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二 (13)
卷之二 (13)
1. 內傷
加味二陳湯(丹溪),導痰補脾,消食行氣。
橘紅,茯苓(各七分),半夏(湯泡洗,一錢),甘草(炙,三分),川芎,蒼朮,白朮(各八分),山楂肉(一錢五分),砂仁(五分),神麯(炒,七分),香附子(一錢),麥糵面(炒,五分)
上件,除神麯、麥糵面細研炒另包,余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二盞,煎至一盞,調神麯、麥糵入內服。
(祖傳方)
溯源散,凡傷食物,致惡寒發熱久不愈,或傷寒後食諸物,致食復潮熱不已,必詢問其先食何物所傷,或糍粽,或肉食,則以原食之物燒存性,一兩重,細研為末,別用生韭菜連根約一握,杵汁調服,過一、二時,以東垣枳實導滯丸百餘粒催之,其所傷之宿食即下,熱退而愈。
參苓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嘔吐瀉利。其大病後補助脾胃,此藥極妙。
人參,白朮,白茯苓,乾山藥,白扁豆(去殼,薑汁浸,炒,一兩五錢),甘草(炙),桔梗(去蘆),薏苡仁,蓮肉(以上各一兩)
家傳治噤口痢,用石蓮肉,又加石菖蒲一兩。有氣,加木香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湯調下,噤口痢用粳米湯,休息痢用砂糖湯調下。別方有縮砂一兩。
(醫案)
杜門傅氏婦,予族侄女也,年三十歲,因勞倦傷食,致腹痛䐜脹面黃,十數日後求予治。診得右手氣口脈洪盛而滑,右關脈浮診虛大而滑,重按則沉實,左寸關亦弦滑而無力,兩尺皆虛而伏。予曰:此中氣不足,脾氣弱而不磨,當補瀉兼施而治。初與補中益氣湯二服,次日與枳實導滯丸八十丸,大便去二次,次日又與補中益氣湯。
如此補一日,瀉一日,二十日服補藥十數帖,導滯丸千數丸,腹脹漸退而安。
東陽盧廉夫,善推明丹溪之醫學者也,自病亦誤治。年四十五,時正月間,因往永康,路途跋涉,勞倦發熱,身體略痛而頭不痛,自以為外感而用九味羌活湯,三帖汗出熱不退,前後又服小柴胡湯五、六帖,熱愈甚,經八日召予診視。至臥榻前,見煎成湯飲一盞在案,問之,乃大承氣湯,將欲飲。
診其脈,右三部浮洪略弦而無力,左三部略小,而亦浮軟不足。予曰:汝兒自殺矣,此內傷虛證,服此藥大下必死。伊曰:我平生元氣頗實,素無虛損證,明是外感無疑也。予曰:將欲作陽明內實治而下之歟?脈既不沉實,而又無目疼鼻乾、潮熱譫語等證。將欲作太陽表實治而汗之歟?脈雖浮洪而且虛,又無頭痛脊強等證。
今經八日,不應仍在其表,汝欲作何經而處治之乎?伊則唯唯不語。以補中益氣湯加附子三分,作大劑與之,是夜連進二服,天明往診,脈略平和。伊言尚未服,仍謂前藥無效,欲易外感退熱之藥。予曰:再飲前藥二服,不效當罪我。又如前二服,脈證俱減半。伊始曰:我兒誤矣。
白話文:
加味二陳湯
這個方子可以幫助化痰、補脾、促進消化和疏通氣機。
使用的藥材有:橘紅、茯苓(各7分)、半夏(用湯浸泡洗過,1錢)、炙甘草(3分)、川芎、蒼朮、白朮(各8分)、山楂肉(1錢5分)、砂仁(5分)、炒過的 神麯(7分)、香附子(1錢)、炒過的麥芽麵(5分)。
除了神麯和麥芽麵要另外磨成粉並炒過包起來,其他的藥材都切細,當作一份。煎藥時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大棗,用兩碗水煎到剩下一碗,然後再加入磨好的神麯和麥芽麵粉一起服用。
溯源散(祖傳秘方)
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吃東西而引起的惡寒發熱、久久不好的情況,或是傷寒過後,因為吃了東西又出現潮熱不止的情況。必須先問清楚病人之前吃了什麼東西,像是吃了糍粑粽子或肉類,然後把之前吃的食物燒成灰,取一兩重磨成粉末,另外用一把連根的生韭菜搗成汁,調和粉末服用。過一兩個時辰後,再用東垣的枳實導滯丸一百多顆來幫助排便,這樣就能把體內累積的食物殘渣排出,發熱症狀就會退去而痊癒。
參苓白朮散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吃不下東西、或是嘔吐、拉肚子的情況。大病過後用這個藥來幫助恢復脾胃功能,效果非常好。
使用的藥材有:人參、白朮、白茯苓、乾山藥、白扁豆(去殼,用薑汁浸泡後炒過,1兩5錢)、炙甘草、桔梗(去掉蘆頭)、薏苡仁、蓮子肉(以上各1兩)。
如果家裡有人得噤口痢(一種嚴重的痢疾,無法進食),可以用石蓮肉,再加一兩的石菖蒲。如果脹氣,可以加入五錢的木香。
將上面的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大棗湯送服。噤口痢用粳米湯,休息痢(病情反覆的痢疾)用砂糖湯調服。另外有個方子會加入一兩的縮砂。
(醫案)
杜門傅氏的媳婦,是我的侄女,三十歲,因為勞累加上吃壞東西,導致肚子痛、腹脹、臉色發黃,過了十幾天來找我看病。我把脈後發現,她右手寸口脈洪大而滑,右關脈浮大虛弱而滑,用力按下去則沉實,左手寸關脈弦滑無力,兩尺脈虛弱而不明顯。我說:「這是中氣不足,脾氣虛弱無法好好消化食物,要用補和瀉的方法一起治療。」
我先給她開了兩帖補中益氣湯,隔天再給她吃了八十顆枳實導滯丸,她排便兩次,之後又開補中益氣湯。
就這樣,補一天、瀉一天,過了二十天,她吃了十幾帖的補藥和一千多顆的導滯丸,腹脹的情況才慢慢消退。
東陽的盧廉夫先生,是個很了解丹溪醫學的人,但他自己生病時也誤判了病情。他四十五歲,過年時去永康,因為路途勞累而發熱,身體有點痛但頭不痛。他自己覺得是外感風寒,就吃了三帖九味羌活湯,結果出了汗卻沒退燒。後來又吃了五、六帖小柴胡湯,反而燒得更嚴重。過了八天請我看診,我到床邊看到桌上有一碗煎好的藥,問了才知道是大承氣湯,準備要喝。
我把他的脈,發現右手三部脈象浮大洪盛,有點弦硬但無力,左手三部脈象比較小,也浮軟無力。我說:「你這樣做等於是自殺,這是內傷的虛證,吃這種藥大瀉一定會死。」他說:「我平時元氣很足,沒有虛弱的毛病,這一定是外感。」我問:「你想要當作陽明內實的病來治療,用瀉藥嗎?但你的脈象不沉實,也沒有眼睛痛、鼻子乾、潮熱、胡言亂語等症狀。你想要當作太陽表實的病來治療,用發汗的藥嗎?但你的脈雖然浮大洪盛但虛弱,也沒有頭痛、脖子僵硬等症狀。」
現在已經過了八天,病症都沒有在表,你到底想用哪個經絡的病來治療呢?他只是唯唯諾諾,說不出話來。我開了補中益氣湯,再加三分的附子,給他喝了一大劑量,當晚連喝了兩帖,隔天去把脈,脈象稍微平穩了。他說他還沒喝,還是覺得之前的藥沒效,想換成退燒藥。我說:「再喝兩帖,如果沒效我甘願受罰。」他又喝了兩帖,結果脈象和症狀都減輕了一半。他才說:「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