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涼血五根湯中加入白茅根,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涼血止血: 白茅根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津之效。對於熱毒入血、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白茅根能清熱涼血,達到止血的效果。
- 利尿消腫: 白茅根具有利尿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排除熱毒,減輕水腫。對於血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白茅根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涼血五根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熱毒蘊結所致的出血症狀,如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等,與涼血五根湯中其他藥物如生地黃、赤芍藥等相輔相成,達到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效果。
- 利濕通淋,消腫止痛:天花粉亦具利濕通淋、消腫止痛之功效,可以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淋證、帶下病、水腫等症狀,在涼血五根湯中,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如滑石、車前子等,達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效果。
「涼血五根湯」中包含茜草根,主要基於其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茜草根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清熱涼血作用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內蘊而導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同時,茜草根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進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因此,在「涼血五根湯」中加入茜草根,能夠更好地發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止血、消瘀的效果。
「涼血五根湯」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紫草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出血、腫痛等症狀,紫草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病患的痛苦。
- 活血化瘀: 紫草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對於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症狀,紫草能起到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涼血五根湯中包含板藍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板藍根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發熱口渴等症狀,板藍根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緩解病症。
- 抗菌消炎:現代研究表明,板藍根含有抗菌成分,對多種細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有助於抵抗感染,促進傷口癒合。涼血五根湯中包含板藍根,能加強方劑的抗菌消炎效果,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涼血五根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血熱發斑,熱毒阻絡」所致的皮膚病症,其特點在於:
- 病機核心:血分熱盛,熱毒鬱滯經絡,迫血外溢肌膚,形成紅斑、紫癜或結節。
- 病症特徵:
- 多形性紅斑(血風瘡):皮膚多形性紅斑,多因血熱夾風濕熱毒。
- 丹毒初起:熱毒熾盛,發於肌表,局部紅腫熱痛。
- 紫癜、結節性紅斑(瓜藤纏):熱毒燔灼血絡,血溢成瘀,凝聚為紫斑或皮下結節。
- 病位傾向:以下肢為主,因「五根」多性涼下行,契合濕熱毒邪趨下的特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五種「根」類藥物組方,取其性味沉降,直達下肢血分,共奏涼血活血、解毒化斑之效:
白茅根(君藥):
- 甘寒涼血止血,清熱利尿,導血熱從小便出,兼防過度涼遏。
瓜蔞根(天花粉)(臣藥):
- 甘微苦寒,清熱生津兼解毒消腫,主治熱毒蘊結之癰瘡。
茜草根(佐藥):
- 苦寒,既涼血止血,又活血祛瘀,防止血熱致瘀,疏通絡脈。
紫草根(佐藥):
- 甘鹹寒,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專消斑疹紫癜。
板藍根(使藥):
- 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助解血分熱毒。
整體配伍思路
- 涼血與活血並行:白茅根、紫草根清血熱;茜草根、紫草根活血防瘀滯,體現「涼而不凝」之法。
- 解毒與散結兼顧:板藍根、瓜蔞根清解熱毒,瓜蔞根尤擅消散結節。
- 下行導引:諸根類藥物質地沉降,引藥力趨下,契合下肢病變需求。
現代應用推演
此方適用於免疫性或血管炎性皮膚病初期(如過敏性紫癜、結節性紅斑),屬中醫「血熱發斑」證者,以皮損鮮紅、舌紅脈數為辨證要點。
傳統服藥法
白茅根1兩至2兩,瓜蔞根5錢至1兩,茜草根3至5錢,紫草根3至5錢,板藍根3至5錢。
涼血活血,解毒化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紫斑丹毒皮膚瘀血斑疹
相同名稱方劑
涼血五根湯, 出處:《趙柄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白茅根1兩至2兩,瓜蔞根5錢至1兩,茜草根3至5錢,紫草根3至5錢,闆藍根3至5錢。 主治:涼血活血,解毒化斑。主治:血熱發斑,熱毒阻絡所引起的多形性紅斑(血風瘡)、丹毒初起,紫癜、結節性紅斑(瓜藤纏)及一切紅斑類皮膚病的初期偏於下肢者。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