狀。然而,茜草根的抗發炎功效在臨床上仍待充分驗證,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其療效與安全性。

茜草根的炮製


茜草及茜草炭處理流程

  1. 揀凈雜質
  2. 除去蘆苗
  3. 洗凈
  4. 潤透
  5. 切片
  6. 曬乾
  7. 取茜草片
  8. 置鍋內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內部老黃色
  9. 噴灑清水
  10. 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茜草根注意事項重點

  1. 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忌服。
  2. 畏鼠姑,勿與鼠姑同用。
  3. 勿犯鐵與鉛,不可用鐵器或鉛器盛裝或煎煮。
  4. 病人若加泄瀉,飲食不進者勿服。
  5. 氣虛不攝血及脾寒者勿用。
  6. 精虛血少者,脾虛胃弱者,陰虛火勝者俱禁用之。
  7. 無瘀滯者忌投。

茜草根相關的方劑


茜草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月經稀少閉經皮膚顏色發黃牙齦出血吐血大便出血黃疸損傷赤白帶白帶腹痛月經不調疼痛產後腹痛乳腺炎痢疾腸炎

茜草根含有的化學成分


紫茜素(Purpurin), 茜素(Alizarin), 偽紫茜素(Pseudopurpurin), 茜草色素 (混合物)(Madder pigments (mixtur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