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一 (14)
卷之一 (14)
1. 中暑門
縮脾飲,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止霍亂吐瀉,和脾養胃。
砂仁,草果,烏梅肉(各二錢),甘草(炙一錢),白扁豆(炒),乾葛(各一錢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消暑十全散,治伏暑,胃氣不和,心腹滿痛。
香薷,白扁豆(炒),厚朴(薑製),甘草(炙),紫蘇,白朮,茯苓,藿香,木瓜,檀香(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服。
竹葉石膏湯,治伏暑,內外熱熾,煩躁大渴。
石膏(半兩),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各二錢),甘草(炙半錢),半夏(湯洗七次一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青竹葉十四片、粳米一撮,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人參益氣湯,治暑熱傷氣,四肢困倦,嗜臥,兩手指麻木。
黃耆(二錢半),甘草(半生半炙二錢),人參(一錢半),升麻(七分),白芍藥(一錢),五味子(二十個),柴胡(八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清暑六和湯,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澀,並傷寒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中酒煩渴,畏食,並皆治之。
縮砂,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參(去蘆),赤茯苓(去皮),藿香(去土),白扁豆(炒),香薷,厚朴(薑製),木瓜(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大順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甘草(七斤八兩),乾薑,杏仁(去皮尖),肉桂(去粗皮各一斤)
上先將甘草用白蜜炒,次入乾薑,卻下杏仁,同炒過,用篩篩淨,合桂,為細末。每服二、三錢,不拘時白湯調下。
香樸飲子,治大人小兒伏暑吐瀉,虛煩悶亂。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甘草(炙),紫蘇,澤瀉,香薷,半夏曲,白扁豆,烏梅肉,木瓜,厚朴(薑製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五苓散,治中暑煩渴,身熱頭痛,霍亂吐瀉,小便赤色,心神恍惚。
澤瀉(二兩半),肉桂(一兩),赤茯苓,白朮,豬苓(各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或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一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五聖湯,治暑病嘔惡,每遇夏月,不進飲食,疲倦少力,見日色則頭昏痛,噁心多睡。
貫眾,黃連(去須),甘草(炙),吳茱萸(湯泡七次),茯苓(去皮各半兩)
白話文:
中暑門
縮脾飲: 此方能解暑熱、消除煩渴、去除暑毒、止住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並調理脾胃。藥材包括砂仁、草果、烏梅肉(各兩錢)、炙甘草(一錢)、炒白扁豆、乾葛(各一錢五分)。將藥材研磨後,取一劑量,用兩盅水、五片生薑煎煮至一盅,不限時間服用。
消暑十全散: 此方用於治療伏暑,以及因胃氣不和引起的心腹滿痛。藥材包括香薷、炒白扁豆、薑製厚朴、炙甘草、紫蘇、白朮、茯苓、藿香、木瓜、檀香(各一錢)。將藥材研磨後,取一劑量,用兩盅水、三片生薑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竹葉石膏湯: 此方用於治療伏暑引起的內外熱熾、煩躁大渴。藥材包括石膏(半兩)、去心麥門冬、去蘆人參(各兩錢)、炙甘草(半錢)、湯洗七次的半夏(一錢半)。將藥材研磨後,取一劑量,用兩盅水、五片生薑、十四片青竹葉、一撮粳米煎煮至一盅,不限時間服用。
人參益氣湯: 此方用於治療暑熱傷氣導致的四肢無力、嗜睡、手指麻木。藥材包括黃耆(兩錢半)、半生半炙甘草(兩錢)、人參(一錢半)、升麻(七分)、白芍藥(一錢)、五味子(二十個)、柴胡(八分)。將藥材研磨後,取一劑量,用兩盅水煎煮至八分,不限時間服用。
清暑六和湯: 此方治療心脾失調、氣機升降失常、霍亂、嘔吐腹瀉、寒熱交替、痰喘咳嗽、胃脘痞滿、頭暈目眩、肢體浮腫、嗜睡倦怠、小便赤澀等症狀,也適用於傷寒陰陽失調、中暑、伏暑煩悶、痢疾、飲酒過度煩渴、厭食等。藥材包括縮砂、湯泡七次的半夏、去皮尖杏仁、去蘆人參、去皮赤茯苓、去土藿香、炒白扁豆、香薷、薑製厚朴、木瓜(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將藥材研磨後,取一劑量,用兩盅水、五片生薑、一枚棗煎煮至八分,不限時間服用。
大順散: 此方治療中暑、伏暑、飲水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失調等。藥材包括蜜炒甘草(七斤八兩)、乾薑、去皮尖杏仁、去粗皮肉桂(各一斤)。先將甘草用白蜜炒,再加入乾薑、杏仁同炒,過篩後與肉桂混合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不限時間,用溫開水送服。
香樸飲子: 此方治療大人小孩伏暑引起的嘔吐腹瀉、虛煩悶亂。藥材包括去蘆人參、去皮茯苓、炙甘草、紫蘇、澤瀉、香薷、半夏曲、白扁豆、烏梅肉、木瓜、薑製厚朴(各一錢)。將藥材研磨後,取一劑量,用兩盅水、三片生薑、一枚棗煎煮至八分,飯前服用。
五苓散: 此方治療中暑引起的煩渴、身熱頭痛、霍亂嘔吐腹瀉、小便赤色、心神恍惚。藥材包括澤瀉(兩錢半)、肉桂(一兩)、赤茯苓、白朮、豬苓(各一兩半)。將藥材研磨後,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盅水煎煮至八分,飯前服用;或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開水送服。另有一方加入辰砂,稱為辰砂五苓散。
五聖湯: 此方治療暑病引起的嘔惡、飲食減少、疲倦乏力、見光頭暈頭痛、噁心嗜睡。藥材包括貫眾、去須黃連、炙甘草、湯泡七次的吳茱萸、去皮茯苓(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