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 in the heart and stomach
心胃火熱盛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與中藥加以改善!
雲端中醫編輯組- 最後更新:2025-10-18
「心胃火盛證」是一個常見的實熱證,因為體內火熱熾盛而出現的運化失常、胃氣不降、火邪上攻的一類症狀的概稱,導致心火與胃火同時亢盛的病理狀態。
這是一個典型的「心臟」與「胃腑」同病的狀態,可以分開探討:
- 心火亢盛:心在中醫裡主血脈、藏神,開竅於舌。心火亢盛會擾亂心神,並引發舌頭與面部的相關症狀。
- 胃火熾盛:胃在中醫裡主受納、腐熟水穀,其氣以降為順。胃火熾盛會導致腐熟功能過於亢進,消耗體內津液,並導致胃氣上逆。
當這兩種「火」同時存在且相互影響時,就形成了「心胃火盛證」。心火可以下移於小腸(心與小腸相表裡),而胃火則易於上行,兩者交織,使得熱象非常明顯。
心胃火盛證經常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有胃熱,在透過不良生活習慣或其他因素引發,常見如下:
- 飲食不節(最常見):長期嗜食辛辣、油炸、燒烤等溫燥食物(如辣椒、花椒、羊肉、炸雞)。過量飲酒,尤其是高度酒。暴飲暴食,損傷脾胃,積滯化熱。
- 情志失調:長期精神壓力大、憂思過度,氣機不暢,鬱而化火。經常惱怒、煩躁,導致肝火旺盛,肝火橫逆犯胃,並引動心火。
- 外感熱邪:外感溫熱病邪,入裡化熱,影響心與胃的功能。
- 勞累過度:長期熬夜、睡眠不足,耗傷陰液,導致陰虛不能制陽,虛火內生,日久可轉為實火。
當人體內同時出現「心火」與「胃火」亢盛時,通常會呈現以下症狀:
一、心神方面(心火亢盛)
出現心煩失眠,嚴重時煩躁不安,甚至狂躁譫語;多夢易醒、夢境紛亂;注意力不集中、思緒混亂、胸悶胸痛。
中醫認為心火上炎,擾亂心神,使「神不內守」,故見精神不寧與失眠多夢等症。
2025年10月期間,天氣非常的炎熱,有一位會員就回報,天氣只要炎熱,她的心臟就會開始嘣嘣跳(心悸),這就是典型心火抗盛的症狀。
另外一位會員回報,在2025年10月這段秋老虎的時間裡,他每天都覺得上半身熱哄哄的,深夜都會自然醒來無法入睡,一定要吹冷氣才行。
二、口腔與舌齒方面(心開竅於舌,胃絡於齦)
可見口腔潰瘍、舌頭生瘡而疼痛劇烈;牙齦腫痛或牙齒出血,伴隨口氣臭穢(口臭)、口舌生瘡。並有口渴、喜冷飲等現象。火性炎上時,心火與胃火循經上攻口腔,熱盛傷津,津液不足而導致口渴。
2025年10月期間某會員分享,他的舌頭感到非常疼痛,吃東西的時候感到很不舒服,持續3服用「黃連解毒湯」才明顯改善。
三、消化方面(胃火熾盛)
症狀包括消穀善飢(食量大而易餓)、胃脘灼痛(胃部灼熱感)、噯氣、吞酸,甚至噁心嘔吐;同時可見大便乾結或便秘,小便短赤。胃火過盛使腐熟功能過度亢進,胃氣不降反逆上,火盛耗傷津液,腸道失潤而便秘。
四、全身表現
面紅目赤、身體發熱、怕熱喜冷;舌質紅、舌苔黃厚甚至乾燥起刺;脈象多見滑數或洪大有力。這是「實熱內盛」的典型表現,顯示體內火邪旺盛,陰津受損。
由於心主血,胃主降,胃是「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心胃火熱熾盛,絡脈受傷,血因熱迫而妄行,胃氣上逆。所以容易出現口舌生瘡潰爛,吐血,衄血,出血色鮮紅或暗紫。
雖然表面上看來是在胃,事實上是受到心火影響導致胃絡受傷造成。由於心胃之火上炎,熏蒸於口、舌,火熱熾盛而口舌生瘡。
改善心胃之火的方法,就是清熱瀉火,生津潤燥,透過清心火及瀉胃火,透過通便給邪熱以出路,透過養陰防止火熱傷陰,運用中藥是好方法。
心胃火盛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吐血」、「口瘡」等疾病中。常常與「心火亢盛證」、「胃熱證」、「上焦燥熱證」一起討論。
「心火亢盛證」和「心胃火盛證」都有火氣上炎的表現,例如心煩、口苦、口舌生瘡等。不過,兩者還是有一些差別。
心火亢盛證主要是心火太旺,會讓人感到煩躁、容易發脾氣、睡不著、做夢多,屬於「心神不安」的情況。若火氣往下移到小腸,還可能出現小便短赤、排尿灼熱或澀痛等問題。
心胃火盛證除了上述心火症狀外,還會出現胃部不適,例如胃痛、胃灼熱、噁心、嘔吐,甚至吐血等,說明胃的火氣也太旺了。
胃熱證和心胃火盛證一樣,都屬於「實熱證」,也就是體內積熱太多。兩者都有「胃中火熱蘊結、胃氣上逆」的情況,會導致口乾、口臭、胃部灼熱。但心胃火盛證的火勢更強、更全面,影響不只在胃,也波及到心。
上焦燥熱證與心胃火盛證的症狀有點像,像是心煩、口渴、便祕、小便黃、舌紅苔黃等。不過,上焦燥熱證多半發生在秋天,屬於「燥熱傷肺、肺陰受損」的情況,病位主要在肺與心。而心胃火盛證則不分季節,四季皆可發生,病位集中在心與胃。
心胃火熱的人,絕對禁忌避免所有辛辣、油炸、燒烤、溫補類食物(如辣椒、羊肉、韭菜、龍眼、榴槤)。戒酒、戒菸。
多吃清涼食物,例如綠豆、苦瓜、黃瓜、西瓜、梨、荸薺、蓮藕、冬瓜等清熱生津的食物。
生活習慣,避免熬夜,晚上11點前入睡。充足的睡眠是滋養陰液、平抑陽火的最佳方式。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激動和憤怒。可通過冥想、深呼吸、聽音樂等方式放鬆。
適度運動,進行溫和運動如散步、瑜伽、太極拳,有助於氣機流通,避免過度劇烈運動導致大汗傷陰。
經絡理解圖
從經絡角度深入理解此證候

造成心胃火盛的主要原因
了解3種常見致病因素
飲食作息失調

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經常暴飲暴食。現代人口味重,愛食用過於辛辣、油膩或過於營養、太鹹或太甜的飲食,直接傷害脾胃。
一個人如果體內本來就有胃熱,又吃了過多辛熱的食物,兩火交並產生心胃火盛。
舌相與脈相
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
舌相
Tongue Characteristics
脈相
Pulse Characteristics
臨床症狀或疾病
常見的相關症狀表現
經絡型態分析
從經絡測量數據分析證候表現
基於「臟腑別通」關係,心胃的影響連動性是很高的,因為心包經與胃經互為臟腑別通,心經與膽經互為臟腑別通,因此心經與心包經異常時,通常會立即影響到膽經、胃經。
因此心臟與人體的脾胃消化系統密切相關,「心胃火熱」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症狀。
從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中發現,由於心包經與胃經以虛證為主,心經以實證為主,因此要看到心包經、心經與胃經同為實證的機率較低(約4%)。
大家印象中都以為應該是夏天時心火、胃火比較旺盛,但是從經絡數據看來,心經與胃經的能量,反而在冬天最強。
夏天要注意的是三焦火與胃經的關係,因此真正會造成心胃火旺的經絡型態,是以三焦經+胃經實證這種經絡型態為主,機率大約在(14%)。
體內心火胃火旺盛的人,絕對要調整飲食,避免所有辛辣、油炸、燒烤、溫補類食物(如辣椒、羊肉、韭菜、龍眼、榴槤)。戒酒、戒菸。
多吃一些清涼食物,例如綠豆、苦瓜、黃瓜、西瓜、梨、荸薺、蓮藕、冬瓜等清熱生津的食物。
尤其是要避免熬夜,晚上11點前入睡。充足的睡眠是滋養陰液、平抑陽火的最佳方式。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激動和憤怒。可通過冥想、深呼吸、聽音樂等方式放鬆。
適度運動:進行溫和運動如散步、瑜伽、太極拳,有助於氣機流通,避免過度劇烈運動導致大汗傷陰。
1胃經-左側嚴重實證, 右側嚴重實證

經絡型態

出現機率
兩側經絡皆嚴重實證,出現機率較低,相對在冬天時容易出現這種現象。由於現代人出現胃經嚴重實證機率較低,因此出現時,請注意胃火相關症狀。
相關典籍
古代醫學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點擊按鈕查看詳細典籍內容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淤血病脈證治第十六》:「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 《瘍醫大全》引馮楚瞻:「滿口生瘡者,名曰口糜,若白細點子生於上顎者,名曰七星瘡也。總不外乎心、肺、胃三經之蘊熱……。」
- 《諸病源候論》說:「上焦有邪則傷諸臟,臟傷則血下入於胃,胃得血則悶滿氣逆,氣逆故吐血也。」
- 唐容川:「大黃一味,能推陳致新,……既速下降之勢,又無遺留之邪。」
- 《內經》:「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討論留言
與其他用戶分享經驗與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