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一 (13)
卷之一 (13)
1. 中暑門
夫暑者,熱也,夏令炎火之氣也。按潔古云:靜而得之為中暑,動而得之為中熱。東垣謂:避暑於深堂大廈得之,曰中暑,宜以大順散主之。日中勞役得之,曰中熱,白虎湯主之。此其大法也。有冒暑、有中暑、有傷暑,三者輕重之分。腹痛水瀉者,胃與大腸受之;噁心嘔吐者,胃中有痰飲,此二者冒暑也,以黃連香薷飲、五苓散主之。蓋黃連退熱,香薷消暑,五苓利水也。
或身熱頭痛,躁亂不寧,身如針刺者,此為傷暑,即熱傷分肉也,以黃連解毒湯、白虎湯加柴胡,氣虛加人參主之。或咳嗽,發寒熱,汗出不止,脈數者,熱在肺經,火乘金也;或脈虛身寒,即暑傷元氣也,此謂中暑,宜以清肺湯。有熱加柴胡或天水散之類,有寒宜冷香飲子,及加桂附主之。
若其人元氣素虛,因於暑熱,四肢困倦,不思飲食,此熱傷脾胃也,以清暑益氣、補中益氣湯之類主之;若脾胃不和,嘔吐不食,宜以六和湯、縮脾飲之類調之;若卒中,昏冒倒僕,角弓反張,不省人事,手足或發搐搦,此為暑風,不可作風治之,當以黃連香薷飲加羌活服之,自然愈矣。方見於後。
香薷飲,治一切暑熱,腹痛,霍亂吐利,煩心等證。
香薷(一斤),厚朴(薑製),白扁豆(各半斤)
上㕮咀,每服三、四錢,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時服。加黃連四兩,名黃連香薷飲,最解秋暑。
黃連香薷飲,一兩加羌活二錢,治暑風,不省人事,手足搐搦。
五物香薷湯,驅暑氣,和脾胃。
香薷(三兩),白扁豆,厚朴(薑製),茯苓(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上㕮咀,每服七錢,水二盅,煎至七分,去柤,不拘時服。
十味香薷飲,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利。
香薷(一兩),人參,陳皮,白朮,茯苓,黃耆,木瓜,厚朴(薑製),白扁豆(炒),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時服。
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疼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悶,小便赤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或渴,不思飲食,自汗身重。
黃耆,升麻,蒼朮(各一錢),人參(去蘆),白朮,神麯(炒),陳皮(各半錢),甘草(炙),黃柏,麥門冬,當歸(各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個),澤瀉(五分),青皮(二分)
上㕮阻,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遠服。
冷香飲子,治老人、虛人,伏暑煩躁,引飲無度,噁心疲倦,服涼藥不得者。
草果仁(五錢),附子(炮,去皮臍),橘紅,甘草(炙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七片,煎至一盅,去柤,井水沉冷,旋旋服,不拘時。
白話文:
所謂的「中暑」,就是指熱,是夏天炎熱火氣造成的。根據潔古的說法,靜止不動時發生的叫做「中暑」,活動時發生的叫做「中熱」。而東垣認為,在涼爽的深堂大廈裡避暑時發生的,稱為「中暑」,適合用大順散來治療;在太陽下勞動時發生的,稱為「中熱」,適合用白虎湯來治療。這是中暑和中熱的主要區別。還有「冒暑」、「中暑」和「傷暑」這三種,它們的輕重程度不同。如果出現腹痛、腹瀉,這是胃和大腸受到暑熱的影響;如果出現噁心、嘔吐,這是胃裡有痰濕,這兩種情況都屬於「冒暑」,適合用黃連香薷飲或五苓散來治療。因為黃連能退熱,香薷能消除暑氣,五苓散能利尿。
如果出現發熱、頭痛、煩躁不安、身體像針刺一樣的感覺,這是「傷暑」,也就是熱傷到肌肉,適合用黃連解毒湯或白虎湯,並加上柴胡來治療,如果氣虛就加人參。如果出現咳嗽、發冷發熱、汗流不止、脈搏加快,這是熱在肺經,火氣侵犯到肺;如果出現脈搏虛弱、身體發冷,這是暑熱傷了元氣,這種情況稱為「中暑」,適合用清肺湯來治療。有熱象的可以加柴胡或天水散之類的藥,有寒象的適合用冷香飲子,或者加桂枝、附子來治療。
如果這個人本身元氣就虛弱,又受到暑熱的影響,出現四肢困倦、不想吃飯的情況,這是熱傷到脾胃,適合用清暑益氣湯或補中益氣湯之類的藥來治療;如果脾胃不和,出現嘔吐、不想吃飯的情況,適合用六和湯或縮脾飲之類的藥來調理;如果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身體僵硬、手腳抽搐,這屬於「暑風」,不能當成一般的風來治療,應該用黃連香薷飲加羌活來治療,自然就會痊癒。藥方在後面會提到。
香薷飲,可以治療各種暑熱引起的腹痛、霍亂、嘔吐、煩躁等症狀。
藥材:香薷(一斤),厚朴(用薑製過),白扁豆(各半斤)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用三到四錢,加水兩盅,煎到八分,不拘時間服用。如果加入黃連四兩,就叫黃連香薷飲,最能解除秋天的暑熱。
黃連香薷飲,一兩加上羌活二錢,可以治療暑風引起的昏迷、不省人事、手腳抽搐。
五物香薷湯,可以驅除暑氣,調和脾胃。
藥材:香薷(三兩),白扁豆,厚朴(用薑製過),茯苓(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用七錢,加水兩盅,煎到七分,去渣,不拘時間服用。
十味香薷飲,可以治療伏暑引起的身體疲倦、精神昏沉、頭重、嘔吐、腹瀉等症狀。
藥材:香薷(一兩),人參,陳皮,白朮,茯苓,黃耆,木瓜,厚朴(用薑製過),白扁豆(炒過),甘草(炙過,各半兩)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用一兩,加水兩盅,煎到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清暑益氣湯,可以治療長夏濕熱天氣使人感到四肢困倦、精神不佳、不想活動、胸悶氣短、關節疼痛、氣喘、身體發熱、心煩、胸口脹悶、小便赤黃且頻繁、大便稀溏且次數多、痢疾、口渴、不想吃飯、自汗、身體沉重等症狀。
藥材:黃耆,升麻,蒼朮(各一錢),人參(去蘆),白朮,神麯(炒過),陳皮(各半錢),甘草(炙過),黃柏,麥門冬,當歸(各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個),澤瀉(五分),青皮(二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做成一服的量,用水兩盅,煎到八分,在飯前服用。
冷香飲子,可以治療年老體虛的人,因為伏暑而感到煩躁、口渴不止、噁心疲倦、不能服用寒涼藥的情況。
藥材:草果仁(五錢),附子(炮製過,去皮臍),橘紅,甘草(炙過,各一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做成一服的量,加水兩盅,放入生薑七片,煎到一盅,去渣,冷卻後,慢慢服用,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