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耳飲

SANG ER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腎經 21%
肺經 13%
大腸經 13%
脾經 12%
心經 4%
胃經 4%
肝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桑耳飲中加入木耳,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 木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桑耳飲多用於治療熱病、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木耳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症狀。
  2. 滋陰潤肺: 木耳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滋陰潤肺、益氣補血的功效。桑耳飲中加入木耳,可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肺燥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桑耳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桑耳燥熱之性:桑耳性寒,入肺經,擅長清熱解毒,但其寒涼之性易傷脾胃,而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疼痛之效,可緩解桑耳的燥熱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2. 協同清熱解毒作用:白芍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與桑耳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更好地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

因此,桑耳飲中加入白芍,不僅能平衡桑耳的寒涼之性,還能提高其清熱解毒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桑耳飲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涼血: 地榆味苦寒,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效,可有效控制桑耳所致的出血症狀,尤其適用於熱證所致的出血,如鼻衄、咯血等。
  2. 清熱解毒: 地榆能清熱解毒,可緩解桑耳引發的熱毒症狀,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地榆與桑耳相配,可有效緩解桑耳所致的出血、熱毒等症狀,起到清熱涼血、止血解毒的作用。

桑耳飲中加入茜草根,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茜草根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桑耳飲本身以滋陰清熱、解毒消腫為主,加入茜草根可以增強其清熱涼血的效果,並輔助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熱毒壅滯、血瘀阻絡導致的症狀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桑耳飲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的功效,能改善因陰虛血虧引起的耳鳴、耳聾等症狀。桑耳本身也具滋陰補腎的作用,兩者配合能更有效地改善耳部疾病。
  2. 固本培元:阿膠能促進紅血球生成,增加血液循環,改善血液供應,從而改善耳部組織營養,促進聽力的恢復。同時,阿膠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耳部疾病的復發。

總之,桑耳飲中加入阿膠,既能針對耳鳴、耳聾等症狀進行治療,又能改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桑耳飲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陽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桑耳本身偏寒涼,加入艾葉可以中和其寒性,防止過寒傷陽,並有助於提升藥效。
  2. 化瘀止痛:艾葉能活血化瘀,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有緩解作用。桑耳飲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疼、鼻塞等症狀,艾葉的加入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增強藥效。

桑耳飲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其鎮靜安神、收斂止汗之效。

龍骨味甘鹹,性平,入心、腎經,具安神定志、固精止汗之功效。桑耳飲為治療盜汗、心神不寧的方劑,龍骨能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寧,並收斂固澀,減少汗液分泌,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桑耳飲 」

  • 艾葉: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治療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 地榆: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治療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
  •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治療貧血、經期不順、產後失血等。
  • 龍骨: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治療神經緊張、焦慮不安、腸胃不適、腹瀉等。
  • 茜草根:活血通經、利尿消腫、清熱涼血,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血腹痛等。

總體功效

中藥方劑「桑耳飲」,主要成分是木耳、白芍、地榆、茜草根、阿膠、艾葉、龍骨,功效是產後血崩。該方劑中的各味中藥成分具有止血、補血、活血化瘀、清熱涼血、安神止驚等功效,共同作用可達到止血、調經、補養氣血的作用,適用於產後血崩、經期延長、月經不調等情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桑耳飲具有補氣養血、止血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便秘、尿黃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桑耳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桑耳(微炙)1兩,芍藥1兩,地榆1兩,茜根1兩,牛角腮(燒灰)1兩,阿膠(炙令燥)1兩,艾葉3分,雞蘇3分,白龍骨2兩。 主治:産後下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