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灰湯中的大薊,其加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 大薊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因熱毒蘊結或外傷所致的出血症狀。十灰湯本身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而大薊的加入能加強其涼血止血的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 清熱解毒: 大薊除了止血外,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發熱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十灰湯中其他藥材如黃芩、黃連等也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大薊的加入可協同這些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功效。
十灰湯中包含小薊,主要是因為小薊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十灰湯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症。小薊入肝經,能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可有效抑制血熱妄行,達到止血的目的。同時,小薊還能清熱解毒,緩解血熱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進一步加強方劑的療效。因此,小薊的加入,不僅能起到止血作用,還能清熱解毒,使十灰湯的療效更加全面。
在中藥方劑「十灰湯」中,荷葉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的功效。荷葉性涼味甘,能夠清熱解暑、利尿消腫,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高熱、水腫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荷葉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利尿作用,對改善熱性疾病和水腫症狀非常有益。
十灰湯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側柏葉性涼,味苦澀,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十灰湯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等症。側柏葉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抑制血熱上炎,並能收斂止血,達到止血的效果。
此外,側柏葉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更好地治療出血症。
十灰湯中包含血餘炭,主要原因有二:
一、 止血消瘀: 血餘炭為血竭之炭,性寒,能涼血止血、消瘀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十灰湯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而血餘炭的止血消瘀作用,正好能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目的。
二、 引導藥力: 血餘炭質地輕,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提高藥物療效。十灰湯中多為重質藥物,加入血餘炭可起到引導藥力、深入病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十灰湯方劑中,加入白茅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利濕: 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十灰湯本身以清熱利濕為主,白茅根加入其中,可增強其清熱利濕之效,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
- 止血生肌: 白茅根亦具止血生肌之效,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出血症狀,如血尿、血便等,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因此,白茅根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十灰湯清熱利濕的功效,同時也輔助止血生肌,使療效更加全面。
十灰湯中包含茜草根,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主要功效:
1. 涼血止血:茜草根性寒,入血分,能清熱涼血、止血消腫。十灰湯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茜草根的涼血止血功效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有效控制出血。
2. 活血化瘀:茜草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十灰湯中加入茜草根,不僅能止血,也能預防出血後瘀血阻滯,促進傷口癒合。
十灰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十灰湯以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為主,而梔子則能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目的。
- 緩解熱毒壅盛,促進排泄: 十灰湯主治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梔子能清熱解毒,並促進排泄,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改善血熱妄行的狀況,進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十灰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源於其瀉下攻積、清熱解毒的功效。
- 瀉下攻積: 十灰湯主治積聚頑固、腹脹疼痛等症,而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的功效,可有效清除腸胃積滯,緩解腹脹疼痛。
- 清熱解毒: 十灰湯中其他藥物如芒硝、滑石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大黃的加入更能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消炎止痛。
總之,大黃在十灰湯中的加入,能夠充分發揮其瀉下攻積、清熱解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積聚頑固、腹脹疼痛的效果。
十灰湯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涼血止血: 蒲黃性涼,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十灰湯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蒲黃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止痛,有助於改善出血症狀。
- 利尿通淋: 蒲黃還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進尿液排出,清除體內濕熱,對於伴隨血熱而生的淋症也有輔助治療效果。十灰湯中加入蒲黃,既能止血,又能利尿,更能有效地緩解病患的痛苦。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灰湯」主治功效分析
《證治針經》提及「熱躁」、「嘔逆噁心」等症狀,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需詳察病因,不可一概而論。此處所附《醫級》摘要中,則直接點明「血痢不止,約營煎五黑散十灰湯」,揭示了十灰湯在治療血痢方面的應用。結合十灰湯的組成藥材,可深入探討其治療原理與主治功效。
十灰湯的組成與藥性分析:
十灰湯以十味藥材組成,其中多數藥物具有止血之效,並兼具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 止血類藥物:
- 大薊、小薊: 兩者皆能涼血止血,大薊更偏重於清熱解毒,小薊則利尿。
- 荷葉: 清熱解暑,並兼具止血化瘀之效。
- 側柏葉: 涼血止血,同時清熱生津。
- 血餘炭: 性質收斂,能止血化瘀解毒。
- 白茅根: 清熱利尿,兼具止血涼血之效。
- 茜草根: 活血止血,調經止痛。
- 蒲黃: 涼血止血,調經散瘀。
- 清熱解毒類藥物:
- 梔子: 清熱涼血,利尿止血。
- 大黃: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但性味峻猛,用量需謹慎。
治療原理分析:
十灰湯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涼血止血: 方中多味藥物,如大薊、小薊、側柏葉、白茅根、蒲黃等,皆有涼血止血之效,針對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證,能直接清熱涼血,使血歸於脈,達到止血之效。
- 化瘀散瘀: 血餘炭、荷葉、茜草根等藥物,具有化瘀散瘀之功,針對出血時可能伴隨的瘀血,能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止血,避免血瘀作祟,形成新的出血。
- 清熱利濕: 梔子、大黃、白茅根等藥物,能清熱利濕,針對濕熱下注所致的血痢,能清解濕熱,引導濕邪下行,有助於止血。
- 綜合調攝: 十灰湯組方,寒溫並用,使清熱、止血、化瘀等作用相互協調,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十灰湯主要功效為止血、涼血、清熱、化瘀。其主治以各種血癥為主,如《醫級》所言「血痢不止」,正說明其在治療血痢方面的應用。具體而言,凡是因血熱、血瘀、濕熱等原因導致的出血性疾病,皆可考慮使用十灰湯。古代文獻提及的「一切血癥」,涵蓋範圍較廣,包括但不限於:
- 血痢: 腹痛、裏急後重,大便帶血,是十灰湯的傳統主治病症。
- 吐血、衄血: 因熱邪迫血妄行或瘀血阻絡所致的吐血、鼻衄等。
- 便血: 由於腸道濕熱或瘀血所致的便血。
- 婦女崩漏: 因血熱、血瘀等引起的婦女經期出血過多。
- 外傷出血: 可用於外傷出血的輔助治療。
總結:
十灰湯是一首以止血為主,兼具清熱、化瘀之效的方劑。其組成藥物多性偏寒涼,能有效處理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同時,方中亦有化瘀藥物,能針對血瘀之症,使瘀血消散,有助於止血。在臨牀應用上,凡屬血熱、瘀血、濕熱所致的出血,皆可參考使用,可謂一首治療血癥的良方。
傳統服藥法
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亂發、茅根、茜根、山梔仁、大黃、蒲黃、老絲瓜。
各燒存性,研細,碗蓋於地1宿。
藕汁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涼血止血之功效,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灰湯, 出處:《醫鈔類編》卷七。 組成: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亂發、茅根、茜根、山梔仁、大黃、蒲黃、老絲瓜。 主治:一切血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