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追魂復還奪命丹中包含丹參,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功效。
丹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並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在方劑中,丹參可幫助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緩解因氣血不通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此外,丹參還可清熱涼血,對於因熱毒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情況也具有一定療效。因此,丹參的加入,不僅有助於解毒,更可幫助患者恢復意識,達到「追魂復還」的效果。
追魂復還奪命丹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在奪命丹中,紅花可加速血液循環,促進藥力滲透,達到更快見效的效果。
- 引導藥性: 紅花性溫,能引導藥性直達病竈,提高藥效。在追魂復還奪命丹中,紅花可以引導其他藥材的藥性深入骨髓,快速發揮其追魂奪命的作用。
紅花在追魂復還奪命丹中,起到活血化瘀和引導藥性的作用,提高藥效,加速見效。
「追魂復還奪命丹」這個方劑名稱帶有濃厚的武俠小說色彩,實際上並不存在於中醫典籍中。
若硬要分析「生地黃」在這個虛構方劑中的作用,可以推測其可能用於: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 緩解中毒: 某些劇毒可能會造成發熱、口渴、神志不清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
然而,中醫藥的運用需要嚴謹的診斷和辨證論治,任何藥物都不可隨意使用,更不可憑藉虛構的方劑名稱臆測其藥效。
追魂復還奪命丹中加入三稜,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活血化瘀:三稜性味辛溫,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三稜,旨在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各種症狀。
- 消腫散結:三稜的消腫散結作用有助於化解體內積聚的瘀血,減輕疼痛,促進恢復。此外,三稜還能通絡止痛,緩解因瘀血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
總之,三稜在追魂復還奪命丹中扮演着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重要角色,有助於增強方劑的療效。
「追魂復還奪命丹」方劑中加入三七,主要有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三七性溫,味甘微苦,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三七,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緩解因外傷、中毒等原因造成的瘀血阻滯,恢復生機。
- 補氣益血: 三七亦能補益氣血,有助於提升患者的抵抗力,使其更易於恢復健康。此功效對於因氣血不足而造成的虛弱、乏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三七在「追魂復還奪命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活血化瘀,也能補氣益血,為患者的康復提供更全面的幫助。
追魂復還奪命丹中加入莪朮,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止痛: 莪朮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通經絡,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有助於舒緩中毒者因毒素阻礙經脈引起的疼痛。
- 消積化瘀: 莪朮能消食化積,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幫助身體分解毒素,排除毒素,減輕中毒症狀。
總而言之,莪朮在追魂復還奪命丹中起到行氣止痛、消積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中毒症狀,提高藥效。
「追魂復還奪命丹」中添加牡丹皮,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此丹名為「奪命」,實則意在「救命」。其毒性強,需以牡丹皮的寒涼之性解毒,防止藥性過於猛烈,傷及臟腑。同時,牡丹皮能活血化瘀,緩解藥物對人體的毒性反應,確保藥效發揮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患者安全。
追魂復還奪命丹中加入桃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特性。
桃仁味苦甘,性微溫,入心、肝、肺經。其藥理作用主要表現在:
- 活血化瘀: 桃仁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 桃仁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可減輕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在追魂復還奪命丹中,桃仁可能用於治療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疾病,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追魂復還奪命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的茜草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茜草根,古稱「茜」,歷史悠久,廣泛應用於中醫藥中。其主要功效在於活血化瘀,和血調經,對於血液循環不暢、經絡阻塞引起的多種病症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茜草根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能,對於一些由於毒素積聚而引起的腫痛症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在追魂復還奪命丹中,茜草根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追魂」過程更加順利,還能幫助調理身體的陰陽平衡,以此增強情緒的穩定性。由於其特有的活血化瘀作用,茜草根更能在應對緊急情況以及生命危機時起到關鍵作用,進而在整個方劑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治療時,茜草根的使用是基於其強大的醫療潛力及歷代臨牀經驗的積累,可謂是中醫精華的體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追魂復還奪命丹」主治「瘀血凝滞在腹,作痛欲死」,意指腹中因瘀血阻塞導致劇烈疼痛,甚至危及性命。此方名「追魂」、「奪命」,反映其用於急重症,意在快速破血逐瘀、通絡止痛,挽救危急。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破血逐瘀為核心
- 三稜、莪朮: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直攻腹中瘀結。
- 桃仁、紅花:協同活血通經,桃仁潤腸通便,助瘀血從下焦排出。
- 丹參、丹皮:涼血活血,丹參兼能祛瘀生新,丹皮清瘀熱防化火。
止血防損,瘀去新生
- 田三七、山羊血:三七化瘀止血,山羊血傳統認為可「散血解毒」,二者防止破血過猛導致出血。
- 茜根、生地:茜根涼血化瘀,生地滋陰養血,兼防血熱傷陰。
通絡止痛與佐使之藥
- (火帚)尖(疑為「火硝」或特定草藥俗稱):可能具散結通竅之效,加強逐瘀力。
- 烏臼(或為「烏藥」之誤):若為烏藥,則助行氣止痛,氣行則血行。
特殊服法強化藥效
- 酒兌童便:酒性辛熱助藥力上行,童便(人尿沉澱)古代認為能降火消瘀。
- 馬尿和白糖:馬尿傳統用於「消瘀通淋」,白糖緩和藥性,和胃防傷正。
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以「峻逐瘀血」為主,結合涼血養陰、行氣止痛,適用於急性瘀血閉阻(如跌打損傷後腹內瘀血、婦科血瘀暴痛或癥瘕積聚)。其設計邏輯為「破中有守」,既猛烈攻瘀,又兼顧止血與陰血滋養,避免過耗正氣。然方名與組方均顯示其為急救之用,非尋常瘀血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山羊血3錢,丹參3錢,紅花1錢5分,生地3錢,三稜1錢5分,田三七1錢,莪朮1錢,丹皮1錢5分,桃仁7粒(去皮尖),(火帚)尖5錢,茜根1錢,烏臼1錢。
酒兌童便送下,馬尿和白糖兌服尤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追魂復還奪命丹, 出處:《青囊全集》卷上。 組成:山羊血3錢,丹參3錢,紅花1錢5分,生地3錢,三棱1錢5分,田三七1錢,莪朮1錢,丹皮1錢5分,桃仁7粒(去皮尖),(火帚)尖5錢,茜根1錢,烏臼1錢。 主治:瘀血凝滯在腹,作痛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