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五 (15)
卷之五 (15)
1. 怔忡驚悸健忘證
論
《內經》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夫怔忡驚悸之候,或因怒氣傷肝,或因驚氣入膽,母能令子虛,因而心血為之不足,又或遇事繁冗,思想無窮,則心君亦為之不寧,故神明不安而怔忡驚悸之證作矣。夫所謂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動搖而不得安靜,無時而作者是也。驚悸者,驀然而跳躍驚動而有欲厥之狀,有時而作者是也。
若夫二證之因,亦有清痰積飲,留結於心胞胃口而為之者,又不可固執以為心虛而治。醫者自宜以脈證參究其的而藥之,毋認非以為是也,慎之慎之!
脈法
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趺陽脈微而浮。(浮為胃氣虛微,則不能食,此恐懼之脈,憂迫所致也。)寸口脈緊,趺陽脈浮,胃氣則虛,是以悸。肝脈動暴,有所驚駭。
白話文:
論怔忡驚悸
《黃帝內經》說:心臟是人體的君主之官,神明之所在。心神不安、怔忡驚悸的症狀,可能是因為怒氣傷肝,或是驚嚇之氣入侵膽經,導致母氣不能滋養子氣,使得心血不足;也可能是因為事情繁雜、思慮過度,導致心君不安寧,所以神明不安,進而出現怔忡驚悸的症狀。
所謂的怔忡,是指心中不安,惕惕然地跳動,無法平靜,經常發生;驚悸是指突然心慌,驚恐地跳動,有昏厥的感覺,偶爾發生。
這兩種症狀的病因,也可能是因為清痰積飲,停留在心包和胃口,導致心神不安。不可一概而論地認為是心虛而進行治療。醫生應該根據脈象和症狀,仔細判斷病因,對症下藥,不可把非病症當作病症來治療,要謹慎謹慎!
脈法
寸口脈搏動而微弱,動為驚,弱為悸。趺陽脈搏微弱而浮,(浮代表胃氣虛弱,不能進食,這是恐懼的脈象,由憂慮、迫切所致)。寸口脈緊,趺陽脈浮,代表胃氣虛弱,因此會出現悸動。肝脈搏動猛烈,代表有驚嚇。
方法
丹溪曰:屬血虛有痰。有慮便動,屬虛。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只是痰多。時覺心跳者,亦是血虛。怔忡無時,悚悸有時而作。
大法,四物湯、安神丸之類,有痰者用痰藥。
驚悸者屬血虛,用硃砂安神丸最好。或有痰迷心竅者,宜用治痰藥。
一方,治勞役大虛心跳。
硃砂(另研,水飛),白芍藥,當歸身(酒浸),側柏葉(各三錢),川芎,甘草,陳皮(各一錢),炒黃連(一錢五分)
白話文:
丹溪說,這種情況屬於血虛有痰。容易因為憂慮而心跳加速,屬於虛症。有時發作有時停止,是因為痰火上炎。瘦人大多是血虛,胖子則是痰多。偶爾感到心跳加速,也是血虛的表現。心神不寧,時常感到驚恐不安,偶爾發作。
主要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物湯、安神丸等藥物,如果伴有痰症,則需加入化痰藥物。
心悸屬於血虛,用硃砂安神丸效果最佳。如果痰迷心竅,則需要使用治療痰症的藥物。
這裡有一種治療勞役過度導致心虛心跳的方子:
硃砂(研磨成細粉,用水飛法處理)、白芍、當歸(用酒浸泡)、側柏葉(各三錢)、川芎、甘草、陳皮(各一錢)、炒黃連(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豬心血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津唾嚥下,或少用白湯一口送下,食後臨臥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四條)
驚悸養血湯(局方)治肥人因痰火而心惕然跳動驚起。
黃耆,茯神,半夏曲,川芎(各五分),遠志(去心,甘草水浸),桂心,柏子仁,酸棗仁(炒),五味子,人參(各二分半),甘草(四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豬心血和成丸子,大小如黍米般,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唾液吞服,或用少量白湯送服,飯後臨睡前服用。
(以上是「上丹溪方法」中的四種服用方法)
「驚悸養血湯」出自《局方》,主治肥胖體質因痰火上擾而心悸不安,驚醒失眠。
配方:黃耆、茯神、半夏曲、川芎(各五分)、遠志(去心,用甘草水浸泡)、桂心、柏子仁、酸棗仁(炒)、五味子、人參(各二分半)、甘草(四分)
上細切,作一服,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一盞,煎至七分服。如停水,加茯神、檳榔各三分同煎。
安神丸(東垣)
黃連(一錢五分,酒洗),硃砂(一錢,另研,水飛),生地黃(酒洗),當歸身(酒洗),甘草(炙,各五分)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食後津唾嚥下。一方,硃砂安神丸,無地黃、當歸,用生甘草。
溫膽湯(活人)治心膽怯,怔忡易驚。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做成一劑藥,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即可服用。如果停水,再加入茯神、檳榔各三分一起煎煮。
安神丸(東垣)
黃連(一錢五分,用酒洗淨),硃砂(一錢,另研磨成細粉,用清水過濾),生地黃(用酒洗淨),當歸身(用酒洗淨),甘草(炙烤,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浸泡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後用唾液送服。另一方藥方為硃砂安神丸,不含地黃、當歸,使用生甘草。
溫膽湯(活人)治療心膽怯,心悸易驚。
半夏(湯炮七次,去皮),竹茹,枳實(各二錢),生薑(四錢),陳皮(三錢),甘草(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溫服。
定志丸,治心氣不足,恍惚多忘,及怔忡驚悸等證。
人參,白茯苓(各三錢),遠志(去心),石菖蒲(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食後白湯下。
白話文:
將半夏(先用湯煮七次,去除外皮),竹茹,枳實(各取兩錢),生薑(取四錢),陳皮(取三錢),甘草(取一錢)這些藥材,切碎,混合在一起,加水兩杯,煎煮到剩下一杯,去渣後溫熱服用。這種藥方叫做定志丸,主要用於治療心氣不足,神志恍惚、健忘、心悸等症狀。將人參,白茯苓(各取三錢),遠志(去除心部),石菖蒲(各取二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外面裹一層朱砂,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白湯送服。
朱雀丸(河間)治怔忡驚悸等證。
茯神(二兩),沉香(五錢),硃砂(五錢,另研,為衣)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參湯下。
八物定志丸(東垣)平補心氣,安神鎮驚,除膈間痰熱等證。
遠志(去心),石菖蒲,麥門冬(去心),茯神(去皮),白茯苓(各一兩),白朮(五錢),人參(一兩五錢),牛黃(二錢,另研)
白話文:
朱雀丸,出自河間醫派,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等症狀。配方包含茯神二兩、沉香五錢、硃砂五錢(需另研成粉末,包覆丸藥)。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以人參湯送服。
八物定志丸,出自東垣醫派,具有平補心氣、安神鎮驚、去除胸膈痰熱等功效。配方包含遠志(去心)、石菖蒲、麥門冬(去心)、茯神(去皮)、白茯苓、白朮(各一兩)、人參(一兩五錢)、牛黃(二錢,需另研)。
上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白湯送下。
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白朮,茯神,黃耆(蜜炙),龍眼肉,酸棗仁(炒,各一錢),人參,木香(各五分),甘草(炙,二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祖傳方)
治憂愁思慮傷心,令人惕然心跳動,驚悸不安之證。
川歸(酒洗用身),生地黃(酒洗),遠志(去心),茯神(各五錢),石菖蒲(九節),黃連(各二錢五分),牛黃(一錢,另研),辰砂(二錢,另研),金箔(十五片)
白話文:
將蜂蜜煉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以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湯送服。這是歸脾湯,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勞損心脾,健忘心悸的症狀。
配方:白朮、茯神、黃耆(蜜炙)、龍眼肉、酸棗仁(炒)、人參、木香(各五分)、甘草(炙,二分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做成一劑,用兩碗水,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至一碗,去渣溫服。
(祖傳秘方)
治療憂愁思慮傷心,導致心悸不安,驚慌失措的症狀。
配方:川歸(酒洗用身)、生地黃(酒洗)、遠志(去心)、茯神(各五錢)、石菖蒲(九節)、黃連(各二錢五分)、牛黃(一錢,另研)、辰砂(二錢,另研)、金箔(十五片)
上以前六味研細,入牛黃、辰砂二味末子,豬心血丸如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五十丸,煎燈心湯送下。
白話文:
將前六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牛黃和辰砂兩味藥材的粉末,製成形狀類似黍米大小的豬心血丸,並以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五十丸,以煎煮好的燈心湯送服。