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諸氣門

夫氣者,周流一身以為生者也。陽往則陰來,陰往則陽來,一升一降,無有窮也。人稟天地陰陽之氣以生,藉血肉以成其形,一氣周流於其中,以成其神,形神俱備,乃為全體。苟內不動於七情,外不感於六淫,其為氣也,何病之有?至若調攝非宜,致生多證,故《舉痛論》云:百病皆生於氣是也。

白話文:

氣息在全身流動,使人得以存活。陽氣運行時,陰氣就會到來;陰氣運行時,陽氣就會到來;升起和降落交替發生,永無止境。人出生時稟賦了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借著血肉來形成形體,有一股氣息在體內流動,產生了精神,形體和精神俱全,纔算是完整的個體。如果內心不受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外在不受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的侵襲,那氣息正常運行,怎麼會有疾病呢?但是,如果調養不當,就會導致各種疾病,所以《舉痛論》中說:所有的疾病都源於氣息。

夫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憂則氣散,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此九氣之不同也。體虛之人而為七情六淫所幹,以致發而為諸氣證,或為脹滿,或為喘促,或為水腫,或為疼痛,以致為膈、為噎、為疝、為瘕、為嘔吐、為積聚、為泄、為厥、為痰、為風。其證不可悉數,惟當隨其諸證而治之。

白話文:

生氣時氣上升,高興時氣變緩,憂愁時氣分散,悲傷時氣消散,恐懼時氣下降,寒冷時氣收斂,炎熱時氣泄露,驚嚇時氣混亂,思考時氣阻塞。這九種氣的變化是不同的。

身體虛弱的人受到七情六淫的影響,就會發作為各種氣證,例如脹滿、喘促、水腫、疼痛,甚至出現隔氣、噎食、疝氣、瘕腫、嘔吐、積聚、泄瀉、厥逆、痰飲、風證等。這些症狀不勝枚舉,只能根據具體症狀來進行治療。

故婦人宜耗其氣而調其經,男子宜養其氣以全其神,惟氣得暖則行,貴乎流通者也。其脈弦緊牢強者,可治;若虛細而弱者,為難治。臨證之際,宜詳察焉。

七氣湯,治七情之氣鬱結於中,心腹絞痛不可忍者。

白話文:

因此,女性應消耗其氣血以調理經脈,男性應養護其氣血以保全精神,只有氣血得到溫暖才能運行,貴在通暢。脈象緊繃有力的人,可以治療;如果脈象虛弱無力,則難以治療。診察時,應仔細觀察。

人參(去蘆),甘草(炙),肉桂(各一錢半),半夏(湯泡七次,三錢)

白話文:

人參(去皮),甘草(烤過的),肉桂(每樣一錢半),半夏(用滾水浸泡七次,三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遠服。

木香調氣散,治氣滯,胸膈虛痞,噁心,宿冷不消,心腹刺痛。

白話文:

將藥材碾碎混合,作為一劑藥,用兩杯水,加上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飯後服用。

木香調氣散,用於治療氣滯,胸口脹滿虛弱,惡心,宿食不化,心腹刺痛。

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不見火,各二兩),藿香,甘草(炙,各八兩),縮砂(四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用水一盅半,生薑三片、鹽一捻,煎至七分,食遠服;或為細末,用淡鹽湯調二錢服亦可。

白話文:

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未烘焙,各二兩) 藿香、甘草(烘焙,各八兩) 縮砂(四兩)

分心氣飲,治一切氣留滯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以致痞悶,噎塞不通,大便虛秘。

白話文:

分心氣飲:用於治療一切氣滯於胸膈之中,無法順利流通,導致胸悶、噎塞不通、大便不通的症狀。

木香(不見火),丁皮,人參(去蘆),麥門冬(去心),大腹皮,大腹子(炮),桑白皮,草果(去皮),桔梗(去蘆),厚朴(薑製),白朮(各七分半),香附子(炒,去皮毛),藿香(洗淨),紫蘇葉,陳皮(去白,各一錢二分),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燈心十莖,煎至一盅,食遠服。

白話文:

木香(不經過火處理),丁香皮,人參(去除鬚根),麥門冬(去除中心),白芍藥皮,川楝子(經過炮製),桑白皮,草果(去除外皮),桔梗(去除鬚根),厚朴(用薑汁炮製),白朮(各七分半),香附子(炒製後去除外皮和絨毛),藿香(洗乾淨),紫蘇葉,陳皮(去除白色內膜,各一錢二分),炙甘草(五分)

木香流氣飲,治諸風痞塞不通,胸膈膨脹,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口苦咽乾,大小便秘。

白話文:

木香流氣飲,用於治療各種因風邪導致的氣滯不通,胸悶腹脹,臉色浮腫,四肢水腫,口苦口乾,大小便不通暢。

陳皮(去白,一錢半),半夏(湯洗七次),厚朴(去皮,薑製),青皮(去穰),紫蘇葉,香附子(去毛),肉桂(去皮,不見火),蓬莪朮(煨),丁皮(不見火),大腹皮,檳榔,藿香葉,木香(不見火),草果,甘草(炙,各七分),木通(去節),麥門冬(去心),香白芷,赤茯苓(去皮),白朮,乾木瓜,人參(去蘆),石菖蒲(各四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二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時熱服。

白話文:

  • 陳皮(去除白色外層,1.5錢)
  • 半夏(用熱水洗七次)
  • 厚朴(去除樹皮,用薑片醃製)
  • 青皮(去除果肉)
  • 紫蘇葉
  • 香附子(去除毛髮)
  • 肉桂(去除樹皮,未經加熱)
  • 蓬莪朮(乾烤)
  • 丁皮(未經加熱)
  • 大腹皮
  • 檳榔
  • 藿香葉
  • 木香(未經加熱)
  • 草果
  • 甘草(炙烤,各 0.7錢)
  • 木通(去除莖節)
  • 麥門冬(去除種子)
  • 香白芷
  • 赤茯苓(去除樹皮)
  • 白朮
  • 乾木瓜
  • 人參(去除根鬚)
  • 石菖蒲(各 0.4錢)

蟠蔥散,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冷,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膀胱、小腸、腎氣疼痛,及婦人血氣刺痛,並皆治之。

白話文:

蟠蔥散:

適用於治療男女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心腹疼痛、膀胱、小腸、腎氣疼痛,以及婦女經血刺痛等症狀。

延胡索,肉桂(去粗皮),乾薑(炮,各四分),蒼朮(米泔水浸一宿,焙),甘草(炙,各二錢),縮砂(去皮),檳榔,丁皮(各一錢),三稜(煨),蓬朮(煨),茯苓(去皮),青皮(去穰,各七分)

白話文:

延胡索、肉桂(去除粗皮)、乾薑(炮製後,各 4 分) 蒼朮(用米湯浸泡一晚,烘焙後)、甘草(炙製後,各 2 錢) 縮砂(去除果皮)、檳榔、丁皮(各 1 錢) 三稜(煨製後)、蓬朮(煨製後)、茯苓(去除外皮)、青皮(去除果肉,各 7 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連根蔥白一莖,煎至一盅,空心熱服。

聚香飲子,治七情所傷,遂成七疝,心脅引痛,不可俯仰。

白話文:

將以上的藥材做成一副藥劑,使用兩碗水,加上一根連根的蔥白,煎煮至剩下一碗水量時,於空腹時趁熱服用。

聚香飲子這副藥方,用於治療因七種情感傷害所導致的七疝症,以及心臟和脅肋部位牽引疼痛,以致無法彎腰或挺身的情況。

檀香,木香,乳香,沉香,丁香(並不見火),藿香(各一錢),延胡索(炒),片薑黃(洗),川烏(炮,去皮),桔梗(去蘆,炒),桂心(不見火),甘草(炙,各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白話文:

檀香、木香、乳香、沉香、丁香(不經過火烤)、藿香(各一錢) 延胡索(炒過)、片薑黃(洗淨)、川烏(炮製後去除外皮)、桔梗(去除中心空洞,炒過)、桂心(未經火烤)、甘草(炙過,各半錢)

流氣飲子,治男子婦人,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膨脹,嘔吐不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虛浮,四肢腫痛,大便秘澀,小便不通;憂思太過,鬱結不散,腹脹脅肋,氣滯肩背,走注疼痛,及腳氣腫痛,並皆治之。

白話文:

流氣飲劑

**治療對象:**男女

症狀:

  • 五臟功能失調
  • 胸腹之間氣血不通暢
  • 心胸悶塞,呼吸不暢
  • 腹部脹滿
  • 嘔吐、不想吃東西
  • 氣喘
  • 咳嗽多痰
  • 面部浮腫
  • 四肢腫痛
  • 便祕
  • 小便困難
  • 過度憂慮導致氣滯,腹部脹滿、肋間疼痛
  • 肩背氣血不通暢,疼痛走竄
  • 腳氣腫脹

療效:

  • 治療上述所有症狀

紫蘇葉,青皮(去穰),當歸(洗),芍藥,烏藥,茯苓(去皮),桔梗,半夏(湯洗),川芎,黃耆,枳實(麩炒),防風(去蘆),陳皮(去白),甘草(炙,各七分),木香(不見火),大腹皮,檳榔,枳殼(麩炒,各四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服。

白話文:

紫蘇葉、青皮(去籽)、當歸(洗淨)、芍藥、烏藥、茯苓(去皮)、桔梗、半夏(燙洗後用)、川芎、黃耆、枳實(炒過)、防風(去根)、陳皮(去內層白皮)、甘草(炙烤,各七錢)、木香(未經火烤)、大腹皮、檳榔、枳殼(炒過,各四錢)

指迷七氣湯,治七情相干,陰陽不得升降,氣道壅滯,攻衝作疼,宜服。

白話文:

指迷七氣湯用於治療七情相互影響,導致陰陽氣血無法正常運行,氣道阻塞,引起疼痛的病症。

香附子(二錢),青皮(去穰),陳皮(去白),桔梗,蓬朮,官桂藿香,益智仁,半夏(湯洗七次),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香附子(6 克),青皮(去除果肉),陳皮(去除白色部分),桔梗,蓬朮,官桂藿香,益智仁,半夏(以熱水沖洗七次),甘草(炒製,各 3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紫沉通氣湯,治三焦氣滯,不能宣通,腹脅脹滿,大便秘澀。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做成一副藥,用兩碗水煎煮,加入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煎至剩下一碗水量時服用,應在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

紫沉通氣湯,用於治療三焦氣滯不通,導致腹部和脅部脹滿,以及大便乾結不暢的症狀。

紫蘇葉,枳殼(麩炒),陳皮(去白),赤茯苓(去皮),檳榔,甘草(炙,各一錢),沉香,麥門冬(去心),木香(不見火),五味子,桑白皮,黃耆,乾生薑,薄荷葉,荊芥穗,枳實(麩炒,各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溫服。

白話文:

藥材:

  • 紫蘇葉
  • 枳殼(麩炒)
  • 陳皮(去白色部分)
  • 赤茯苓(去皮)
  • 檳榔
  • 甘草(炙,各一錢)
  • 沉香
  • 麥門冬(去心)
  • 木香(未經加熱)
  • 五味子
  • 桑白皮
  • 黃耆
  • 乾生薑
  • 薄荷葉
  • 荊芥穗
  • 枳實(麩炒,各半錢)

三香正氣散,治陰多陽少,手足厥冷,氣刺壅滯,胸膈噎塞,心下堅痞,嘔噦酸水。

白話文:

三香正氣散,治療陰氣過多、陽氣不足,導致手腳冰冷,氣血不通暢,胸膈堵塞,心下有硬塊,噁心嘔吐酸水。

木香(不見火),丁香(各五分),陳皮(去白),厚朴(去粗皮,薑製),益智仁,縮砂仁,香附子(炒,去毛),甘草(各一錢半),乾薑(炮),丁香皮,蓬莪朮(炮),烏藥(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服。

白話文:

木香(不經高溫炒製),丁香(各 5 分)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熬製) 益智仁,縮砂仁,香附子(炒過,去除毛) 甘草(各 1.5 錢),乾薑(炒製) 丁香皮,蓬莪朮(炒製),烏藥(各 1 錢)

分心氣飲,治男婦一切氣不和,或因憂愁思慮,或酒色過傷,或臨食憂煩,或事不遂意,留滯胸膈,脅肋痞悶,嘔吐,頭眩,倦怠,面目痿黃,口舌乾燥,飲食減少,漸覺羸瘦。常服前胡,順三焦。

白話文:

分心氣飲可以治療男女各種氣血不調的症狀,例如因憂愁思慮、縱慾過度、吃飯時心情煩悶、事事不如意而導致胸悶、脅肋脹痛、嘔吐、頭暈、疲倦、面色萎黃、口乾舌燥、食慾不振,逐漸消瘦等。經常服用前胡可以順暢三焦經脈。

紫蘇葉(二錢),羌活,半夏(湯泡七次),官桂,青皮(去穰),陳皮(去白),大腹皮,桑白皮(炒),木通,芍藥,甘草(炙),赤茯苓(各八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燈心十莖,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 紫蘇葉:2錢
  • 羌活:8分
  • 半夏:先用湯泡過7次,再取8分
  • 官桂:8分
  • 青皮:去穰,8分
  • 陳皮:去白,8分
  • 大腹皮:8分
  • 桑白皮:炒過後取8分
  • 木通:8分
  • 芍藥:8分
  • 甘草:炙過後取8分
  • 赤茯苓:8分

四七湯,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為也。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飲嘔逆、噁心,並治之。

白話文:

四七湯,用於治療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導致的氣滯痰凝,痰涎的形態如同破絮或梅核卡在咽喉之間,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這是七種情緒引起的。由於中脘部位氣滯脹滿,導致氣不順暢,或伴有痰液嘔吐、噁心,四七湯都可以治療。

半夏(湯泡七次),茯苓(去皮,各三錢),紫蘇,厚朴(薑製,各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七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半夏(用湯泡七次過後),茯苓(去掉外皮,各取三錢),紫蘇,厚朴(用薑製過,各取二錢)。

以上藥材配成一副藥,用兩杯水來煎煮,加入七片生薑和兩枚大棗,煎煮至剩下約八分滿時,飯後服用。

蘇子降氣湯,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促短氣,煩悶,胸膈噎塞,中脘不快,心腹脹滿,咳嗽痰涎,留飲停積不消,並宜服之。

白話文:

蘇子降氣湯

適應症:

  • 虛火上炎(虛陽上攻)
  • 氣機失調(氣不升降)
  • 上焦旺盛,下焦虛弱(上盛下虛)
  • 痰液過盛(痰涎壅盛)
  • 呼吸急促,氣短(喘促短氣)
  • 心煩意亂(煩悶)
  • 胸腔和橫膈膜堵塞(胸膈噎塞)
  • 胃脘部不適(中脘不快)
  • 心腹脹滿
  • 咳嗽咳痰(咳嗽痰涎)
  • 積液停滯,無法消散(留飲停積不消)

適宜人羣:

具有以上症狀的人羣

紫蘇子(炒),半夏(湯泡,各二錢半),前胡(去蘆),甘草(炙),厚朴(薑製,去粗皮),陳皮(去白,各一錢),當歸(一錢半),肉桂(去粗皮,七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炒過的紫蘇子、用熱水浸泡過的半夏(各半兩),去殼的前胡、炙過的甘草、用生薑炮製的厚朴(去掉粗皮)、去白色內皮的陳皮(各一錢),當歸(一錢半),去粗皮的肉桂(七分)

雞舌香散,治心脾引痛,中脘氣滯,停積痰飲,胸膈脹滿;陰陽不和,臟腑虛弱,並宜服之。

白話文:

雞舌香散,適用於心脾引發的疼痛,中脘氣體滯留,痰液積聚,胸膈脹滿;陰陽失調,臟腑虛弱的人服用。

香附子(炒,去毛),肉桂(去皮),赤芍藥,烏藥,良薑(炒,各二錢),甘草(炙,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入鹽少許,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香附子(炒後去除外殼),肉桂(去除樹皮),赤芍藥,烏藥,良薑(炒後,各二錢重),甘草(炙烤後,半錢重)

三和散,治五臟不調,三焦不和,心腹痞滿,脅肋䐜脹,風氣壅滯,肢節煩痛,頭面虛浮,手足微腫,腸胃燥澀,大便秘難;年高氣弱,並可服之。

方見秘結門

白話文:

三和散,可用來治療臟腑功能失調、上中下三焦不協調、心腹飽脹、肋骨旁脹悶、氣滯血瘀、四肢痠痛、頭面浮腫、手腳輕微水腫、腸胃乾燥、大便困難;老年人氣虛體弱也可以服用。

分氣紫蘇飲,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脅痛,氣促喘急,心下脹滿,飲食不思,嘔逆不止。

白話文:

分氣紫蘇飲,用於治療男女因脾胃不協調,導致胸悶、膈肌阻塞、兩側肋骨疼痛、氣短喘息、心口脹滿、食慾不振、嘔吐不止的症狀。

紫蘇(二錢),五味子(去梗,七分),桑白皮(炙),陳皮(去白),桔梗(去蘆),草果仁,大腹皮,茯苓(各一錢二分),甘草(炙,八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入鹽少許,食遠服。

白話文:

紫蘇 2 錢 五味子(去除果梗) 7 分 炙桑白皮 1 錢 2 分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 1 錢 2 分 桔梗(去除根鬚) 1 錢 2 分 草果仁 1 錢 2 分 大腹皮 1 錢 2 分 茯苓 1 錢 2 分 炙甘草 8 分

順氣木香散,治氣不升降,胸膈痞悶,時或引痛,及酒食過度,噫氣吞酸,心脾刺痛;女人一切血氣刺痛,並皆治之。

白話文:

順氣木香散,用於治療氣機升降失常,胸膈堵塞不通,時常引發疼痛,以及因飲食過量導致的打嗝、反酸,以及心脾刺痛;女性因血氣不暢引起的刺痛,都可以用此藥治療。

木香(不見火),蒼朮(米泔水浸),桔梗(去蘆),茴香(炒),乾薑(炮),陳皮(去白),縮砂仁,厚朴(去皮,薑製炒),丁皮,良薑(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八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時熱服,入鹽少許亦可。

白話文:

**木香:**不經過炒製 蒼朮: 用米湯浸泡 桔梗: 去除蘆頭 **茴香:**炒製 **乾薑:**炮製 陳皮: 去除白色內皮 縮砂仁: 厚朴: 去除樹皮,用薑汁拌炒 丁皮: **良薑:**炒製 肉桂: 去除外層粗皮 甘草: 炙烤,各取八分(約3.2克)

勻氣散,治氣滯不勻,胸膈脹滿、虛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噎塞,嘔吐噁心,並皆治之。

白話文:

勻氣散,用於治療氣機鬱滯不暢,導致胸膈脹滿、腹中空虛腫脹、陳舊寒邪未消、心腹刺痛、喉嚨阻塞、嘔吐噁心等症狀。

丁香,檀香,木香(不見火),白豆蔻(各二兩),藿香葉,甘草(炙,各八兩),縮砂(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一字,沸湯調服,不拘時。

白話文:

丁香、檀香、木香(不要用火烤)、白豆蔻(以上各取二兩)、藿香葉、炙甘草(以上各取八兩)、縮砂(取四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許鹽,用熱水調和後飲用,不限時間。

蘇合香丸,專能順氣化痰。傳屍骨蒸,諸虛癆瘵,卒暴心痛,鬼魅瘴瘧,赤白下痢,小兒驚搐等證並皆治之。

白話文:

蘇合香丸,可以疏通氣血、化解痰液。可以治療骨瘦如柴、身體虛弱、肺癆、暴發性心痛、鬼神作祟、瘴氣疫病、赤白痢疾、小兒抽搐等症狀。

沉香,麝香,訶黎勒(煨,去核),丁香,青皮(去穰),安息香(別研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膏),香附子(炒,去皮),蓽撥,白朮,白檀香,犀角(鎊),硃砂(研,水飛,各二兩),薰陸香(別研),蘇合油(入安息膏內),龍腦(研,各一兩)

白話文:

沉香、麝香、訶黎勒(用火炙熱後,去掉種子)、丁香、青皮(去掉果肉)、安息香(研磨成細粉,用一升無灰酒熬製成膏)、香附子(炒熟後,去掉外皮)、蓽撥、白朮、白檀香、犀牛角(磨碎)、硃砂(研磨,用水漂洗淨化,各二兩)、薰陸香(研磨)、蘇合油(加入安息香膏中)、龍腦(研磨,各一兩)

上件研為極細末,和勻,用安息香膏並煉蜜和劑,每一兩作五丸,不拘時用溫湯化下一丸,或溫酒化服,或生薑湯磨化服亦可。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均勻混合,加入安息香精油和煉過的蜂蜜調製成藥丸。每兩藥材製作五丸,不拘時間,用溫熱的湯化下一丸藥,或用溫酒送服,也可以用生薑湯化開後服用。

烏沉湯,治一切氣,除一切冷,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道,暖腰膝,去邪氣;治吐瀉轉筋,癥癖疼痛,風水毒腫,冷風麻痹;又主中惡,心腹痛,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俯仰不利;婦人血氣攻擊,心腹撮痛,並宜服之。

白話文:

烏沉湯,可以治療各種氣虛,祛除各種寒邪,調和中氣,補益五臟,增強精力和陽氣,溫暖腰膝,驅除邪氣。它還可以治療嘔吐腹瀉、痙攣抽筋、癥癖疼痛、風水腫毒、寒風麻痹。此外,它還能治療中邪,心腹疼痛,膀胱腎間寒氣上衝,背部和脊柱無法正常屈伸。女性血氣瘀滯,導致心腹絞痛,也可以服用烏沉湯。

天台烏藥(一百兩),沉香(五十兩),人參(三兩),甘草(炙,四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薑湯入鹽少許,食前點服。

白話文:

天台烏藥一百兩,沉香五十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半(炙過)。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湯加少量鹽,在飯前服用。

撞氣阿魏丸,治五種噎疾,九般心痛,痃癖氣塊,冷氣攻刺,腹痛腸鳴,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血氣刺痛,並皆治之。

白話文:

撞氣阿魏丸,可以治療五種噎食症、九種心痛、痃癖氣塊、冷氣入侵導致疼痛、腹痛腹鳴、嘔吐酸水等症狀。還可以治療男性小腸氣、女性血氣逆流導致的疼痛。

茴香(炒),青皮(去穰),陳皮(去白),蓬朮(炮),川芎,甘草(炙,各一兩),生薑(切片,鹽半兩淹一宿,炒令黑色,四兩),肉桂(去皮),縮砂仁,丁香皮,白芷(各半兩),胡椒,阿魏(醋浸一宿,同面為糊,各二錢半)

白話文:

茴香(炒熟),青皮(去除果肉),陳皮(去除果肉),蓬朮(炮製),川芎,甘草(炙炒,各100克),生薑(切片,用鹽半兩醃製一夜,後炒至發黑,200克),肉桂(去除樹皮),縮砂仁,丁香皮,白芷(各50克),胡椒,阿魏(浸泡醋一夜,與麵粉混合成糊狀,各12.5克)

上為細末,用阿魏和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用硃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丈夫氣痛,炒姜鹽湯下;婦人血氣刺痛,淡醋湯下。

白話文:

上層是細末的部分,用阿魏和麵粉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硃砂做外層。每次服用二、三十粒。男性患有氣痛,可以用炒薑鹽湯送服;女性患有血氣刺痛,可以用淡醋湯送服。

復原通氣散,治氣不宣流,或成瘡癤,並悶挫腰脅,氣滯疼痛,並皆治之。

白話文:

複原通氣散,用於治療氣機不通暢,或導致潰瘍瘡癤,伴隨悶痛、腰脅疼痛,以及所有氣滯引起的疼痛。

舶上茴香(炒),穿山甲(用蛤粉炒,去粉,各二兩),延胡索(炒),白牽牛(炒),陳皮(去白),甘草(炙,各一兩),南木香(一兩半)

白話文:

炒過的舶來茴香,以及用蛤蜊粉炒過、去粉的穿山甲,各兩兩; 炒過的延胡索,炒過的牽牛子,去過白瓤的陳皮,炙過的甘草,各一兩; 南木香,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熱酒調服,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不飲酒者,煎南木香湯調下。

沉香化氣丸,治一切氣疾。

白話文:

(藥材)的質地為細小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和後服用。如果有上焦病(噁心、嘔吐等),飯後服用;如果有下焦病(腹痛、腹瀉等),飯前服用。如果不能喝酒,可以用南木香湯(南木香煎煮的水)調和服用。

茯苓,人參(去蘆),木香(不見火),青皮(去穰),丁香,沉香(不見火),白朮,山藥,砂仁,三稜,蓬朮,菖蒲,檳榔,橘皮,白豆蔻(各六錢),官桂(一兩),蘿蔔子(炒,二兩),香附子(十兩),黑牽牛頭末(二十八兩)

白話文:

茯苓、人參(去除蘆頭)、木香(未經過火炒)、青皮(去除果肉)、丁香、沉香(未經過火炒)、白朮、山藥、砂仁、三稜、蓬朮、菖蒲、檳榔、橘皮、白豆蔻(各六錢),桂枝(一兩),蘿蔔子(經過炒製,二兩),香附子(十兩),黑牽牛頭粉末(二十八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時薑湯送下。

導氣枳殼丸,治氣結不散,心胸痞,痛氣逆上攻。常服分氣逐水。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煮麵糊來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粒,不限時間,用薑湯送服。

導氣枳殼丸,用於治療氣滯不散,心胸痞滿,疼痛及氣逆上衝。經常服用可以幫助行氣利水。

枳殼(麩炒),木通,青皮(去穰),陳皮(去白),桑白皮(炒),蘿蔔子(炒),白牽牛(炒),蓬朮(煨),茴香(炒),三稜(煨各等分)

白話文:

枳殼(炒焦),木通,青皮(去掉果肉),陳皮(去掉白色部分),桑白皮(炒黃),蘿蔔籽(炒熟),白牽牛(炒焦),蓬朮(煨熟),茴香(炒熟),三稜(煨熟),全部等量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不拘時橘皮湯送下。

白話文:

以上為粉末,用薑汁煮好的麵粉糊做成像梧桐果那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顆,不拘時間,用橘皮湯送服。

木香檳榔丸,治一切氣滯,心腹滿悶,脅肋膨脹,大小便結滯不快利,噦逆酸臭,宿食不消。

白話文:

木香檳榔丸,用於治療各種氣機阻塞、胸腹脹滿、兩肋脹痛、大便和小便不通暢、噁心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狀。

木香(不見火),檳榔,青皮(去穰),枳殼(炒),陳皮,蓬朮(煨),黃連(各一兩),黃柏,香附子,大黃(各三兩),黑牽牛頭末(四兩)

白話文:

木香(不經火炒制),檳榔,青皮(去除果肉),枳殼(炒製),陳皮,蓬朮(煨製),黃連(各 50 克),黃柏,香附子,大黃(各 150 克),黑牽牛頭末(200 克)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加至微利為度,食遠薑湯送下。常服快氣消食,通潤大腸。一方無牽牛,有當歸、黃芩各一兩。

白話文:

將中藥材搗成細粉,加水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30到50丸,逐漸增加用量,直到有輕微腹瀉為止,服用後喝溫熱的薑湯送服。長期服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幫助消化、潤腸通便。另一種藥方不含牽牛,而是包含當歸和黃芩,各一兩。

沉香降氣湯,治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痞塞,喘促短氣;又治脾胃留飲,噫醋吞酸,脅下妨悶。

白話文:

沉香降氣湯,用於治療陰陽氣機壅滯,氣息不能正常升降,導致胸部脹悶,呼吸短促氣促;還用於治療脾胃有積滯,打嗝反酸,兩肋疼痛煩悶。

沉香(不見火四兩五錢),縮砂仁(十二兩),甘草(炙三十兩),香附子(炒,去毛一百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二分,沸湯調服,不拘時。

氣消,治一切氣逆,心胸痞悶,腹肋虛脹。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二分的鹽,用熱水調服,不限定時間。

此方能消除氣滯,治療各種氣逆,心胸痞悶,以及腹部脹大虛脹的症狀。

木香(不見火),甘草,砂仁,香附子(去毛,炒),蓬朮(煨),丁皮(各四兩),藿香(洗去土),薑黃,甘松,檀香(各一兩)

上曬乾,不見火搗為末,稀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橘皮湯下,不拘時服,寬中進食。

白話文:

木香(不接觸火焰),甘草,砂仁,香附子(去除毛髮,炒過),蓬朮(烤過),丁香皮(各 160 克),藿香(洗淨泥土),薑黃,甘松,檀香(各 40 克)

集香丸,治一切氣,胸膈痛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噫氣吞酸,嘔逆噁心,不思飲食,或因飲酒過傷,脾胃不和,並皆治之。

白話文:

集香丸,可以治療各種氣滯引起的症狀,例如胸口和橫膈膜疼痛、肋骨脹滿、心痛腹痛、反胃嘔酸、噁心、食慾不振。此外,還可以治療因飲酒過度而損傷脾胃,導致的各種不適。

白豆蔻仁,縮砂,木香(不見火),薑黃(各四兩),丁香(不見火六兩),麝香(別研八錢),甘草(一兩),香附子(炒四兩八錢)

白話文:

白豆蔻仁:收斂胃氣 木香(未經火炙):理氣止痛 薑黃(未經火炙):消炎解毒 丁香(未經火炙):溫中止嘔 麝香(另研磨):通竅開鬱 甘草:緩解辛辣 香附子(炒製):理氣行氣

上為極細末,入麝香末和勻,用甘草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丸,不拘時細嚼津嚥下。常服寬中順氣,消宿酒,進飲食,磨積滯,去癥塊。

白話文:

將極細的藥末和麝香末均勻混合,再用甘草膏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兩顆,不限時間,細嚼後吞下。經常服用可以調節身體,幫助消化,消除宿醉,促進食慾,磨碎積食,清除腫塊。

沉香降氣丸,治胸膈痞滿。升降水火,調順陰陽,和中益氣,推陳致新,美進飲食。

白話文:

沉香降氣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等證狀。它能調節氣血運行,平衡陰陽,補益中氣,促進消化,增進食慾。

沉香,木香(不見火),蓽澄茄,枳殼(去穰,麩炒),砂仁,白豆蔻仁,青皮(去穰),陳皮(去白),廣朮,枳實(麩炒),黃連,半夏(薑製),蘿蔔子(研各半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香附子(炒,去毛二兩)

白話文:

沉香、木香(未經火烤過)、蓽澄茄、枳殼(去掉內膜,用麥麩炒過)、砂仁、白豆蔻仁、青皮(去掉內膜)、陳皮(去掉白色部分)、廣朮、枳實(用麥麩炒過)、黃連、半夏(用薑汁炮製過)、蘿蔔子(研磨成粉,各半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香附子(炒過,去掉絨毛,二兩)

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臨睡煎橘皮湯送下,薑湯亦可,忌生冷。

白話文:

上面用細末的藥粉,用薑汁浸潤,加入蒸熟的麵糊揉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70 顆,在睡前用煮沸的橘皮湯送服,也可以用薑湯送服,忌食生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