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1)

1. 諸寒門

夫寒者,乃天地嚴凝殺厲之氣也。人以腎為根本,惟腎則受寒,惟寒則傷腎,腎氣一虛,寒邪交作。急痛拘攣,戰掉強直,昏迷厥冷,口噤失音,此中寒也;無汗惡寒,頭疼面慘,發熱拘急,手足微冷,此感寒也;霍亂轉筋,洞泄下利,乾嘔吐逆,積飲停痰,此寒邪入於腸胃也;或為疝瘕,或為腳氣痿痹,或為腰膝冷痛,或為虛勞陰痿,或小腹急痛,皆寒邪所為也。

惟腎氣不充,疏於謹護,非特霜凝水泫之謂寒,或者炎天暑月,當風取涼,臥地受冷,寒邪之氣自皮膚而入經絡,自經絡而入臟腑,然後諸病作焉。

治法:中寒者,宜溫中禦寒,如四逆、理中湯、丸,或加桂、附、丁香、茱萸之類;甚者手足厥冷,腹中絞痛,唇青氣冷,可急於臍下三寸丹田穴上灸之,俟其手足溫暖為度,或三、五十壯或百壯,視其輕重施之,或用熨法亦可。其感寒者,當以五積、正氣、十神之類發散之。若其他所感,變證甚多,又當從各證門類而治之。

附子理中湯,治五臟中寒,口噤強直,失音不語,手足厥冷。

附子(炮,去皮臍),人參,乾薑(炮),甘草(炙),白朮(各二錢)

上㕮咀,分二帖,每帖水二盅,煎至八分,溫服。如口噤,捾開口灌之。

沉附湯,治虛寒無陽,胃弱乾嘔。

附子(炮),乾薑(炮各半兩),沉香,白朮(各二錢半),甘草(炙一錢半)

上㕮咀,分二服,每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前服。

生料五積散,治感冒,寒邪頭疼,身痛項強,拘急惡寒,吐逆腹痛。又治傷寒發熱,頭疼惡風。無問內傷生冷、外感風寒,及寒濕客於經絡,腰腳痠疼,及婦人經血不調,或難產並治之。

白芷(七分),陳皮(一錢),厚朴(薑製八分),桔梗(九分),枳殼(去穰,麩炒八分),川芎(七分),甘草(炙六分),茯苓(八分),蒼朮(米泔浸二錢),當歸(八分),麻黃(一錢),肉桂(六分),芍藥(八分),乾薑(炮八分),半夏(湯洗七次七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蔥白三莖,煎一盅,不拘時服。

理中湯,治五臟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強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氣刺痛。

人參,乾薑(炮),甘草(炙),白朮(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本方中加陳皮、青皮各等分,名治中湯,治法同。若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米飲送下,名理中丸,治中寒腹痛。

正氣散,治傷寒陰證,憎寒惡風。正氣逐冷。

半夏(湯泡),厚朴(各三兩同為末,以生薑四兩研爛,同為餅子,微炒),藿香葉,白朮,陳皮(各一兩),甘草(炒七錢)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盅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前服。常服除瘟疫。

白話文:

寒氣,是天地間嚴酷凝結、肅殺之氣。人以腎為根本,而腎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襲,寒邪一旦侵入就會損傷腎氣。腎氣一旦虛弱,寒邪就會更加容易侵入,導致劇烈疼痛、抽筋拘攣、身體顫抖僵硬、昏迷不醒、四肢冰冷、口不能言、失聲等,這些都屬於中寒的症狀。如果出現無汗、怕冷、頭痛、臉色蒼白、發熱、肌肉緊張拘急、手腳微微發冷等,則屬於感受風寒。如果出現上吐下瀉、抽筋、腹瀉、噁心嘔吐、體內有積水或痰等,則說明寒邪已經侵入腸胃。寒邪還可能導致疝氣、腿腳麻木無力、腰膝冷痛、虛勞早洩、小腹劇痛等。這些都是因為寒邪所引起的。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腎氣不足,並且沒有好好保護身體。寒邪不僅僅是指冰霜水滴,就算是在炎熱的夏天,如果貪圖涼快,在有風的地方乘涼、睡在地上受涼,寒邪之氣也會從皮膚進入經絡,再從經絡進入臟腑,然後就引發各種疾病。

治療方法:中寒的,應該用溫熱藥物溫補中焦、驅散寒邪,例如四逆湯、理中湯、理中丸等,也可以加入桂枝、附子、丁香、吳茱萸等藥材。如果症狀嚴重,出現手腳冰冷、腹部絞痛、嘴唇發青、氣息微弱等情況,可以緊急在肚臍下三寸的丹田穴上進行艾灸,直到手腳溫暖為止。可以灸三五十壯甚至一百壯,根據病情輕重決定,也可以使用熨燙的方法。如果是感受風寒,則應該使用五積散、正氣散、十神湯之類的藥物來發散寒邪。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病情變化多端,應該根據具體的病症進行治療。

附子理中湯:治療五臟中寒,出現口噤、身體僵硬、失聲、不能說話、手腳冰冷等症狀。

  • 藥材:炮製過的附子(去除皮和臍),人參,炮製過的乾薑,炙甘草,白朮(各二錢)
  • 用法:將藥材切碎,分兩份,每份用水兩盅煎至八分,溫服。如果口噤不能張開,就撬開嘴灌入。

沉附湯:治療虛寒無陽氣、胃虛弱導致噁心嘔吐。

  • 藥材:炮製過的附子,炮製過的乾薑(各半兩),沉香,白朮(各二錢半),炙甘草(一錢半)
  • 用法:將藥材切碎,分兩份,每份用水兩盅,加入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生料五積散:治療感冒、寒邪引起的頭痛、身體疼痛、頸部僵硬、肌肉緊張、怕冷、噁心嘔吐、腹痛。也治療傷寒發熱、頭痛怕風。無論是內傷飲食生冷、還是外感風寒,以及寒濕停留在經絡,導致腰腿痠痛,或是婦女月經不調、難產,都可以用此方治療。

  • 藥材:白芷(七分),陳皮(一錢),厚朴(薑汁炮製過,八分),桔梗(九分),枳殼(去瓤,用麩炒過,八分),川芎(七分),炙甘草(六分),茯苓(八分),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二錢),當歸(八分),麻黃(一錢),肉桂(六分),芍藥(八分),炮製過的乾薑(八分),半夏(用湯水洗七次,七分)
  • 用法: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用水兩盅,加入生薑三片、蔥白三根,煎至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理中湯:治療五臟中寒,出現口噤、失聲、四肢僵硬,兼治胃脘停積痰液、冷氣刺痛。

  • 藥材:人參,炮製過的乾薑,炙甘草,白朮(各二錢)
  • 用法: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用水兩盅煎至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治中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等量的陳皮、青皮,功效與理中湯相同。

理中丸:將理中湯的藥材研磨成末,用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十丸,用米湯送服,治療中寒引起的腹痛。

正氣散:治療傷寒陰證,怕冷惡風,驅散寒邪。

  • 藥材:半夏(用湯水泡過),厚朴(各三兩,研磨成末,與生薑四兩搗爛做成餅狀,稍微炒過),藿香葉,白朮,陳皮(各一兩),炒過的甘草(七錢)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盅半,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飯前服用。經常服用可以預防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