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秘結門
秘結之證,其有五:有風秘、氣秘、濕秘、寒秘、熱秘。風秘者,風痰結於大腸,秘而不通也。氣秘者,氣滯後重,煩悶脹滿,大便結燥而不通也。寒秘者,年高腸冷,及痃癖冷氣,結滯大便而不利也。熱秘者,內腑積熱,消耗津液,大便結燥而不通也。濕秘者,濕熱鬱結,津液不行,大便秘結也。
白話文:
便祕的證狀有五種:風祕、氣祕、濕祕、寒祕、熱祕。
風祕:風痰凝結在大腸,導致排便不暢。
氣祕: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腹部脹滿不適,大便乾燥不通。
寒祕:老年人腸胃虛寒,或因寒邪阻滯氣血,導致大便凝結不通。
熱祕:內臟積熱,消耗體液,導致大便乾燥不通。
濕祕:濕熱鬱結,阻礙水分運行,導致大便乾燥不通。
此證皆由體虛之人,攝養乖方,三焦氣澀,運掉不行,而壅滯於腸胃之間,遂成秘結之患。又有老年之人,新產之婦,氣血虛少,腸胃枯澀而秘結者,不可妄用通利之藥,恐傷元氣,惟當滋血潤燥而已。大抵秘結治法,燥則潤之,澀則滑之,秘則通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風則散之,氣則順之,要在隨證審察焉。
白話文:
這些症狀都是由體質虛弱的人引起的,因為他們沒有好好保養身體,導致三焦氣血不通暢,運化功能受阻,從而積滯在腸胃之間,形成便祕的困境。此外,還有老年人和剛生產完的婦女,因為氣血不足,腸胃乾燥導致便祕,對於這些情況,不能隨意使用通便藥物,以免損傷元氣,應該以滋養氣血,潤澤腸道的藥物為主。總體而言,治療便祕的方法是:乾燥的滋潤,不通暢的疏通,有寒氣的溫暖,有熱氣的清涼,有風氣的散發,有氣滯的理順,關鍵是要根據症狀具體辨證施治。
三和散,治七情之氣結於五臟,不能流通,以致脾胃不和,心腹痞悶,大便秘結。
白話文:
三和散,用於治療因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引起氣滯於五臟,導致氣血循環不暢,造成脾胃不協調,心窩和腹部悶脹,大便不通暢等病症。
羌活,紫蘇,木瓜,沉香(各一兩),木香(不見火),白朮,檳榔(各七錢半),川芎(三兩),甘草,陳皮(各七錢半),大腹皮(一兩)
白話文:
羌活、紫蘇、木瓜、沉香(各 50 克),木香(勿用火加工)、白朮、檳榔(各 37.5 克),川芎(150 克),甘草、陳皮(各 37.5 克),大腹皮(50 克)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盅半,煎至七分,食前服。
當歸潤腸湯,治大便秘結不通。
白話文:
上方藥材切碎,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用一盅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七分水量,於飯前服用。
當歸潤腸湯,用於治療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的情況。
生地黃,升麻(各一錢半),當歸尾(酒洗),麻仁(去殼),熟地,大黃(煨),桃仁(另研),甘草(炙,各一錢),紅花(半錢)
白話文:
生地黃、升麻(各1.5克)
當歸尾(用酒清洗),麻仁(去殼),
熟地、大黃(煨制),桃仁(另行研磨),
甘草(炙制),紅花(0.5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大黃飲子,治身熱煩躁,大便不通。
白話文:
上方作為一劑,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水量,於飯前服用。
大黃飲子,用於治療身體發熱、心情煩躁及大便不通的情況。
大黃(煨,二錢),杏仁(炒,去皮尖),枳殼(麩炒),梔子(各一錢半),升麻(一錢),生地黃(一錢半),人參,黃芩(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大黃(烘烤,2 錢),杏仁(炒過,去除皮和尖端),枳殼(炒焦),梔子(各 1.5 錢),升麻(1 錢),生地黃(1.5 錢),人參,黃芩(各 0.7 錢),甘草(烘烤,0.5 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豆豉二十一粒、烏梅一個,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話文:
製作一劑藥方,使用兩碗水,生薑 5 片、豆豉 21 粒、烏梅一顆,煎煮至剩下一碗,於飯前服用。
導滯通幽湯,治大便難,幽門不通,上衝,吸門不開,噎塞,大便燥秘,氣不得下,治在幽門,以辛潤之。
白話文:
導滯通幽湯,用於治療排便困難、幽門不通暢、胃氣上逆、食管賁門不開、食道阻塞、大便乾燥、氣息無法下行的情況。治療部位在幽門,因此使用辛味和滋潤的藥材來治療。
當歸,桃仁(各一錢半),生地黃,熟地黃(各二錢),升麻(一錢),紅花,甘草(各半錢)
白話文:
當歸、桃仁(各 4.5 公克) 生地黃、熟地黃(各 6 公克) 升麻(3 公克) 紅花、甘草(各 1.5 公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柤,調檳榔細末二錢,稍溫服。
六磨湯,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
沉香,木香(不見火),檳榔,烏藥,枳殼,大黃(各等分)
上各件用熱湯磨細服之。
疏風散,治風毒秘結。
白話文:
取上述藥材等分,用熱水磨成細末服用。六磨湯用於治療氣滯腹脹、便秘。取藥材一劑,加水兩碗,煎煮至剩下一碗,去渣,加入檳榔末兩錢,稍微溫熱後服用。疏風散用於治療風毒引起的便秘。
枳殼(麩炒,半兩),防風,羌活,獨活,檳榔,白芷,威靈仙,蒺藜(炒,去刺),麻仁(去殼),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枳殼(用麥麩炒香,半兩) 防風、羌活、獨活、檳榔、白芷、威靈仙、蒺藜(炒過,去掉刺) 麻仁(去殼)、杏仁(去皮尖)、甘草(炒過,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半,生薑五片、蜜一匙,慢火煎,不拘時服。
脾約麻仁丸,治腸胃熱燥,大便秘結。
白話文:
上方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半,加入五片生薑和一匙蜂蜜,用小火煎煮,不受時間限制地服用。
脾約使用的麻仁丸,用於治療腸胃熱燥,以及因此導致的大便秘結。
麻仁(另研,五兩),大黃(蒸焙,一斤),厚朴(薑汁拌,炒),枳實(麩炒),芍藥(以上各八兩),杏仁(去皮尖,炒,五兩半)
白話文:
麻仁(另研,250 公克),大黃(蒸製、烘烤,500 公克),厚朴(用薑汁拌炒),枳實(用麩炒),芍藥(以上各 400 公克),杏仁(去皮、尖端,炒,275 公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臨睡溫湯送下。
滋腸五仁丸,治津液枯竭,大腸秘澀,傳道艱難。
白話文:
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四十粒,睡前用溫水吞服。
滋腸五仁丸,用於治療津液枯竭,大腸秘結,排便困難。
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一兩),柏子仁(半兩),松子仁(一錢二分),郁李仁(炒,一錢),陳皮(另為末,四錢)
白話文:
桃仁(去殼尖端):二兩 杏仁(去殼尖端):二兩 柏子仁:一兩 松子仁:三克 郁李仁(炒過):兩克 陳皮(磨成細末):八克
上將五仁另研為泥,入陳皮末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檳榔丸,治大腸積熱,氣壅不通,心腹脹滿,大便秘結。
白話文:
將五仁磨成泥狀,加入陳皮粉末拌勻,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服用三到五十粒,用米湯送服。
檳榔丸,用於治療大腸積熱,氣滯不通,心腹脹滿,以及大便乾結的情況。
大黃(蒸),黃芩,枳實(麩炒),麻子仁(炒,去殼,另研),牽牛(炒),檳榔,羌活,杏仁(去皮尖,炒),白芷(以上各一兩),人參(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白話文:
大黃(蒸過)、黃芩、枳實(用麩子炒過)、麻子仁(炒過、去殼、另行研磨)、牽牛(炒過)、檳榔、羌活、杏仁(去皮尖、炒過)、白芷(以上各 30 克)、人參(15 克)
2. 咳嗽門
夫咳者,傷於肺也,謂有聲而無痰也。嗽者,動於脾也,謂無聲而有痰也。咳嗽者,謂有聲有痰者也。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而為咳嗽也。肺為五臟之華蓋,聲音之所從出,合於皮毛而司於外,故風寒先能傷之也。若腠理不密,外為風寒暑濕之氣所幹,故能令人咳嗽。傷於風則脈浮,憎寒,身熱,自汗,煩躁,鼻流清涕,語未竟而咳嗽。
白話文:
咳嗽是指肺部受損,表現為發聲而無痰。嗽是指脾臟受影響,表現為沒有聲音而有痰。咳嗽是指既發聲又有痰。咳嗽是由於肺氣受傷,脾濕受影響導致的。肺是五臟的保護傘,聲音從肺部發出,肺與皮膚毛髮相連,主管人體外部,所以風寒之氣最容易損傷肺部。如果身體腠理不緻密,外部受到風寒暑濕之氣侵襲,就會導致咳嗽。風傷會導致脈搏浮動、怕冷、發燒、自汗、煩躁、鼻涕清稀,說話尚未說完就會咳嗽。
傷於寒則脈緊,無汗,惡寒,煩躁,不渴而咳嗽。傷於熱則脈數,煩渴引飲,咽膈乾燥,咳唾稠黏。傷於濕則脈細,咳則四肢重,骨節煩疼。又有七情之氣干於五臟六腑,傳於肺經,亦能令人咳嗽。《內經》云: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喜傷心者,咳而喉中介介如腫狀,不已,則小腸受之,咳狀與氣俱失。
白話文:
傷於寒:
- 脈搏緊促
- 不出汗
- 怕冷
- 心煩意亂
- 不口渴但咳嗽
傷於熱:
- 脈搏快速
- 口渴難耐
- 咽喉乾燥
- 咳出的痰液濃稠黏膩
傷於濕:
- 脈搏細小
- 咳嗽時四肢沉重
- 骨節痠痛
另外,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的氣息會影響五臟六腑,傳導到肺經,也會導致咳嗽。《內經》說:五臟六腑都能導致咳嗽,不只是肺而已。
傷於喜:
- 咳嗽時喉嚨中間有腫脹感,若不發作,則小腸會受到影響,咳嗽時會出現氣促。
怒傷肝者,咳而兩脅下痛,不已,則膽受之,嘔吐苦汁。思傷脾者,咳而右脅下痛引至肩背,不已,則胃受之,嘔吐痰沫。憂傷肺者,咳而喘息不止,甚則唾血,不已,則大腸受之,咳而遺大便也。恐傷腎者,咳而腰背相引而痛,不已,則膀胱受之,咳而遺溺也。咳而不已,則三焦受之,咳而腹滿不欲食。
白話文:
生氣傷肝的人會咳嗽,兩邊肋骨下疼痛,久咳不癒,膽會受到影響,嘔吐苦水。
思考勞心傷脾的人會咳嗽,右邊肋骨下疼痛,蔓延到肩背,久咳不癒,胃會受到影響,嘔吐痰液。
憂慮傷肺的人會咳嗽、喘息不止,嚴重時吐血,久咳不癒,大腸會受到影響,咳嗽時會拉肚子。
恐懼傷腎的人會咳嗽,腰背相應疼痛,久咳不癒,膀胱會受到影響,咳嗽時會小便失禁。
咳嗽久治不愈,三焦會受到影響,咳嗽時腹部脹滿,不想進食。
治療之法,當詳審其脈證。若外感風寒而得,則當發散之;內因七情而得,又當隨其各經之證而治之。其脈浮緊者為虛寒,沉數者為實熱,弦澀者為少血,洪滑者則多痰。大抵咳嗽脈浮大者易治,沉微者難愈,必當順氣化痰為要。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肺虛者當補之,肺實者宜瀉之。
白話文:
治療咳嗽的方法,應仔細審查脈象和症狀。如果是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就應發散寒氣;如果是因為情緒內傷引起的,就應根據不同經絡的表現來治療。
脈象浮緊的是虛寒,沉數的是實熱,弦澀的是少血,洪滑的是多痰。一般來說,脈浮大容易治,脈沉微難以治癒,必須以順氣化痰為重點。寒證要用溫法,熱證要用清法,肺虛要用補法,肺實要用瀉法。
又有停飲而咳嗽者,則當消而逐之。凡咳嗽初得,便不可驟用粟殼、訶子之劑止澀之,恐邪氣不得發散而成後患也。如或不謹,因而咳嗽日久變成癆瘵,則難治矣。
華蓋散,治肺受風寒,咳嗽痰壅。
白話文:
有些咳嗽是因飲邪導致,應當消導飲邪並將其逐出體外。凡是咳嗽剛開始出現時,不可急於使用粟殼、訶子等收澀藥物來止咳,否則會導致邪氣鬱積於體內,日後留下禍患。如果不小心,導致咳嗽持續時間過久變成肺癆,則難以治癒。
麻黃(去節),紫蘇子(炒),杏仁(炒,去皮尖),桑白皮(炒),赤茯苓(去皮),橘紅(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節)、紫蘇子(炒過)、杏仁(炒過,去掉皮和尖)、桑白皮(炒過)、赤茯苓(去除外皮)、橘紅(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後服。
溫肺湯,治肺虛感冷咳嗽,嘔吐痰沫。
白話文:
上方做成一副藥,用兩碗水,加上五片生薑和一枚大棗,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時,於飯後服用。
溫肺湯,用於治療肺虛受涼引起的咳嗽,以及伴有吐痰的症狀。
乾薑(炮),官桂,半夏(薑製),五味子,杏仁(去皮尖,炒),陳皮,甘草(以上各一錢五分),細辛,阿膠(炒,各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 乾薑(經過炮製)
- 桂皮
- 半夏(用薑汁加工)
- 五味子
- 杏仁(去皮、尖端,炒熟)
- 陳皮
- 甘草(以上每種 1.5 克)
- 細辛
- 阿膠(炒熟)(每種 0.5 克)
金沸草散,治肺感寒邪,鼻塞聲重,咳嗽不已,憎寒發熱,無汗惡寒,煩躁,或風熱壅在膈間,唾濁痰,甚者咯血。
白話文:
金沸草散用於治療肺部感染寒邪,表現為鼻塞、聲音沙啞、咳嗽不止、怕冷發燒、沒有汗水、怕冷、煩躁不安。或者風熱壅塞在膈肌之間,出現唾液不清和痰液,嚴重者會咯血。
荊芥(二錢),麻黃,前胡(各一錢五分),甘草(炙),赤芍藥,半夏(各七分),旋覆花(一錢二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荊芥:4 公克 麻黃:2.25 公克 前胡:2.25 公克 甘草(炒):1.26 公克 赤芍藥:1.26 公克 半夏:1.26 公克 旋覆花:2.24 公克
杏子湯,治一切咳嗽,不問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及痰飲停積,悉皆治之。
白話文:
杏仁湯,可以治療所有咳嗽,不論是外感風寒、內傷生冷,還是痰飲積滯,都可以治療。
杏仁(去皮尖,炒),人參,茯苓,細辛,半夏(湯泡),官桂,乾薑,芍藥,五味子,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兩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白話文:
杏仁(去皮尖,炒過),人參,茯苓,細辛,半夏(用熱水浸泡過),肉桂,乾薑,芍藥,五味子,甘草(炙烤過的,每樣各一錢)
橘蘇散,治傷風咳嗽,身熱有汗,惡風,脈浮。病人挾熱服杏子湯不得者,此藥穩當。
白話文:
橘蘇散,適用於治療傷風咳嗽、發燒出汗、怕吹風、脈象浮動的症狀。如果患者服用杏子湯後症狀未改善,此藥是較為安全的選擇。
橘紅,紫蘇,杏仁(去皮尖),五味子、半夏(湯泡),桑皮(炒),貝母(去心),白朮(以上各一錢半),甘草(炙,七分半)
白話文:
橘紅、紫蘇、杏仁(去皮尖)、五味子、半夏(用熱水泡開)、桑皮(炒熟)、貝母(去除內部)、白朮(以上各1.5錢)、甘草(烤製,0.75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後服。
平肺湯,治肺氣上壅,喘嗽痰實,寒熱往來,咽乾口燥。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做成一份,用兩杯水,加上三片生薑,煎煮到剩下八分水量時,飯後服用。
平肺湯,用於治療肺氣上壅,喘咳且有痰,伴有寒熱交替,咽喉乾燥口渴的症狀。
陳皮(一錢半),半夏,桔梗(炒),薄荷,紫蘇,烏梅,紫菀,知母,杏仁,桑白皮(蜜炒),五味子,罌粟殼(去蒂、膈),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兩盅,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陳皮(1.5 克),半夏,桔梗(炒過),薄荷,紫蘇,烏梅,紫菀,知母,杏仁,桑白皮(用蜂蜜炒過),五味子,罌粟殼(去除蒂和隔),甘草(炙,各 1 克)
蘇沈九寶湯,治老人小兒素有喘疾,遇寒暄不常,發則連綿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睡。
白話文:
蘇沈九寶湯,用於治療老人和小孩的慢性氣喘,在遇到冷熱變化時容易發作,發作起來持續不斷,咳嗽伴有哮吼,晚上無法入睡。
桑白皮,甘草,大腹皮,官桂,麻黃,薄荷,陳皮,紫蘇,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白話文:
桑白皮、甘草、大腹皮、桂枝、麻黃、薄荷、陳皮、紫蘇、杏仁(去皮和尖頭)各 1 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煎至八分,食後服。
人參紫菀湯,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急,久不愈者。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煎煮時,用兩碗水,加上三片生薑和一枚烏梅,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飯後服用。
人參紫菀湯,用於治療肺部氣機不調,咳嗽喘息急促,長時間未能痊愈的情況。
人參,紫菀,桂枝,五味子,杏仁(去皮尖),甘草(以上各一錢),砂仁(二錢),粟殼(去穰,姜炒,二錢)
白話文:
人參、紫苑、桂枝、五味子、杏仁(去皮去尖)、甘草(以上各 15 克),砂仁(30 克),粟殼(去殼,用薑乾炒,30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烏梅一個,煎至八分,食後服。
桔梗湯,治肺癰咳嗽膿血,咽乾多渴,大便難,小便赤澀。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做成一副藥,用兩碗水,加上五片生薑和一個烏梅,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時,於飯後服用。
桔梗湯用於治療肺部化膿引起的咳嗽且伴有膿血,咽喉乾燥並多渴,大便困難,小便短赤且有刺痛感的症狀。
桔梗,貝母,薏苡仁(炒),桑白皮(蜜水炒),當歸,枳殼(麩炒),栝蔞仁,防己(各一錢),黃耆(一錢半),甘草節(生用),杏仁(炒,去皮尖),百合(蒸,各五分),
白話文:
桔梗、貝母、炒薏苡仁、蜜水炒桑白皮、當歸、麩炒枳殼、栝蔞仁、防己(各一錢重) 黃耆(一錢半重) 生甘草節,炒杏仁(去皮尖),蒸百合(各五分錢重)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遠服。大便秘加大黃一錢,小便少加木通一錢。
白話文:
第一次服用此方藥,用水兩碗,加上生薑五片,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趁熱服用。便祕嚴重者,可加入大黃一錢;小便少者,可加入木通一錢。
紫菀茸湯,治飲食過度,或食煎煿,邪熱傷肺,咳嗽咽癢,痰多唾血,喘急脅痛,不得安臥。
白話文:
紫菀茸湯 主治:飲食無節制,或食用油炸燒烤,導致邪熱內傷肺部,出現咳嗽、喉嚨發癢、痰多、咳血、喘息、脅痛,無法平躺休息。
紫菀,桑葉(經霜者),款花,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膠(蛤粉炒),貝母(去心),半夏(湯泡七次),蒲黃(炒,各一錢),犀角(鎊),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七分半)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紫菀、桑葉(冬季霜後的)、款冬花、百合(蒸過、烘乾)、杏仁(去皮和尖頭)、阿膠(與蛤蜊粉炒過)、貝母(去心)、半夏(用熱水泡過七次)、蒲黃(炒過,各一錢)、犀牛角(研成粉末)、人參(去鬚)、甘草(炙烤,各七分半)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傳為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白話文:
人參平肺散
功效: 治療心火剋制肺氣,導致肺部衰弱,表現為咳嗽、氣喘、嘔吐,痰液壅盛,胸脅、胸隔脹滿,咽喉不適等症狀。
人參,青皮,茯苓,天門冬,陳皮(去白),地骨皮,甘草(炙,各一錢),五味子(二十個),知母(一錢半),桑白皮(炒,二錢)
白話文:
- 人參:1 錢
- 青皮:1 錢
- 茯苓:1 錢
- 天門冬:1 錢
- 陳皮(去白):1 錢
- 地骨皮:1 錢
- 甘草(炙):1 錢
- 五味子:20 顆
- 知母:1.5 錢
- 桑白皮(炒):2 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遠服。
寧肺湯,治榮衛俱虛,發熱自汗,肺氣喘急,咳嗽痰涎。
白話文:
將以上的藥材做成一副藥,用兩碗水和五片生薑來煎煮,煎至剩下八分滿時,飯後服用。
寧肺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發燒且自汗,肺部氣喘急促,咳嗽並有痰。
人參,當歸,白朮,熟地黃,川芎,白芍藥,五味子,麥門冬(去心),桑白皮,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錢),阿膠(蛤粉,一錢半)
白話文:
人蔘、當歸、白朮、熟地黃、川芎、白芍藥、五味子、麥門冬(去除內核)、桑白皮、白茯苓(去除外皮)、甘草(炙制,各一錢)、阿膠(蛤粉,一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紫蘇五葉,煎至八分,食後服。
知母茯苓湯,治肺痿咳嗽,氣喘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混合,作為一劑藥,用兩杯水,加上三片生薑、五片紫蘇葉,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飯後服用。
知母茯苓湯,用於治療肺痿咳嗽,氣喘不停,發熱與畏寒交替,自汗出。
知母,白朮(各八分),茯苓(去皮),五味子,人參,半夏,柴胡,甘草(炙,各一錢),薄荷,川芎,阿膠(各五分),款冬花,桔梗,麥門冬,黃芩(以上各七分)
白話文:
知母、白朮:各 4 克 茯苓(去皮):6 克 五味子:5 克 人參:6 克 半夏:6 克 柴胡:6 克 甘草(炙):6 克 薄荷:3 克 川芎:3 克 阿膠:3 克 款冬花:4 克 桔梗:4 克 麥門冬:4 克 黃芩:4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遠服
加減瀉白散,治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咳嗽嘔吐,痰喘。
白話文:
將以上的藥材做成一副藥,用兩碗水和五片生薑來煎煮,煎至剩下大約八分滿時,飯後服用。
加減瀉白散用於治療陰氣在下,陽氣在上的症狀,如咳嗽、嘔吐和痰多喘息。
桑白皮,地骨皮(各二錢),陳皮(去白),人參,甘草(各一錢),白茯苓,青皮(各一錢半),五味子(十粒)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加粳米百粒,煎至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桑白皮、地骨皮(各 12 克) 陳皮(去白色部分)、人參、甘草(各 6 克) 白茯苓、青皮(各 9 克) 五味子(10 粒)
清金湯,治丈夫婦人遠年近日咳嗽,上氣喘息,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寧,飲食不下。
白話文:
清金湯 ,用於治療男性女性長期或近期咳嗽、氣喘、喉中有痰鳴聲、胸悶氣逆、坐臥不安、食慾不振等症狀。
陳皮(去白),薏苡仁,五味子,阿膠(炒成珠),茯苓(去皮),紫蘇,桑白皮,杏仁(去皮尖,炒),貝母(去心),款冬花,半夏曲,百合(以上各一錢),罌粟殼(蜜炙),人參,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柑橘皮(去除白色部分),薏仁,五味子,阿膠(炒成小珠子),茯苓(去皮),紫蘇,桑樹皮,杏仁(去除尖端,炒過),貝母(去除中心),款冬花,半夏(製成丸狀),百合(以上各 1 錢),罌粟殼(用蜂蜜烤製),人參,甘草(炙製,各 5 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烏梅一個,煎至一盅,食後服。
人參養肺湯,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後熱,並聲嘶者。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做成一副,用兩碗水,加上三片生薑、兩枚大棗、一個烏梅,煎煮到剩下一碗水量,飯後服用。
人參養肺湯,用於治療肺痿咳嗽且有痰,下午發熱,以及聲音嘶啞的情況。
人參,阿膠(蛤粉炒),貝母,杏仁(去皮尖,炒),桔梗,茯苓,桑白皮,枳實,甘草(各一錢),柴胡(二錢),五味子(二十個)
白話文:
人參、阿膠(炒製後加入蛤粉)、貝母、杏仁(去皮去尖後炒製)、桔梗、茯苓、桑白皮、枳實、甘草(各一錢)、柴胡(二錢)、五味子(二十粒)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後服。
三拗湯,治寒燠不常,暴嗽喘急,鼻塞痰壅。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二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一服散,治暴嗽。
白話文:
用麻黃、杏仁、甘草各二錢半,加生薑五片,水煎至一盅,不限時間服用,可以治療突然咳嗽。
阿膠(炒成珠,二片),生薑(十片),烏梅(二個),甘草(一錢),紫蘇(十葉),杏仁(去皮尖,炒,七個),大半夏(泡,三個),罌粟殼(炙,三個)
白話文:
- 阿膠(炒成珠狀,2 片)
- 生薑(10 片)
- 烏梅(2 個)
- 甘草(1 錢)
- 紫蘇(10 片葉子)
- 杏仁(去皮尖,炒過,7 顆)
- 大半夏(泡過,3 顆)
- 罌粟殼(炙過,3 個)
上㕮咀,用水二盅,煎至八分,去柤,臨睡服。
人參清肺湯,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年久勞嗽,唾痰腥臭。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滿,去掉藥渣,在睡前服用。
人參清肺湯,用於治療肺胃虛寒,咳嗽呼吸急促,坐臥不寧,長年勞累引起的咳嗽,以及痰液有腥臭味。
人參,阿膠(蛤粉炒),杏仁(炒,去皮尖),罌粟殼(密炒),知母,桑白皮(炒),烏梅(去核),地骨皮,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人蔘、阿膠(蛤粉炒過)、杏仁(炒過,去皮尖)、罌粟殼(密炒)、知母、桑白皮(炒過)、烏梅(去核)、地骨皮、甘草(炙過的,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紅棗一個,煎至一盅,食遠服。
紫蘇半夏湯,治喘嗽痰涎。
白話文:
將以上的藥材做成一副藥,用兩碗水來煎煮,加入一個紅棗,煎煮到剩下一碗水時,飯後服用。
紫蘇半夏湯,用於治療喘咳和痰多的症狀。
紫蘇,半夏(湯泡七次),紫菀茸,陳皮(去白),五味子(各一錢),杏仁(去皮尖,麩炒),桑白皮(各二錢)
白話文:
紫蘇、半夏(在湯中浸泡七次)、紫菀茸、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五味子(各 1 錢)、杏仁(去皮尖,用麩子炒)、桑白皮(各 2 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日進三服。
人參潤肺散,治咳嗽氣急,痰壅鼻塞。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做成一副,用兩碗水,加上三片生薑,煎煮到剩下八分水量,每天服用三次。
人參潤肺散,用於治療咳嗽、呼吸急促,以及痰多和鼻塞的症狀。
人參(二錢),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炒),貝母(去心,各一錢半),阿膠(蛤粉炒),桔粳(去蘆),甘草(炙,各一錢),橘紅(五分)
白話文:
人參(12克),麻黃(去掉根和節),杏仁(去皮尖,炒熟),貝母(去掉芯),各9克,阿膠(用蛤粉炒過),桔梗(去掉蘆頭),甘草(炙過的),各6克,橘紅(3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紫蘇三、五葉,煎至一盅,食後服。
款花散,治寒熱交壅,肺氣不利,咳嗽喘滿,痰實涎盛,喉中呀呷,宜服之。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做成一副,用兩杯水,加入三到五片紫蘇葉,煎煮至剩下一杯水量,飯後服用。
款花散,用於治療寒熱交錯阻塞,肺部氣流通暢不佳,咳嗽並且呼吸困難,痰多唾液旺盛,喉嚨中有異聲,適合服用此藥。
款冬花,桑白皮,半夏(湯泡),知母(各七錢半),貝母(去心,炒),阿膠(蛤粉炒),麻黃(各三錢),杏仁(炒,去皮尖),甘草(炙,各二錢)
白話文:
款冬花、桑白皮、半夏(用熱水浸泡)、知母(各 45 克) 貝母(去心,炒)、阿膠(用蛤粉炒)、麻黃(各 18 克) 杏仁(炒熟,去皮尖)、甘草(炙乾,各 12 克)
上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安眠散,治上喘咳嗽,久而不愈者。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可以分作兩次服用,每次用兩杯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約八分滿,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可以服用。
安眠散這個藥方,用於治療上氣喘咳嗽,長時間未能痊愈的情況。
款冬花,麥門冬(去心),烏梅肉,佛耳草(各二錢半),陳皮(去白,半兩),粟殼(蜜炙,七錢半),甘草(炙,三錢半)
白話文:
款冬花,麥門冬(去籽),烏梅肉,佛耳草(各 10 公克),陳皮(去白色部分,20 公克),炒過的粟殼(30 公克),炙甘草(15 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黃蠟如棗核許,同煎至八分,去柤,臨睡溫服。
白話文:
藥材上層為細末,每次取三錢,加一杯水,放入黃蠟一顆棗核大小,一起煎煮至水量剩八分,濾去藥渣,臨睡前趁溫熱服用。
人參潤肺丸,治肺氣不足,咳嗽喘急,久年不愈,漸成虛勞及療風壅痰實,頭目眩暈,口舌乾燥,涕唾稠黏。
白話文:
人參潤肺丸是一種中藥丸劑,用於治療肺氣不足,咳嗽、氣喘等症狀。對於長年不癒,逐漸形成身體虛弱、風邪阻滯、痰液凝結等情況,以及伴隨頭暈目眩、口乾舌燥、鼻涕唾液粘稠的症狀,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人參,款冬花,細辛,杏仁(炒,去皮尖),甘草(炙,各四兩),官桂(去皮),桔梗(各五兩),知母(六兩)
白話文:
人參、款冬花、細辛、杏仁(炒熟、去皮尖)、甘草(烤過的,各 4 兩)、桂枝(去皮)、桔梗(各 5 兩)、知母(6 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二丸,臨睡細嚼,淡薑湯送下。
杏仁煎,治老人久患喘嗽不已,睡臥不得者,服之立效。
杏仁(去皮尖,炒),胡桃肉(去皮,各等分)
上二味共碾為膏,入煉蜜少許,搜和得所,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細嚼,薑湯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蜜混合成丸,丸的大小像雞頭那麼大,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睡前細嚼,用淡薑湯送服。
杏仁煎可以治療老人長期患有喘咳不止,睡覺也無法安穩的症狀,服用後效果顯著。
將杏仁(去皮尖,炒)和胡桃肉(去皮,各等分)一起研磨成膏狀,加入少許煉蜜,充分混合均勻,製成彈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細嚼,用薑湯送服。
天門冬丸,治肺寒,外內合邪,咳嗽語聲不出,口中如含霜雪,停飲寒痰,咽喉妨悶,狀如梅核,噎塞不通,膈氣、噎氣皆可服之。大效。
白話文:
天門冬丸,用於治療肺部寒冷、內外病邪同時侵犯所致的咳嗽,聲音沙啞、說話困難,口中感覺如含冰雪,寒痰積聚,咽喉阻塞不適,如同梅子核卡住,噎塞不通,連隔氣和噎氣都可以服用。療效顯著。
天門冬(去心,焙),紫菀(去土),百合,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麥門冬(去心,焙),貝母,人參,半夏(湯煮,焙),桔梗(炒),桂心,阿膠(炒),生地黃,陳皮(去白),甘草(炙,各三兩)
白話文:
天門冬(去除中心,烘焙) 紫菀(去除泥土) 百合 杏仁(去除皮尖,兩粒一起炒) 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焙) 貝母 人參 半夏(水煮,烘焙) 桔梗(炒) 桂心 阿膠(炒) 生地黃 陳皮(去除白色絨毛) 甘草(炙烤,各三兩)
上為細末,煮糯米粉並黃蠟一兩成粥,更入蜜再熬勻,和前藥末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同生姜細嚼下,臨睡時服。咳嗽膿血者極效。
玉芝丸,治風壅痰實,頭目昏眩,咳嗽聲重,咽膈不利。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末末碾碎, 煮糯米粉和一兩黃蠟成粥, 再加入蜂蜜熬煮均勻。將此加入前述藥材末,搓成櫻桃大小的藥丸, 每次服用一丸,與薑片一起細嚼服用。宜在睡前服用,對咳嗽咳血者效果極佳。
人參,茯苓,白礬(火枯),南星(米泔浸,焙),薄荷(以上各三兩),半夏曲(六兩)
白話文:
- 人參:三兩
- 茯苓:三兩
- 白礬:三兩(火炒至乾燥)
- 南星:三兩(泡在米漿中,並烘烤)
- 薄荷:三兩
- 半夏曲:六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送下。如痰盛躁熱,薄荷湯送下。
白話文:
把上等細末和生薑汁與麵粉煮成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顆,飯後用薑湯送服。如果痰多且燥熱,可以用薄荷湯送服。
人參款花膏,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嘔逆噁心,腹脅脹滿,腰背倦痛,或虛勞冷嗽,及遠年近日一切嗽病,服諸藥不效者皆治。
白話文:
人參款花膏可以治療肺胃虛寒,導致的長期咳嗽不止、咽喉堵塞、腹脹噁心、嘔吐、腹部和兩側脹滿、腰背痠痛等症狀。還可以治療體質虛弱造成的虛寒咳嗽,以及由來已久或近期發作的各種咳嗽疾病。對於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情況,本膏藥也能派上用場。
款冬花(去梗),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五味子(去梗,炒),紫菀(洗),桑白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細嚼薑湯送下,食後服。
玉液丸,治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止咳嗽,除煩熱。
白話文:
玉液丸
藥材:
- 款冬花(去掉花梗)
- 麥門冬(去掉中心部分)
- 人參(去掉鬚根)
- 五味子(去掉果梗,用文火炒至微黃)
- 紫菀(洗淨)
- 桑白皮(各一兩)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 以蜂蜜調製成丸藥,大小如雞頭。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功效:
治療風寒阻滯,化解痰涎,利咽開膈,清頭明目,止咳化痰,除煩解熱。
寒水石(煅,令赤出火毒,水飛過,二十兩),半夏(湯洗,為細末),白礬(枯,碾細,各一兩)
上研和勻,用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寒水石(先煅燒,燒到發紅去除毒性,再用流水研磨過,20 兩) 半夏(用熱水清洗,研磨成細末) 白礬(烤乾,研磨成細末,各 1 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