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鬱金湯

ZHI ZI YU J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5%
心經 13%
脾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8%
腎經 6%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鬱金湯中含有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熱性病症,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尿赤等。
  2. 利膽退黃:梔子具有利膽退黃的作用,可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肝膽功能,治療黃疸等肝膽疾病。

梔子與鬱金搭配,相輔相成,清熱瀉火,利膽退黃,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濕熱黃疸等病症。

梔子鬱金湯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鬱金味苦辛,性寒,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梔子性寒,味苦,歸心、肝、胃經,亦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之效。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之效,用於治療熱毒蘊結、血瘀阻滯所致的黃疸、癤腫、疔瘡等病症。
  2. 疏肝理氣,消腫止痛:鬱金還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胸脅脹痛等症狀。梔子則能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二者合用,可以起到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熱毒蘊結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等病症。

梔子鬱金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針對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

方中梔子、鬱金清熱解毒,但可能導致燥熱傷肺,進而出現咳嗽、痰多等症。川貝母性寒,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緩解梔子、鬱金的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加平和,達到清熱解毒而不傷肺的效果,同時也能改善痰多咳嗽的症狀。

梔子鬱金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鬱金、梔子清熱解毒,但可能導致血熱瘀滯,牡丹皮加入可以輔助清熱涼血,緩解血瘀,使藥效更趨平和。

2. 抑制肝火: 方劑中鬱金、梔子主要針對肝膽鬱熱,但肝火旺盛者,易導致血熱瘀滯。牡丹皮入肝經,可抑制肝火,防止肝火過盛,進一步促進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的作用,使治療更加完善。

在中藥方劑「梔子鬱金湯」中加入輕粉,主要是利用輕粉的解毒殺蟲、收斂止汗功效。輕粉能幫助清熱解毒、收斂止汗,對於治療熱毒所致的膿腫、濕疹等皮膚病變有一定的療效。與梔子、鬱金等其他草藥相配伍,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熱毒內盛所致的疾病。

梔子鬱金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梔子鬱金湯主治濕熱蘊結,肝膽鬱熱所致的黃疸、脅痛、發熱、口苦、尿赤等症,黃連能清瀉肝膽之熱,使濕熱消散,達到解毒止痛的效果。
  2. 佐使梔子,增強清熱作用: 梔子味苦性寒,亦有清熱瀉火之效,但其偏於清泄上焦之熱,而黃連則更能清瀉中焦、下焦之熱。兩藥合用,可使清熱之效更為顯著,更能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目的。

梔子鬱金湯中加入橘紅,主要考量其疏肝理氣、止咳化痰之效。

橘紅性溫,入肺、肝經,能宣散肺氣,理氣止咳。 方中鬱金、梔子清熱解毒,但恐傷脾胃,橘紅溫肺散寒,可緩解其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

此外,橘紅又能降逆止嘔,配合鬱金行氣止痛,可改善胸膈痞悶、噁心嘔吐等症狀,提升療效。

梔子鬱金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方中梔子清熱瀉火,鬱金行氣解鬱,可能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茯苓可健脾利濕,緩解藥物對脾胃的負擔,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利用。
  2. 協調藥性: 茯苓甘淡滲利,可調和梔子、鬱金的苦寒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同時也能促進藥物下行,使藥效更有效地發揮。

梔子鬱金湯中加入紅麴,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麴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梔子鬱金湯主治肝鬱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脅肋脹滿、月經不調等症,紅麴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加強藥效。
  2. 行氣止痛: 紅麴能行氣止痛,對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與梔子、鬱金等藥物合用,可以更有效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梔子鬱金湯中加入茜草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茜草根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與方中梔子、鬱金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肝膽濕熱所致的瘀血阻滯,減輕疼痛和發熱等症狀。
  2. 清熱解毒:茜草根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清除肝膽濕熱,達到清熱利濕、消炎止痛的效果。

因此,茜草根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還能更全面地解決肝膽濕熱所引起的各種症狀,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梔子鬱金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止痛之效。梔子鬱金湯主治肝鬱氣滯、胸脅脹痛、脘腹痞滿、失眠等症,香附的加入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疏通,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香附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肝鬱脾虛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等症狀。梔子鬱金湯中含有梔子、鬱金等清熱解毒藥,可能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香附的加入可以起到調節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害。

主治功效


梔子鬱金湯:

由梔子、鬱金、川貝母、牡丹皮、輕粉、黃連、橘紅、茯苓、紅麴、茜草根、香附等多種中藥組成的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健脾化痰等功效。

川貝母:

  • 清肺熱、化痰止咳
  • 平喘、鎮咳、祛痰
  • 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茯苓:

  •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
  • 清熱利尿、祛風除濕
  • 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黃連: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主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等症狀
  • 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
  • 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
  • 止血、斂瘡、止瀉

橘紅:

  • 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 補陽益氣、散結、燥濕
  • 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

牡丹皮:

  • 清熱瀉火、活血化瘀
  • 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
  • 擴張血管、增強血管壁強度、促進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循環、止血

茜草根:

  • 活血通經、利尿消腫、清熱涼血
  • 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尿路感染、痢疾、黃疸等疾病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吸收及排出的作用

香附:

  • 理氣解鬱、疏肝理氣
  • 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
  • 補益氣血,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

鬱金:

  • 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
  • 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
  • 辛散性味有助於活血止痛、行氣解鬱
  • 性苦辛,味寒,歸肺、肝、脾經,能清肝降火、行氣止血
  • 性辛、苦,入肝、心及脾經,有清熱涼血、解鬱開竅之效
  • 性溫,溫能祛寒,寒去則腐肉自消

梔子:

  • 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
  • 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
  • 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紅麴:

  • 活血化瘀、消食化積
  • 辛散性味有助於活血止痛、行氣解鬱
  • 促進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
  • 健脾益氣,溫中活血,促進消化吸收

輕粉:

  • 化腐生肌、清熱燥濕
  • 殺蟲止癢、收斂止汗
  • 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
  • 濕瘡、痱子、腳氣、肛門瘙癢等症狀

總結:

梔子鬱金湯是傳統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健脾化痰等功效,適用於多種疾病,如虛損、積痰積瘀等。其組成成分包括梔子、鬱金、川貝母、牡丹皮、輕粉、黃連、橘紅、茯苓、紅麴、茜草根、香附等多種中藥,各味中藥協同作用,可以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但使用前應諮詢合格的中醫或中醫師,以便更安全有效的用藥。

傳統服藥法


梔子、鬱金、貝母、丹皮、蘇子、黃連、橘紅、茯苓、紅曲、茜根、香附。
上以水煎,沖服益元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慎用。
  2. 脾胃虛寒者慎用。
  3.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鬱金湯, 出處:《不居集·下集》卷十一。 組成:梔子、鬱金、貝母、丹皮、蘇子、黃連、橘紅、茯苓、紅曲、茜根、香附。 主治:虛損,積痰積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