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一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5)

1. 中暑門

以上五味㕮咀,分二服,每服用二碗水,煎取一碗,去柤放冷。候日午時,先取香熟甜瓜一枚,切去皮作十二片,先嚼瓜一片,呷藥一、二呷,送下了再如前嚼瓜一片,呷藥一、二呷,看吃得幾片,以藥汁盡為度。不損脾胃,不動臟腑,須是覺大煩時服之。

春澤湯,治伏暑發熱,煩渴引飲,小便不利,兼治傷寒陰陽不分,疑似之間,最宜服此。

澤瀉(三錢),豬苓(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桂心(一錢),人參(一錢半),柴胡(一錢),麥門冬(一錢半)

渴甚,去桂加五味子、黃連各二錢。

上㕮咀,每服七錢,水一盅半,燈心二十莖,煎一盅,食遠服。

香薷丸,治大人小兒傷暑伏熱,燥渴瞀悶,頭目昏眩,胸膈煩滿,嘔噦噁心,口苦舌乾,肢體困倦,不思飲食,或發霍亂,吐利轉筋,並宜服之。

香薷(去根一兩),紫蘇(去粗梗),乾木瓜,藿香(洗淨沙土),茯神(去木各五錢),甘草(炙),檀香(銼),丁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細嚼溫湯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兒每服半丸,不拘時候。

辰砂益原散,治伏暑,煩渴引飲,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辰砂(三錢),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白沸湯調下。

二氣丹,治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悶,或頭痛、噁心,並皆治之。

硝石,硫磺(各等分)

上為末,銀器內文武火炒令鵝黃色,再碾細,用糯米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新汲水送下。

來復丹,治伏暑傷脾,水瀉腹痛,陰陰不分,此藥大有神效。

方見痼冷門。

白話文:

[中暑門]

上述藥方研磨成粉末,分成兩劑服用,每劑用兩碗水煎成一碗,去除藥渣後放涼。等到中午時分,先取一個香甜的熟瓜,去皮切成十二片,先嚼一片瓜,再喝一、兩口藥汁送下,然後再像之前一樣嚼一片瓜,喝一、兩口藥汁,以此類推,直到藥汁喝完為止。此藥不傷脾胃,不損傷臟腑,只有在感到極度煩躁時才服用。

春澤湯,用於治療伏暑引起的發熱、口渴欲飲、小便不利,也治療傷寒陰陽不調、症狀模糊不清的情況,尤其適合服用此方。

藥材:澤瀉(三錢)、豬苓(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桂心(一錢)、人參(一錢半)、柴胡(一錢)、麥門冬(一錢半)

若口渴嚴重,則去掉桂心,加入五味子、黃連各二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七錢,用一碗半水,加燈心草二十根,煎成一碗藥汁,飯後服用。

香薷丸,用於治療大人小孩因傷暑或伏暑引起的燥熱口渴、胸悶煩躁、頭暈目眩、胸膈飽脹、嘔吐噁心、口苦舌乾、肢體倦怠、食慾不振,或伴有霍亂、嘔吐腹瀉、抽搐等症狀。

藥材:香薷(去根一兩)、紫蘇(去粗梗)、乾木瓜、藿香(洗淨泥沙)、茯神(去木各五錢)、甘草(炙)、檀香(銼)、丁香(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如雞頭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至兩丸,細嚼後用溫水或新鮮的井水送服,小孩每次服用半丸,不拘時辰。

辰砂益原散,用於治療伏暑引起的煩渴欲飲、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藥材:辰砂(三錢)、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不拘時辰,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二氣丹,用於治療伏暑導致的傷寒,以及因陰陽失調引起的胃脘痞悶、頭痛、噁心等症狀。

藥材:硝石、硫磺(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在銀器中用文武火炒至鵝黃色,再研磨細緻,用糯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新鮮的井水送服。

來復丹,用於治療伏暑傷脾,導致水瀉腹痛,陰陽失調的症狀,此藥效力顯著。

(來復丹的方劑請參考痼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