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癆瘵門

癆瘵之證,最為難療,得病之由,非止一端。有因氣體虛弱,勞傷心腎而得者,有因外感風寒,傷肺咳嗽而得者;有因大病後及瘧疾後不能將理而得者;有因傷力吐血而得者;有因色欲過多而得者;有因久嗽不已而得者;有因傳染而得者。所得之因雖不同,而其為癆則一也。

白話文:

肺結核的病症最難治療,得病的原因不是單一的。有的因為體質虛弱,過度操勞傷及心腎而得病;有的因為受到外界的風寒,損傷肺部導致咳嗽而得病;有的因為大病或瘧疾後不能調理而得病;有的因為損傷元氣,吐血而得病;有的因為過度縱慾而得病;有的因為長期咳嗽不止而得病;有的因為傳染而得病。雖然得病的原因不同,但得的都是肺結核。

其為證也,肌體羸瘦,皮毛乾枯,寒熱盜汗,遺精白濁,或腹中有塊,或項上結核,或咳嗽痰涎,咯唾膿血,傳變而為骨蒸、屍疰。其名狀甚多,然所傷不過五臟。故傳於肝者,面白目枯,口苦自汗,心煩驚怖。傳於心者,面黑鼻乾,口瘡,喜忘,大便或秘或泄。傳於脾者,面青唇黃,舌強喉哽,吐涎體瘦,飲食無昧。

白話文:

這些都是傳染病的徵兆:身體消瘦,皮膚乾燥,冷熱交替盜汗,遺精白濁,或腹中有塊狀物,或頸部有核狀物,或咳嗽有痰涎,咳出一口一口的膿血,逐漸演變成骨蒸潮熱、屍體腐爛變綠。症狀有很多種,但損傷的器官不外乎五臟。所以:傳染到肝臟的,面色蒼白眼睛乾枯,口苦自汗,心煩驚恐。傳染到心臟的,面色發黑鼻子乾枯,口腔潰瘍,喜忘,大便時而便祕時而腹瀉。傳染到脾臟的,面色青黃嘴脣發黃,舌頭強硬喉嚨發緊,吐出涎水,身體消瘦,吃東西沒有味道。

傳於肺者,面赤鼻白,痰吐咯血,喘咳,毛枯。傳於腎者,面黃耳枯,胸滿胻痛,遺精白濁。此五臟所傳之證形也。又有二十四種骨蒸,可因證驗之,蒸盡則死矣。若傳屍者,名曰復連,更相傳染,至於滅門者有之,素無治法。其證有蟲,其形狀不同,齧人五臟骨髓,人死其蟲出而復著人也。

白話文:

傳染到肺部的人,會出現面部發紅、鼻子發白、咳痰帶血、氣喘咳嗽、頭髮枯黃症狀。

傳染到腎臟的人,會出現面部發黃、耳朵枯萎、胸部脹滿、腰部疼痛、遺精白濁症狀。

這些就是五臟傳染的症狀。

另外還有二十四種骨蒸病,可以通過症狀判斷,骨蒸盡則人死。

如果傳染給屍體,稱為「復連」,會互相傳染,直到滅門為止。目前沒有治療方法。

這種病症中有蟲子,形狀各異,會啃咬人體五臟骨髓。人死後,蟲子出來,又會傳染給其他人。

治癆之法,當補養其氣血,降心火滋腎水,清其骨熱,保肺化痰,追蟲涼血,此其大法也。更能灸膏肓及崔氏四花穴,則多有可救者。具方於後,隨證用之。

白話文:

治療肺結核的方法,應該補養氣血,降低心火、滋養腎水,清除骨熱,保護肺部化痰,驅蟲涼血,這就是治療肺結核的大原則。如果還能灸膏肓穴和崔氏四花穴,那麼很多患者都能夠得救。具體方劑如下,請根據患者的證型使用。

樂令建中湯,治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自汗,將成癆瘵。此藥大能退熱補虛,生血氣。

白話文:

樂令建中湯,可用於治療臟腑機能虛弱、身體消瘦、潮熱盜汗,接近於肺結核的疾病。此方藥功效顯著,能退燒補虛,生血益氣。

前胡(去蘆),細辛當歸白芍藥,人參陳皮(去白),桂心,麥門冬(去心),黃耆(蜜炙),茯苓甘草(炙,各一錢),半夏(八分)

白話文:

前胡(去掉根須),細辛,當歸,白芍藥,人參,陳皮(去掉內層白膜),桂心,麥門冬(去掉中間的籽),黃耆(用蜂蜜炙過),茯苓,甘草(炙過,各一錢),半夏(八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黃耆鱉甲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煩熱,心悸盜汗,減食多渴,咳嗽有血。

白話文:

黃耆鱉甲散,用於治療虛弱消耗、發低燒、身體消瘦、四肢發熱、心悸盜汗、飲食減少口渴、咳嗽帶血。

黃耆(去蘆),鱉甲(醋炙),桑白皮,半夏(湯泡),秦艽(去蘆),地骨皮,茯苓,天門冬(去心),人參,赤芍藥,生地黃桔梗(去蘆),紫菀知母(各一錢),肉桂(半錢),柴胡(去蘆),甘草(炙,各八分)

白話文:

黃耆(去掉根鬚),鱉殼(經過醋炙),桑白皮,半夏(用熱水泡過),秦艽(去掉根鬚),地骨皮,茯苓,天門冬(去掉芯),人參,赤芍藥,生地黃,桔梗(去掉根鬚),紫菀,知母(每種各一錢),肉桂(半錢),柴胡(去掉根鬚),炙甘草(每種八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後服。

秦艽扶羸湯,治肺痿骨蒸已成癆嗽,或寒或熱,聲嗄不出,體虛自汗,四肢倦怠。

白話文:

秦艽扶羸湯

用途: 治療肺結核,症狀包括:

  • 乾咳、夜間盜汗
  • 發燒或發冷
  • 聲音嘶啞,發不出聲
  • 身體虛弱,容易出汗
  • 四肢無力

秦艽,鱉甲(米醋炙),人參(去蘆),當歸(洗,焙),紫菀,半夏(湯泡),甘草(炙,各一錢),地骨皮(一錢半),柴胡(去苗,二錢)

白話文:

秦艽、鱉甲(用米醋炙烤過)、人參(去掉鬚根)、當歸(清洗,烘焙)、紫菀、半夏(用湯泡過)、甘草(炙烤過,各一錢)、地骨皮(一錢半)、柴胡(去掉細根,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烏梅紅棗各一枚,煎至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把藥材準備好後,加兩碗水,再加入五片生薑、一顆烏梅和一顆紅棗,煮到剩下八分滿,飯後服用。

劫癆散,治心腎俱虛,癆嗽時復三四聲,潮熱,熱過即有盜汗,四肢倦怠,體瘦、恍惚異夢,嗽中有血,名曰肺痿。

白話文:

劫癆散,適用於心腎兩虛,經常咳嗽數聲,潮熱,熱度退後會盜汗,四肢疲倦,身體消瘦、昏惚並做奇怪的夢,咳嗽時帶血,稱為肺痿。

白芍藥(二錢半),黃耆(蜜炙),人參,白茯苓,熟地,當歸,半夏曲五味子阿膠(蛤粉炒),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白芍藥(10 克),黃耆(炒蜂蜜),人參,白茯苓,熟地黃,當歸,半夏曲,五味子,阿膠(與蛤粉同炒),甘草(炒,各 4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團參飲子,治憂思喜怒飢飽失宜,以致臟氣不安,咳唾膿血,憎寒壯熱,肌膚消瘦,將成癆瘵。

白話文:

團參飲,用於治療因憂思、喜怒、飢飽不當,導致臟腑之氣失調,出現咳嗽咳痰帶膿血、畏寒發熱、肌肉消瘦,有可能發展成癆病。

人參,紫菀,阿膠(炒成珠),細辛,杏仁款冬花,天門冬,桑葉(經霜者),半夏(湯泡七次),五味子,百合(蒸,各一錢),甘草(炙,半錢)

白話文:

人參、紫菀、炒阿膠(製成珠狀)、細辛、杏仁、款冬花、天門冬、經霜桑葉、湯泡七次的半夏、五味子、蒸百合(各一錢)、炙甘草(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後服。因氣而成咳者加木香五分;吐血有絲者加生地黃一錢半;咳而唾血有痰者加鍾乳粉五分;因疲極而咳嗽者加黃耆一錢;因損嗽而唾血者加沒藥五分、藕節二個;咳而嘔逆,腹滿不食者加白朮一錢二分,仍倍加生薑;咳而小便多者加益智仁八分;咳而大便溏者去杏仁,加白朮一錢;咳而氣逆者加沉香七分、橘皮一錢。

白話文:

準備一劑藥,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到剩八分之一,飯後半小時服用。

  • 因氣虛引起的咳嗽,添加木香五分。
  • 吐血有血絲的,添加生地黃一錢半。
  • 咳嗽帶血痰的,添加鍾乳粉五分。
  • 因疲勞過度引起的咳嗽,添加黃耆一錢。
  • 因肺虛咳嗽吐血的,添加沒藥五分、藕節兩個。
  • 咳嗽嘔吐,腹部脹滿吃不下飯的,添加白朮一錢二分,並加倍生薑。
  • 咳嗽小便多的,添加益智仁八分。
  • 咳嗽大便溏的,去除杏仁,添加白朮一錢。
  • 咳嗽氣喘的,添加沉香七分、橘皮一錢。

黃耆益損湯,治男子婦人,童男室女,諸虛不足,榮衛虛弱,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背拘急,百節痠疼,夜多盜汗,心常驚惕,咽燥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悴,咳嗽多痰,咯唾血絲,寒熱往來,頰赤神昏,全不思食,服熱藥者則煩躁,沖滿上焦,進涼藥者則膈滿而腹痛,及治大病後榮衛不調,及婦人產後血氣未復,宜服此藥。

白話文:

黃耆益損湯,用於治療男性、女性、兒童和青年,因身體虛弱、氣血不足、五臟六腑失調、長時間勞累或受傷而導致的以下症狀:

  • 骨蒸潮熱
  • 腰背僵硬、疼痛
  • 全身痠痛
  • 夜間盜汗頻繁
  • 心悸、驚恐
  • 咽喉乾燥、嘴脣乾裂
  • 嗜睡、無力
  • 皮膚瘦弱
  • 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絲
  • 寒熱交替
  • 面頰潮紅、精神恍惚
  • 食慾不振
  • 服用溫熱藥物會加重煩躁,上腹部不適
  • 服用涼性藥物會導致胃部脹滿、腹痛

同時,此藥方也適用於大病初癒後氣血不調,以及產後氣血未恢復的女性。

黃耆,人參,石斛(去根),木香(不見火),白朮,當歸(酒洗),肉桂,茯苓(去皮),芍藥,半夏(制),川芎熟地黃(酒炒),山藥牡丹皮,麥門冬(去心),五味子,甘草(炙,各七分)

白話文:

黃耆

人參

石斛(去除根部)

木香(未經高溫處理)

白朮

當歸(以酒沖洗過)

肉桂

茯苓(去除外皮)

芍藥

半夏(經過炮製處理)

川芎

熟地黃(經酒炒過)

山藥

牡丹皮

麥門冬(去除根莖)

五味子

甘草(炙甘草,每種藥材重量皆為七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柴胡梅連散,治骨蒸癆久而不痊,三服除根,其效如神。又治五勞七傷,虛弱羸瘦發熱者,宜服之。

白話文:

柴胡梅連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長期不癒的疾病,三劑藥即可除根,效果神奇。此外,對於因過度勞累、身體虛弱、消瘦、發熱的人,也適合服用本方。

柴胡,前胡,烏梅,胡黃連(各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童子小便二盞,豬膽一個,豬脊髓一條,韭白半錢,同煎至一盞,不拘時服。

白話文:

蛤蚧(洗淨,油炸酥脆,一對),人參、百部、款冬花、紫菀(各 18 公克),貝母、阿膠(加蛤蚧粉炒製)、鱉甲(油炸酥脆)、柴胡、肉桂、黃耆(加蜂蜜炒製)、甘草(炙烤)、杏仁(去皮尖端,炒熟)、半夏(炮製過,各 60 公克) 蛤蚧散,治虛勞咳嗽咯血,潮熱盜汗,不思飲食。

蛤蚧(洗淨,酥炙,一對),人參,百部,款冬花,紫菀(各三錢),貝母,阿膠(蛤粉炒),鱉甲(酥炙),柴胡,肉桂,黃耆(蜜炒),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半夏(制,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服。熱甚去肉桂,加細辛。

和肺飲子,治咯血後肺虛,咳嗽多痰。

阿膠,人參,麥門冬(去心),山藥,貝母,茯苓,百合,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入黃蠟如皂角子大一塊,煎至八分,食後服。

保和湯,治癆證久嗽,肺燥成痿者,服之決效。

知母,貝母,天門冬,麥門冬(並去心),款冬花(各三錢),薏苡仁(二錢),杏仁(去皮尖,炒),五味子,甘草,馬兜鈴,紫菀,百合,桔梗,阿膠,當歸,生地黃(各一錢半),紫蘇,薄荷(各一錢)

白話文:

生熟地黃各 1.5 錢,當歸、阿膠、紫蘇、薄荷各 1 錢,杏仁(去皮後炒),五味子、甘草、馬兜鈴、紫菀、百合、桔梗各 1.5 錢,知母、貝母、天門冬、麥門冬(去心)、款冬花各 3 錢,薏苡仁 2 錢。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後服。

保真湯,治癆證,骨蒸體虛,服之決效。

當歸(酒浸),人參,生地黃,熟地黃,黃耆(蜜炙),白朮(各三錢),赤茯苓,白茯苓,甘草,陳皮,厚朴,赤芍藥(各一錢半),白芍藥,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黃柏(炒),五味子,柴胡,地骨皮,知母(各一錢)

白話文:

當歸(浸泡在酒中),人參,生地黃,熟地黃,黃耆(塗上蜂蜜烘乾),白朮(各三錢),赤茯苓,白茯苓,甘草,陳皮,厚朴,赤芍藥(各一錢半),白芍藥,天門冬(去中心),麥門冬(去中心),黃柏(炒過),五味子,柴胡,地骨皮,知母(各一錢)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後服。

太平丸,治癆證久嗽,肺痿、肺癰並宜噙服,決定除根。

天門冬,麥門冬(並去心),知母,貝母,款冬花,杏仁(去皮尖,炒,各二兩),當歸,生地黃,黃連,熟地黃,阿膠(蛤粉炒,各一兩半),蒲黃,京墨,桔梗,薄荷(各一兩),麝香(另研少許)

白話文:

天門冬、麥門冬(去除中間的芯)、知母、貝母、款冬花、杏仁(去皮去尖,炒過,各兩量),當歸、生地黃、黃連、熟地黃、阿膠(用蛤蜊粉炒過,各一兩半),蒲黃、京墨、桔梗、薄荷(各一兩),麝香(另行研磨少許)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睡細嚼,薄荷湯送下。

天門冬丸,治吐血、咯血,大寧肺氣,止咳。

天門冬(去心,一兩),杏仁(炒,去皮尖),貝母,茯苓,阿膠(蛤粉炒,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臨睡皆可,一日進二、三丸。

潤華膏,治一切癆嗽,肺痿喘急,悉能治之。

人參,麥門冬(去心),阿膠(蛤粉炒),款冬花,五味子,紫蘇,貝母,杏仁(去皮尖,各二兩),白礬百藥煎,粟殼(蜜炙),烏梅(去核),訶子(去核,各四兩),桔梗(二兩半)

白話文:

人參、麥門冬(去除麥心)、阿膠(用蛤粉炒過)、款冬花、五味子、紫蘇、貝母、杏仁(去皮去尖,各兩兩)、白礬、百藥煎、蜜炙粟殼、烏梅(去核)、訶子(去核,各四兩)、桔梗(兩兩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睡噙化,或用白湯化下亦可。

麥煎散,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氣攻疰四肢。

赤茯苓(去皮),當歸(酒浸),乾漆(醋炒),鱉甲(醋炙),常山大黃(煨),柴胡(去蘆),白朮,生地黃,石膏(各一錢半),甘草(炙,七錢半)

白話文:

赤茯苓(去皮)、當歸(用酒浸泡)、乾漆(用醋炒過)、鱉甲(用醋炙過)、常山、大黃(用火煨過)、柴胡(去掉蘆頭)、白朮、生地黃、石膏(各取一錢半)、甘草(炙過,取七錢半)

上㕮咀,分二服,每服入小麥百粒,水二盞,煎八分,去柤,食後臨臥服。有虛汗加麻黃根一錢半。

白話文:

將上層的藥渣分為兩份,每份加入小麥 100 粒,水 2 杯,煎煮至剩 8 分滿,去除藥渣,在吃完飯後臨睡前服用。如果有虛汗,可加入麻黃根 1.5 錢。

人參黃耆散,治虛癆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乾,頰赤心忪;日晚潮熱,夜多盜汗,胸膈不利,咳唾膿血稠黏。

白話文:

人參黃耆散,用來治療虛弱的身體長期發熱、肌肉消瘦、四肢疲倦、手掌和腳心發熱、口乾喉嚨乾澀、臉頰發紅、心緒不寧;傍晚發熱,晚上盜汗較多,胸腔和橫膈膜不舒服,咳嗽或吐出黏稠的血膿。

人參(六分),秦艽,芍藥,茯苓,黃芩(各一錢二分),知母(一錢八分),桑白皮(九分),桔梗(六分),紫菀(九分),柴胡(一錢八分),黃耆(蜜炙,二錢一分),生地黃(一錢二分),半夏(洗,九分),鱉甲(酥炙,一錢八分),天門冬(去心,一錢八分)

白話文:

人參(0.36 公克),秦艽,芍藥,茯苓,黃芩(各 0.72 公克),知母(1.08 公克),桑白皮(0.54 公克),桔梗(0.36 公克),紫菀(0.54 公克),柴胡(1.08 公克),黃耆(蜂蜜炙,1.26 公克),生地黃(0.72 公克),半夏(洗過,0.54 公克),鱉甲(酥炙,1.08 公克),天門冬(去心,1.08 公克)

上㕮咀,分二服,每服二盞水,姜三片,煎八分,去柤,不拘時服。

犀角紫河車丸,治傳屍癆,服三月必平復,其餘癆證,只數服愈。

紫河車(即頭生兒胞衣也,米泔浸一宿,洗淨焙乾,用男孩兒妙,一具),鱉甲(酥炙),桔梗,胡黃連,芍藥,大黃,敗鼓皮心(酥炙),貝母,龍膽草黃藥子,知母(以上各二錢半),廣朮,犀角(鎊),芒硝(各一錢半),硃砂(另研,二錢)

白話文:

紫河車(初生男嬰的胎盤,先用米湯浸泡一晚,清洗乾淨後烘乾,最好使用男孩的胎盤,一具) 鱉甲(用酥油煎烤) 桔梗 胡黃連 芍藥 大黃 敗鼓皮心(用酥油煎烤) 貝母 龍膽草 黃藥子 知母(以上各12.5克) 廣朮 犀角(磨成粉) 芒硝(各7.5克) 硃砂(另研磨成粉,10克)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九,空心溫酒下。

百癆散,治骨蒸癆熱等證。

天仙藤,芍藥,川芎,茯苓,半夏(湯洗),黃耆(蜜炒),知母,當歸(酒浸),貝母,五味子,黃芩,地骨皮,柴胡,甘草,白芷,桔梗,人參(各等分)

白話文:

天仙藤、芍藥、川芎、茯苓、半夏(用湯洗過)、黃耆(用蜂蜜炒過)、知母、當歸(用酒浸泡過)、貝母、五味子、黃芩、地骨皮、柴胡、甘草、白芷、桔梗、人參(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盅,姜三片,煎至八分,食後服。

殺蟲神效散,此方傳之於河源郡王府,濟世極多,功不可量。

川椒(擇去子及合口者,炒出汗,二斤)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必麻痹暈悶少傾。不能禁者,即以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亦可。

白話文:

此藥上方是細微的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用米湯調和後服用,服用後必然會感到麻痺和頭暈目眩一會兒。如果無法忍受,可以用酒和麵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顆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